我是如何在17岁靠调色实现经济独立的

如何找到自己真正钟爱的领域并为之而奋斗,是每一个年轻人初入社会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在HOMEBOY学习过的徐朔航同学怀着热爱影像的赤诚之心,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埋头于数理化之时,就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调色的奇特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HOMEBOY史上最Young学员的故事吧

我叫徐朔航,一名自由Freelance调色师。
今年刚刚高三毕业,8月即将就读于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电影制作专业。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刚上初中时被一些摄影视频博主种草,不小心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Panasonic GH4。
在那会儿GH4绝对是妥妥的神器,画质好、性价比高、而且可以拍摄Log。但因为我完全不懂调色,所以经常后期瞎倒腾一通的效果还不如相机709直出的好。
后来就在网上看一些大神的视频,怎么用达芬奇,怎么还原Log,怎么套lut…
慢慢的我发现调色不仅是为了还原Log,还能让画面拥有视觉张力,创造出很多色彩风格,也第一次知道了每一部电影后面,有一个专门负责色彩的职业——调色师。
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萌生了要系统学习调色的想法。

初中刚毕业那年,我从影视工业网知道了HOMEBOY,也看了他们不少调色作品,很受打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被这个名字吸引,哈哈)
爸妈很开明,对我想学习调色的想法也很支持,所以就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到北京参加了HOMEBOY调色职业班的课程。
那个时候我调色知识几乎为零,相比同班很多在影视行业里干了多年的老手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些吃力。
得益于线下课的优势,各位老师们有针对性的教学,我能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到很多调色上的细节操作,常常会有一下子豁然开朗的感觉。
七天课程下来,总算是对调色有点开窍了。

据说是HOMEBOY史上年龄最小的“老学员”

当然,我没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一样,上完课后就马上热火朝天的开始接触实战了
毕竟刚刚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还有更重要的学业在身……

我读的高中是寄宿制学校,考学的压力很大,像我这样平时有些“不务正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那个时候在学校很不习惯,甚至被搞的有些自闭。
后来我就索性转到了国际学校,准备申请国外大学。
也就是在高二,我开始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时,由于需要提交一些自己的作品集,我的作品机构辅导老师试着让我帮忙参与调了一些商业项目,完成的结果大家还比较认可,就顺理成章的有熟人、朋友、学长开始找我干活。

从HOMEBOY职业班毕业后,我会偶尔在课余时间给朋友的片子调色,所以第一次真的遇到商业项目时,也没有特别的发怵。
不过说完全没有压力那也不可能,当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客户对于画面风格和质感的描述比较抽象和模糊,我因为沟通经验的缺乏,很难一下子把握住对方的要求,基本都需要边试边给客户看,一点一点接近达到客户满意的结果。
客户通常会跟我说冷一点暖一点,亮一点暗一点,稍微懂行一些的可能会说反差大点/小点,但如果我直接按照客户的字面意思去调整,很多时候也不一定能达到客户想要的效果。
比如说想要色温冷一些,有时候可能客户心里更想要的是某一个区域(亮部或者暗部)冷一些,单纯的去对全局进行调整就容易走错方向。
还有就是质感方面,画面干净和脏的感受。有些画面可能因为前期美术方面的问题,导致画面比较凌乱,这种“脏”其实是比较难处理的,如果仅仅是欠爆导致的视觉感受不佳,这种相对来说会好处理一些。
之前有遇到过客户说后面的墙有点脏,但是前期拍摄的时候墙上就有脏印子和青苔,这种时候就只能轻微调整一下反差对比度让这些痕迹不是那么明显,然后再给客户解释。

