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劳斯莱斯用另一个名字,统治了半个地球的民航客机

2020-06-12 18:03 作者:车图腾  | 我要投稿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路人皆知劳斯莱斯(Rolls-Royce)的百年高贵,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家叫罗尔斯·罗伊斯的航空发动机公司。

“罗尔斯·罗伊斯”,正是劳斯莱斯——Rolls-Royce的另一种翻译。

渊源是,两家公司本是同根生,创始人是查尔斯·劳斯(Charles Rolls)和亨利·莱斯(Henry Royce),汽车与航空发动机作为两个不同业务并线发展。二战结束后,航空发动机成为劳斯莱斯的主业之一。

劳斯莱斯两位创始人:亨利·莱斯(左)与查利·劳斯(右)

区别是,劳斯莱斯作为奢华汽车界首屈一指的代表,早在2003年就被卖给了德国宝马,期间还有德国大众参与竞购,是英国汽车工业衰落的明证。

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作为欧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至今仍挺立在英国,被认为是英国敢于“脱欧”的王牌之一。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与劳斯莱斯汽车共用“双R”标志

▌汽车与航空发动机的分家与分野

劳斯莱斯公司成立于1906年,最初生产超豪华汽车。

1914年6月28号,斐迪南大公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英国皇家空军使用的飞机发动机全部来自法国,于是英国政府下令让劳斯莱斯研发航空发动机。对劳斯莱斯来说,昂贵而小众的手工汽车无法支撑高昂的研发费用和工人费用,所以航空发动机也是其扭亏为盈的途径。

1920年代末,航空发动机成为劳斯莱斯最主要的业务。

这里还有个插曲。1931年,劳斯莱斯收购了在大萧条中陷入财政困难的对手宾利。

第一辆由劳斯莱斯生产的宾利3.5

1960年代,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先后兼并了布里斯托尔公司、布莱克公司和纳皮尔公司,成为英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

1971年,罗尔斯·罗伊斯开发新型航空发动机亏损,负债累累导致破产,不得不由英国政府出面收归国有。

在英国政府干预下,公司一分为二,分为劳斯莱斯汽车与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两家公司。

从此,劳斯莱斯与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二者的命运走向,也成为英国工业发展分化的缩影。

被收为国有之后,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吸取教训,选择了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途径。多年发展后,其研制的RB211系列三转子发动机成为当代大型民用航空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发动机系列之一。1987年,英国政府的国有资本再次退出,罗尔斯·罗伊斯重回私有。

但与此同时,1973年之后,英国汽车工业就开始走下坡路。

1980年,劳斯莱斯汽车被武器公司Vickers收购。1998年,Vickers将劳斯莱斯汽车业务出售给宝马,历时五年于2003年完成收购。期间,大众汽车参与竞购劳斯莱斯,并最终与宝马达成协议,宾利归大众,劳斯莱斯归宝马。至此,家喻户晓的劳斯莱斯(包括宾利)被纳入德国麾下。

宏观上,英国汽车也持续衰落。到80年代末,英国的汽车产量下降到140万辆左右,比最高纪录下降了4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则成为专业从事涡轮发动机的英国公司,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如果说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是干线客机领域的双寡头,那么,通用电气和罗尔斯·罗伊斯则是干线客机发动机市场的一对大鳄。

装配有罗尔斯·罗伊斯Trent 1000发动机的波音787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最能说明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实力。至今依然属于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对世界航空制造业具备寡头式的支配力,也是英国仍是工业强国的明证。

那么,英国汽车工业为何却衰落了?

▌荣耀,与遗憾

有一个不完全的类比:买日本车是买工具,买德国车是买机器,买英国车是买工艺。

劳斯莱斯,就是英国手工艺品的极致。“不接受正确完美之外的任何一丝误差。”亨利·莱斯的这句话,充分诠释了劳斯莱斯精雕细琢的严苛标准。

劳斯莱斯车头散热器的格栅完全是由熟练工人用手和眼来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而一台散热器需要一个工人一整天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然后还需要5个小时对它进行加工打磨。

为了让汽车的木饰独具一格,每一台劳斯莱斯的木饰面板原材都是从同一棵树上精心选用。从使用锋利剃刀逐层取下超薄木片,到书页般有序收集,再通过目视匹配安装,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呈现精美的纹理对称效果,这个过程要耗时一个月。

有人担忧,目测、纯手工,是否不如机械流水线打造的可靠?

一个数据是,在历史上所有出厂的劳斯莱斯中(自1906年到现在),大约有65%还在服役且性能良好,充分说明该品牌质量的卓越和极强的可靠性。

事有两面。

高贵如劳斯莱斯,却难逃离乡易主的命运,以至有人在其内部看见BMW的发动机倍感凄然。

而正因其对手工、艺术、“全世界最好的汽车”的坚持,才使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品牌历经风雨,仍然屹立21世纪汽车王国之巅。

英国汽车工业的遗憾与荣耀,也正在于此。

曾经作为全球一流的汽车工业强国,英国诞生了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MINI、MG等豪华汽车品牌,如今全部易主。

有评论说,英国汽车由于一直固守着传统的手工制作、造型设计以及挑剔的选材等等,在汽车制造日益商业化、流水线化、电子化的今天,无论在生产成本、产量方面,还是在计划的革新上,英国车终于再难以跟上主流市场的步伐,走向了必然的衰落。

要知道,在1911年时,英国已有24家汽车生产企业,但年产量仅3万辆,而同期进入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时代的美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20万辆。

当然,当时的英国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正如现在特朗普所极力推行的制造回归一样,撒切尔夫人的“去工业化”到底功过几何,也只有留与后人评了。


劳斯莱斯用另一个名字,统治了半个地球的民航客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