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侠》:生不逢时,亦不逢场,但仍是个好故事
全是剧透。而且因为我看的是点映,这篇文字写出来的时候片子都没正式上映,所以你真害怕剧透就赶快关掉别往下看了。
【免责声明,我提到的所有电影或者书籍都不推荐你们去看去买,我只写我自己的感受,你们爱看不看,花钱觉得亏别找我。】
OK,叠甲完成,开始。 四个字,绝,对,好,看。 但我还是要再叠一层甲。无论是我远在重庆的好友,还是同一场看完交流的朋友,抱怨特效问题的真不在少数。我只能说,特效在我眼里,分和谁比了。 比如巴里的时间之球,或者第三幕几个人打佐德,确实质感差很多。我这么说吧,你要是对《钢铁之躯》还有一点点印象,这部里给超女安排的特效打斗是没办法和当年给亨利做的相提并论的。很多时候感觉像是看游戏CG,比起工业化的电影级别特效,确实有差距。 但是在我的——注意,【我的】——实际观看中,特效问题并没有对我造成观影困扰。也就是说,它没那么好,但也没到让我坐立不安以至于注意不到剧情的程度。CW台那些超英剧的蹩脚特效我都忍了,这片到底还是比CW强的。 然后,甲叠够了,我要开始暴论了: 我甚至觉得,
剧情上,这部比《蜘蛛侠:纵横宇宙》还好看
。 《纵横宇宙》我已经刷了4次了,每次看完都能津津乐道地和朋友聊我又发现了更多细节。但是毕竟那是一个没讲完的故事,高潮部分突然刹车,明年三月才能见分晓。而
在精神内核几乎相同的情况下,《闪电侠》把同样的故事讲得更顺滑,节奏更舒服
。 想来也是,这两部片子,一个在技术上高人一等,一个在叙事上更胜一筹,我都很喜欢。如果不是中间掺了一场《变形金刚》,整个六月份的观影体验简直完美。 接下来我要肆无忌惮地剧透了,上面缓冲够久了,还继续看说明确实什么样的剧透你也不在乎了。 这片子埋的梗与致敬真不少。我说一个估计别人不太会提到的: 巴里第一次演示振动穿墙的时候,墙上的美女海报,致敬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美女海报的背后就是通道。 开场救婴儿的戏,看到的时候我意识到前几天片方出的一个网页小游戏实际上是对这场戏的剧透,都是在婴儿下落过程中挨个想出解决方案。潇洒程度比不了X战警那边的「快银时间」,但也合逻辑,毕竟这个延续了扎克施耐德设定的巴里并没有那么从容自信,还处在一个「我也知道我蛮强的但是我好害怕自己犯错啊」的状态。 大本的动作戏还是潇洒的,文戏甚至更棒,确实出场时间不多,但他这个蝙蝠侠,我是真的认可度很高很高的。 当然,说起大本就不得不说
基顿
。这也是我最意外的一个点:我从来没想过,
看过这么多真人版蝙蝠侠,打戏最爽的一段,居然是这个老头子带来的
。 真的我一点也不夸张。阿卡姆三部曲游戏里那种拳拳到肉行云流水的饱满打击感,直到老基顿在北极救超女这段打戏,才算真正搬上了大银幕。那套连招,钩索+拳脚+飞镖,真的,唯一的缺点只有太短了不够看这一条。老头这个气质,恍惚间我都看到漫画《黑暗骑士归来》的味道了。 还有最后的惊喜,乔治克鲁尼是我觉得最可惜的蝙蝠侠,人长这么帅,怎么当年就给了他一个那么烂的造型(你说谁家好人蝙蝠侠胸甲上画乳头啊?图啥啊?有啥实际意义啊?)。我一直觉得,直到目前为止,乔治克鲁尼不是最好的蝙蝠侠毋庸置疑,但很大程度上,是最好的布鲁斯韦恩。你就说看剩下这些人,特么一个个一看就是忠肝义胆大英雄,一丁点富贵家庭娇生惯养出来的花花公子劲儿都带不出来。但是乔治克鲁尼往这儿一站,就他这个面相,就他这个笑容,妥妥风流大少花花公子,他就自己说自己是蝙蝠侠都没人会信的那种劲儿。 超女的帅劲儿,我觉得是目前为止独一无二的帅。传统的金发大胸妹版本确实是很难在力量感上表现出信服力,但是一个黑发的精瘦小个子呢?拳馆里这种女孩你平常人真就别想能打过,我也见过类似个头外形的姑娘,打沙袋的声音就好像到了靶场听别人实弹射击一样。 可惜这次没有钢骨。反派也不再是黄皮逆闪电斯旺,甚至大部分英雄之间的悲剧冲突都没有了,一切都是巴里自己造的因,也只有他自己去承受结果。如果说
原著《闪点》的故事侧重点在于通过世界的变化来让巴里见识到命运的悲剧底色,本片就是把外部世界那些矛盾冲突浓缩到他一个人的命运上
,虽然不再强调群像,内核依然是没有改变的。 所以,埃兹拉米勒。 这片第一次定档可是2018年的3月23日,到现在已经迟到了5年多了。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场外杂音实在是太多了,换剧本,换导演,换了导演换编剧,换了编剧换导演。米勒本人似乎也被影片中的遭遇搞得精神分裂似的,一度锒铛入狱,未来怕也是前途难料。 但就是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片子,最后居然能把这个并不稀奇的「穿越时间改变过去」的老桥段,编排得如此妥帖。我觉得这个本子真的是经过高人动刀的,包括中间超女突然回来帮巴里拿回力量的戏,那边本来是很突兀的,但是超女给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让所有行为都变得逻辑自恰,而这个逻辑甚至是和《钢铁之躯》相合的。 这点真是得把功劳记在米勒头上。DC和华纳近些年的混乱管理大家都有目共睹,《闪电侠》更是其中最坎坷的片子,也就是米勒一直坚持要推进这个项目,不断修改,不断打磨,最后故事层面确实是达到了一个,让我很满意的程度。 演技也没得说。这个尺度把握的可能还没有那么绝,但是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可能真是
我对DC和华纳完全不报任何希望
的原因,所以这部也许应该就是中规中矩的电影,在我眼里充满了各种意外惊喜吧。 最可惜的一点是,这个故事,其实更适合拿来作为DCU的开始,而不是DCEU的结束。可惜了,好故事+好演技,生不逢时,亦不逢场。 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