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2赛季回顾 - 尾声


终于,一切都结束了。在开始结语之前,让我们先绕个远路吧。
2018年,波士顿ELEAGUE Major总决赛,FaZe对阵C9,决胜局,第30回合。
以rain为首的三人在Karrigan探来A区重防的信息之后突破B区,不料反而被留守的Stewie2K单枪匹马地收拾干净。走在最前面的Guardian和跳上一箱补枪失败的Niko先后倒下,在时间仅剩4秒的情况下rain除了下包别无选择,Stewie也及时完成了击杀,比赛被拖入加时,C9在那句经典的but look at the time的伴随下玄之又玄地拿下了总冠军。
那场决赛是我看的第一场csgo比赛,faze距离冠军只有三秒,一如那日雨中的英特拉格斯,阿隆索距离巴顿其实也只有短短2.7秒。如果安全车早来一些,能够让比赛最后留下两三圈时间自由竞争,阿隆索肯定就过去了:因为雨势增大,在安全车触发之前巴顿的圈速已经慢他一到两秒,这台迈凯伦没有太多挡住阿隆索的可能,除非阿隆索自己犯罪或者巴顿和阿隆索同归于尽。
2022年,FaZe在同一张地图,在相似的情景下靠四年前的“罪人”留下的遗产完成了当年未竟的20秒极限转点,最终Karrigan和rain圆梦安特卫普。Inferno的A,B两点之间转点时间是20秒,这段路,FaZe走了四年。但阿隆索再也无法触及争冠的核心圈,他在后来的几年中等来的不是一台守在他前面还一圈慢将近两秒的迈凯伦,而是他自己开着一台一圈可能会慢两秒还不知道啥时候就要爆缸的迈凯伦。
他还有机会吗?在我看来,这个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还能说什么呢?时也,命也,运也。
阿隆索到底是在哪个环节丢掉了冠军呢?
这个问题被讨论了很多年,有人说是比利时的连环大撞车,有人说是日本站发车铤而走险之后的丢刀,有人说是F2012实在不给力,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其实我觉得单一归因未免太浅薄了,阿隆索这一年负于瓦特尔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赛季前期的赛车缺失竞争力,有中国站的驾驶失误,有比利时和日本站的纯粹倒霉,有巴林、加拿大和英国站的策略失误,还有意大利站的赛车故障,以及最后四五站因为风洞再次遇到问题导致的没头苍蝇式升级……
与阿隆索相比,瓦特尔虽然这个赛季也坎坷,但他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更不用说RB8在前期是赛季第二快车,新加坡升级之后几乎回到了前一个赛季的水平,他的容错空间比阿隆索大得多。
所以作为当年在直播吧跟着Robin老师和何辛老师(那会儿还不知道五星,比赛都是在央五和espn看的,尤其是在找到espn的源之后就很少看央五了)追了几乎整个赛季的比赛的观众,我当时也为阿隆索鸣不平。西班牙人仿佛是最后一战中重伤而亡的贝奥武夫,只不过他只有那面防火的盾,手里既没有弗伦丁也没有奈格林。
仔细想想,人类对抗巨龙,最终棋差一着憾负,好像还有点带感。
我们甚至可以把汉密尔顿在新加坡的退赛拉进来一块儿看看,毕竟冠军和季军的分差是10分,但亚军和第四的分差只有6分,也就是说如果汉密尔顿不退赛,阿隆索会以1分的优势击败瓦特尔。再进一步想想,汉密尔顿的一次退赛搞不好影响了七次世界冠军的归属。历史,真的很神奇。
但多年之后回首,我对这个赛季的评价只是“非常精彩,前所未见而后亦不曾有之的赛季”。是的,仅此而已。
就像2010赛季回顾里我说过的,冠军这东西没什么该不该拿的,拿了就是拿了,别人抢不走;没拿就是没拿,大家可以替你扼腕叹息可以说你是实际上的冠军,但是荣誉簿上这个奖杯就不是你的,事实已成定局,不如往前看。
我同情阿隆索,驾驶着一台整个赛季速度都显著不如对手的赛车,在不利的局面下将年度冠军悬念拖入赛季最后一站而且差点绝地大反击成功的剧情在我看F1的将近20年间是绝无仅有的。但同情似乎并不适合这样一位老而弥坚的车手,在西班牙车迷的口中他可以是padre,可以是mago,可以是gladiador,但绝不是perdedor。如果要对这样一位在竞技体育一线不懈奋斗了二十几年的老同志用“同情”,我觉得多少有点不礼貌,或许用“尊敬”二字会好一些,也祝这位混动时代无可辩驳的退赛之王今年在马丁少退点赛。
瓦特尔的胜利也是来之不易,两次遇到交流电机故障退赛让他损失了三十几个积分,而且他也确实和西班牙人在最后一站各自面对了不同的绝境。瓦特尔在巴西的大雨中几乎从队尾一个人逆转了局面,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的汉密尔顿,只不过德国人完成了汉密尔顿没有完成的翻盘(当然在积分榜上来讲应该叫守盘)。而且纵观瓦特尔的下半赛季的表现其实一点不比阿隆索差,正赛里和队友韦伯的对比实在太过强烈,在巴西也跑出了一场可以称得上完美无缺的比赛,至少这场比赛之后没人能说他不配2012赛季的车手总冠军。
但必须承认,瓦特尔有纽维这位顶级好帮手,这为他分担了大多数压力,这是当时围场中独一份的资源——能够与纽维竞争的设计师中,以James Allison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经验尚浅,老一代的Rory Byrne之流早已功成身退,差不多同代的Pat Symonds刚刚被解除F1禁令不久,罗斯布朗则作为车队领队需要事无巨细亲自管理,很难再专心投入技术环节。
这么说或许对瓦特尔不太公平,但是我们直到今天来看红牛的成功都离不开纽维,可以说这位传奇设计师才是红牛成功的第一真核,研发团队人来人往,唯有纽维屹立不倒。瓦特尔也好维斯塔潘也好最多去和霍纳马口以及马特希茨争一争第二。这一点阿隆索清楚,汉密尔顿清楚,09年差点被红牛追杀到心态爆炸的巴顿一定也深有体会。
即使是后来统治了混动时代七年的梅奔也很清楚这件事,所以他们花了超级大的代价才在混动新规当头时直接摁死了红牛——结果这两年红牛又开始翻身做主人了,多少有点恐怖。我有种感觉,纽维就像武侠和修真小说里那种横压一世的巅顶大能一般,或许F1围场真的要等到纽维哪天甩手不干回家找Jeremy Clarkson一块儿开农场了才能松一口气吧。
很幸运,我们能够见证这位技术天才的奇迹。
很遗憾,我们还在见证这位技术天才的奇迹。
如果哪支车队有什么优秀的创新,请一定记住别让纽维看见,他对创新设计的copy和完善能力是至少近25年独一档的。
说起来我有点想知道丹尼斯有多后悔当年没留住纽维,我要是他我得拿着从迈凯伦卷走的三个亿狠狠地找后悔药买。和丹尼斯一样,我觉得伯尼可能也想花钱买点后悔药——他在2012赛季季中曾一度要求取消2014年新规则的引入,但最终没有坚持这个诉求,F1因此迎来了相当乏味的七年,不知道后来他出售F1所有权的时候是否在对这件事感到后悔。
好了,正文已经写得太多了,就在这里打住吧。
和之前2008年的回顾一样,后面会有一篇后记大致讲讲2013赛季的走向和三支小车队的悲惨经历,还有余力的读者朋友可以看看,不看其实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