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就教育的七点常见误区做个延伸,以个人经历为根据指出问题根本所在

2021-10-13 19:23 作者:LZ不是老郑  | 我要投稿

请问屏幕前的你,作为家长,你是否有这样的观点或者有类似的做法:  

      

      ①教育是学校的事

      ②多上补习班

      ③对孩子提要求,学不好就指责 !

      ④就是学课本上的知识

      ⑤学空洞的理论

      ⑥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无暇顾及。

      ⑦认为树大自然直


第一条,“教育是学校的事”

的确,但学校负责交给孩子的是知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要从小培养不是口号,小孩子擅长模仿,我们就要言传身教。

第二,“多上补习班”

学习知识到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给孩子报补习班的时候多想一想,孩子有限的精力,能否学进去那么多?另外一点,就是要分清主次—课堂才是重心,其次才是课后再利用课外时间查缺补漏,切忌盲目跟风报一些课前预习班,细想一下,占用学生寒暑假20天就讲完的课,如果这都能学会,那要学校一个学期讲有什么用呢?真的是学校的老师不如外面的“名师”吗?

第三,“对孩子提要求,学不好就指责”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定目标的时候,要先拿准此时此刻自己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时刻清楚—所谓目标只是一个风向标,而并非终点!达到给予孩子鼓励,达不到也要给予适当安慰,孩子如果尽力了,请不要责怪,并且告诉他,重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第四,第五:“只学课本上的知识”和“学空洞的理论”

“知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有很高的概括性,人学习知识就好比身体吸收营养的全过程:吃了一个东西不仅要消化,更要将营养转化为自己身体所需的能量,饭才没有白吃。

学习知识也是同理:孩子有总结的能力很重要,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学的长久,接触新事物适应才更快。

数学中“类比”的思维,历史中的“辩证思维”都值得研究。通俗来讲就是举一反三和一分为二。前者将原理贯彻到类似的事物上且同样适用,后者分析正反两方面,事物才看的全面。当孩子有这两种思维的时候,就已经掌握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了。

“学空洞理论”死读书也有的一说,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用刚才吃饭来举例便于理解:死读书便如吃药一般标准进食,为了吃而吃,实则并没有尝出味道。久而久之便自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不上的不能叫知识,只能叫留在脑子里的印象罢了。

第六与第七,“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无暇顾及” “树大自然直”


学习和家庭教育同理,把孩子比做小树苗,家长想让它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没有家长那么多的人生阅历,很容易走入误区,甚至很多学习过程都是“试错”才能有进步,这就是矛盾所在。

“树大自然直”的前提是树小的时候就是直的,树苗长歪时人为介入,及时调整过来也是直的,最怕就是家长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也认为是家长的分内工作。结果都不修剪,最终导致树苗长歪甚至夭折。

这两个误区其实最好解决:只需要家长和学校方面多沟通,一定要是讨论到具体问题带解决方案的有效沟通才有效。

本人也是学者,只是从亲身经历来谈谈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评论区欢迎指正和补充。

就教育的七点常见误区做个延伸,以个人经历为根据指出问题根本所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