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8周目评价与剧透

2019-12-07 20:53 作者:FF_Nani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从纯动画和剧场版的内容来说这次剧场版。关于小说和动画之间的一些差别和感触,会单独写在无剧透的版本里面。

8周目无重复领特典,人品炸裂


这是从没看过小说,只看了两季动画的角度出发。我就是这样。

 

“でも、合格だよ。“

 

    首映看完后的那周,我跟同事说,“周末看了场动画电影、感觉自己被绿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安芸倫也和加藤惠最终走到一起,共同实现属于两个人的梦想,从社团伙伴到人生伴侣。社团也变为会社,加藤惠作为监督和副社长,安芸倫也作为脚本作家和社长。这是所有青春恋爱动画都有的完美结局,甚至最终6人重新聚在一起制作游戏。

 

两个版本的人物设计和构图都是顶尖的

    

    我在最初看完的那一周,过的相当抑郁,倒不是因为男女主的最终结局,也不是因为女主从第一季一出场开始就开着BKB一直开到剧场版结束,反而是因为整个故事7个角色都开着BKB一直开到了最后,金光闪闪。我在看完回家的电车上,想通的那一瞬间,心态炸了。我很深刻的感觉到这些人确实是可以活生生的活在现实中,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虽然单独每个人都可以发光发热,但是聚集在一起,不仅不会相互遮盖光芒,反而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能量(首款游戏店铺限量过5000,第二作甚至在冬コミ卖了2000份),这么一群活生生的人出现在我眼前时,巨大的落差给我的冲击就是,那一周过的相当的抑郁。如果同样的剧情发生在我身上,以我的性格大概在初期企划或者第一款游戏发售后,剧情就崩掉了。这是主要的原因。这类事情确实也实实在在在我身上发生过。当然这也是我对安芸倫也这个角色有非常非常高的评价的原因之一(甚至高于其他两位女主)。不过我是打算在分析小说和动画的时候一起分析每个人物,就暂时不展开分析了。总之,我用一周的时间回顾了下二十几年人生的经历,那种感触确实。。很爽。

 


下面是剧场版的剧情剧透。

 

    总体来说,剧场版除了个别地方作画和剧情逻辑让我感觉莫名奇妙以外,在剧情逻辑和伏笔的安排与回收上的设置是相当用心的。

 

    剧场版的剧情是基本跟小说没半点关系的,倒不如说,整个动画的剧情是平行于小说存在的。如果说1,2季的动画是比较符合小说的话,剧场版除了骨干和感情戏以外,已经相当的跳脱了。

 

    剧场版开场时间是游戏第二作企划启动以后,表姐的乐团演出配合新作的宣传。剧场版特地在开场OP里面让学姐看到伦也和惠之间耳语和加油的举动,给后面学姐放下这段感情打下铺垫。每一遍看开头,看到学姐略带落寞的表情,都触动我的情绪,虽然我至今连她的名字都叫不全(哈哈哈哈)。此时,黄毛英莉莉是不知道伦也和惠两人关系的。(实际上在小说里面,学姐和黄毛是在两个人与伦也单独剧情线过后才进入最终感情线,这属于小说的写作需求,剧场版删除了这两段我觉得比较精彩的剧情,这两段剧情实质上是为后面伦也帮助她们制作游戏做铺垫,没有这两段剧情中的危机,剧场版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有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帮助她们制作游戏)。接着说剧情,乐团演出成功后的庆功宴上,剧场版安排了红坂朱音直接插入了这段剧情,替代了删除剧情里的桥段,从而搭上了伦也陷入创作低潮的剧情线。时间进入暑假,伦也陷入创作低潮1个月多,直接影响到了计划表进程,在寻求学姐帮助的途中偶遇红坂朱音,红坂朱音肯定了伦也的进步也把他的“创作低潮”骂了个狗血淋头,同时入手了关键道具,伦也的名片。得到红坂朱音的帮助后,伦也和惠两个人重新修正了脚本,而且惠亲口说了在两个人和好时“フラグが立てる”(第一次冬コミ后那里),也就是说,剧情在那时已经开启了惠的路线,并且惠并不想在脚本里面加入“起承转合”的“转”。但随着红坂朱音病倒,伦也鸽了与惠的约会,代替红坂朱音接手游戏制作的工作,鸽了社团的游戏制作,这个flag回旋镖还是插了回来。(关于这段接手工作的剧情,我准备在无剧透版详细去分析,为什么一定要伦也去做)。在第二次分歧中,惠接手社团活动,并第一次向表姐和学妹表露了自己对伦也的感情。后面就是两个人相互表白。終わり。

 

    剧场版主要注重了伦也和惠的感情戏份,删除了很多在小说里面对于人际关系的描写,比如红坂朱音和田町,学姐和表姐,惠和英莉莉,而且对于惠的心理表现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完小说以后反而对剧场版的评价大幅降低,但考虑到单纯作为动画的续作其实是没问题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会えた、よかった。

特典小说一直留着没读,也许几年后会重新来看这部作品
剧场版的音乐适合买个CD作留念,OPED都不错


【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8周目评价与剧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