记得在做短片《剪影罗曼史》的时候,前前后后做了大概一个月的样子。
这部片子本身就有一些欠爆,镜头间的一致性也稍差,因为监看条件不是很好,调整完以后发到手机上看又是另外一个颜色,考虑到未来观看更多是移动端,几乎一半时间全部花在来回对比上。
还有一方面的压力就是年龄带来的信任感问题。
我刚开始的一些商业项目是留学机构指导老师发给我的,后面也有师哥师姐和一些朋友引荐,但随着项目做的多了,找我的客户也变的五花八门。
特别是遇到一些不是那么熟的客户时,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还是能感觉出来他们对于我的年纪和经验都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也有客户在我和其他同价位调色师里,会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可能我当时不到18岁,再加上脸长的显小,确实很容易给人一种在用童工的错觉吧。
好在幸运的是,我遇到的大多数客户都很友好,以调色结果论英雄,所以项目干得多了,这种情况还是改善了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项目即使中间有再多曲折,我会耐心的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在工作态度上不摆烂、尽全力。

决定去国外读书后,我的时间就宽裕了一些,因为不用去冲高考的独木桥(也感谢父母,一直支持我的选择,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
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调色。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完成了近十部商业项目后。
虽然有一点小小的收获,不过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应对客户要求方面距离职业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想搞一点色彩风格出来时,脑海中大概知道想要什么,但就是做不出来,即使费尽心思做出来了,也谈不上多像。
为了能更快的扭转这种局面,高三那年假期我又抽出7天,再一次来到HOMEBOY的风格进化班继续深造。

进化班在知识深度上比职业班提升了非常多,不过我的学习体验却轻松了一些,也许是因为经过了实战的历练,我觉得这一次主要有两个收获。
第一是对于平时用最多的反差和色彩工具,做了更本质化的认识提升,第二是对各种风格的文化解读、外观理解、操作思路都有了全面和深度的把握。

如果说职业班让我迈入了调色的大门,那么进化班让我离职业调色师又更靠近了一步,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技巧去创造契合故事、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

不久前,我在剪2021年ShowReel的时候粗粗估算了一下,在参加完进化班后,我又大大小小完成了近40个调色项目。
我想肯定有人会问,这难道不会耽误正常的学业吗?别得不偿失啊?
其实我调色速度还算挺快的,一般情况下客户给到小样和素材以后,我会先和客户沟通一下第一版需要的时间,然后花半天到一天简单思考一下调色的方案。
以一条三分钟的片子为例,实际调色的工作时间大约就是3-5个小时左右。
安排好时间计划,实际占用的时间就不会特别大,因此对上学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当然我也要感谢各位老师,在色彩管理和效率提升很多方法上给我的指导。

我的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家里完成,如果有特殊需要也会到客户那边去现场沟通。

搬到了别人公司剪辑老师旁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踩坑也是免不了的。
比如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客户,要求帮忙擦除一些穿帮,或者带有一些特效性质的工作,比如一些复杂的Roto。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懂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但做多了后就发现,调色师也并不是想象中的万能工具人。
一些复杂的需求如果没有视效的介入,很难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强行去做最后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所以我的一个经验是,对于客户在调色之外的工作要求,要谨慎回应,也不要在摸到素材之前轻易的对画面结果下定论。现在我会告诉客户,我会尽力尝试,但如果有预算找一个特效老师可能会更好一些。

近一年来看我的业务量整体还不错,每个月相对稳定的有3到6个项目,也没有和学业产生冲突。
对一个学生党来说,养活自己是完全足够了。


我非常庆幸,能够在很早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这几年不光是攒了不少调色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掌握了一套工作流程,以及在多部门协同工作中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同时也对色彩科学、色彩理论等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未来我在毕业后,会努力尝试去找一些国际一线的后期公司实习,也希望将来能在国内继续发展调色以及其他后期方面的业务。
毕竟,虽然我学习调色的时间看起来不短,但离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调色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 年调色作品ShowReel
以下是我的新片场主页:https://www.xinpianchang.com/u10862057?xpcApp=xpc&channel=wx&type=URL&from=share
如果你有调色上的需求,希望我们可以有机会合作。
最后,如果你也有一份调色的职业理想,你也想通过专业系统的调色学习,让自己多一份职业竞争力。
欢迎加入HOMEBOY调色培训。
添加微信13126516291可以联系咨询课程老师。
我们的7周年课程活动还有最后一天,一定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