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佛幸福课》第21课:积极主动式回应与无条件自尊

2022-12-02 21:10 作者:积极心理学实践基地  | 我要投稿

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部分继续讲述有关爱情的理论,后部分则重点介绍有关自尊的相关研究及定义。

第19课我们其实探讨过爱情。好的爱情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经营,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如此。

《哈佛幸福课》第19课: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

还记得我们的爱情秘诀吗?

首先就是放弃自己想要被伴侣认可的思想,转而寻求被了解。同时接受冲突的存在,在一段关系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情形,接受冲突的存在比在发生冲突时认为这段关系出了问题的想法要更有利于冲突的解决,也更利于这段关系的存续。最后,我们还要形成对伴侣的积极认知。

上节课对伴侣的评价实验发现,如果你对伴侣的评价低于他人对伴侣的评价,那么这段关系极有可能走向失败,但是,如果你在伴侣的身上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优点和美德,那么这段关系只会越来越蓬勃(thriving),越来越有活力。


当然我们知道,知易行难。我们很容易在长期的相处中产生倦怠。比如,当我们的伴侣兴冲冲地回到家中告诉我们,“我升职了,我终于获得了我想要的职位”,这时你会如何回应他?

如果是个心有怨言的伴侣,他恐怕会有点嫉妒对方,愁眉苦脸地说,“哎,恭喜你啊,你升职后估计要加更多的班,陪我和孩子的时间更少了。”这样的回应方式有问题吗?

我们对别人的回应,常常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1.积极主动式回应;2.消极被动式回应;3.消极主动式回应;4.积极被动式回应,可以看看下面的表格,了解究竟你属于哪一种。

像上面那种回应方式就属于消极主动式回应,这是一种有破坏性的主动回应.

试比较一下,哪种回应更令人舒服?我们都希望是第一种。对于伴侣与我们沟通积极的事件,如果这件事能带来双赢的结果,我们最应该采取的是第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有建设性的回应。研究发现,伴侣间沟通积极事件的方法比沟通消极事件(冲突)的方法更能预测一段关系的长久性和活力。

积极的、建设性的回应能够实现上升螺旋,既能延长分享之人喜悦的峰值,真诚回应之人也会因此进入了情绪、生活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能够累积正面情绪和体验,帮助伴侣们应对冲突,渡过未来的难关。

课程后半部分的内容是关于自尊的。

自尊的定义涉及到了能力、成就、身份、价值等的自我评估。自尊在有些人的眼里等同于自我,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高自尊的人其抵抗能力及应付困难的能力更强,而且高自尊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即命运”,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自尊与快乐的相关性很强,达到了0.6的相关性。而低自尊常常与抑郁、焦虑、身心失调等负面现象相关。


自尊也被称为意识的免疫系统。但是我们要知道,过分的赞扬并不能培养出高自尊,因为健康的自尊心源于现实,源于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源于我们努力获得的真实的成功,高自尊是努力的产物。那么如何培养出高自尊呢?Tal老师介绍了以下六种方法。



1.  正直,言行一致,真诚地遵守诺言。

2.  了解自己,确立自己的能力和方向。

3.  设定一个自我和谐的目标。

4.  承担责任

5.  自我接纳,permission to be human

6.  要有主见,全身心支持我们的信仰。

说了这么多,那么如何真正去了解自己的自尊呢?Tal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了自尊的类型。下面这张表格就是对他研究成果的总结。

那么这三个层次的自尊是不是一个比一个好呢?未必。这三个自尊都是一层一层逐级往上的。很少有人只是单一的独立型自尊,或是依赖型自尊,能够真正做到无条件自尊的人估计也是少之又少的。

Tal认为这种三类型的自尊其实是呈渐成模型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要经历依赖型自尊,才能升级为独立型自尊,等上了一定的年纪,比如不惑之年或知天命之年时,也许就能够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种需要与他人互相依赖,独自一人时也能怡然自得的状态。无条件自尊能够避免通常容易产生的羡慕、嫉妒等心理,从而达到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到目前为止,这门课已经只剩下最后一节了,今天重新回顾了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积极心理学打开了我探究内心世界的大门,比起我们学到的东西,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做到了什么。

你行动了吗?

搜索公众号"积极微习惯”,传递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哈佛幸福课》第21课:积极主动式回应与无条件自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