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4/30 冯珠娣《天地有什么味道? 中药之"五味"》讲座录屏

2022-05-29 21:26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冯珠娣老师好像也参加过2021年的第八届南南论坛啊?当时就讲很基础的中医理论,但我没听进去,对不起。。这次再听,发现她的英文很亲民,大约是我听懂的第一个英文讲座?她的汉语口语也相当强。

这个讲座主要讲中药五味四气,我对中药基本不了解,算是大大学习了。


前40分钟是冯珠娣老师的发言,很展现一位人类学家的水准。

冯老师讲到一点,味道到底是一种属性,还是一种交互的体验?这其实涉及到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味道是一种外物的属性,那么我们在认识他者;如果味道是人与外物交互的体验,那么我们在认识我们与他者的关系。天地有什么味道?我们和食物药物都在天地之间,味道就是我们的关系。

另一点,冯老师认为把“辛”解释成某种生物碱并不本质。没错,就像有人想解释“石头被太阳照射会变热”,就说“光辐射引发热运动”等等,无非是从微观层面重新建立一套话语解释宏观现象,并不存在谁比谁更本质。(这个例子是我展开的)她说,这不过是不同的分类学


接下来20分钟,王家葵老师讲,王老师的讲述更符合目前的科学学科体系。

五味依托五行,分别为辛(金,肺)甘(土,脾)酸(木,肝)苦(红,心)咸(水,肾)。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个没懂0.0

,多含有挥发性油;

,多含有糖和氨基酸;

,多含有有机酸;

,多含有生物碱;

,多含有无机盐和矿物质。

王老师认为,四气比五味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四气依托于阴阳,根据能治的病来推定。能治寒证的即为热,能治热证的即为寒。而寒证热证,可以从神经学、内分泌学来研究,通过兴奋抑制调节来解释。


(在对中药的研究中,美国的冯珠娣老师更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的王家葵老师更有生物学、化学修养,实在是让我一时语塞。)


冯珠娣老师进行了20分钟的回应,一个是食物的五味和药物的五味的异同,一个是五味没有临床学意义还有什么用。。呃,没有听到值得记录的。

王老师继续强调味道是可实体化的,以及临床上不太考虑五味。

此时,评论区有医生表示,遇上虚弱的病人,最近会考虑少开苦药、辛药,用甘药来补。


好吧,后面基本上没记录什么了0.0科学家得学点哲学啊,要不然怎么争话语,唉。。

2022/4/30 冯珠娣《天地有什么味道? 中药之"五味"》讲座录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