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小时哲学】时间的诞生:什么是时间,时间从何而来,为什么有时间而非无...

“被知性所分解出的多样性与概念体系所整合的有序的整体之间的差异就是时间。”
意识在本体论上的发生过程
首先了解整体化(先验想象力)与部分化(知性分析能力)的关系。知性是首要的能力,它非常强,可以用词杀掉物,可以用分析击败一切令阴茎勃起之源泉。
康德认为,首先是先验想象力整合了杂多,得到整体,知性则分析了整体,得到部分。人一开始体验到的世界是自我差异化的杂多,由于康德把先验想象力的整合能力放在第一位,当事物呈现到我们眼前时已经是分好了的,于是他说杂多是原初,其内在差异是无条件的。而海德格尔说康德未能把握到,先验想象力首先是一种分解的能力。
黑格尔则认为,人一开始体验到的世界是一个原初整全,作为首要的知性参与了世界的开辟/差异化,造成了实体的自我差异化,分成主体和实体两个维度。
因此整体是原初,知性肢解整体得到杂多(世界之夜),再由知性(想象力)拼合杂多得到对象。
世界之夜
主体参与实体之中开辟出混乱的杂多,杂多再收缩回虚无的这个过程称为世界之夜。
1.用想象力/知性肢解一个前本体论的世界:知性在原本十分绵密、平滑、有序的世界上不断切割,从中涌现出混乱无序的差异,其中平滑有序的感觉,是被切割的杂乱回溯性地反衬出的。于是创造出无数差异,获得混乱的杂多。
2.混乱的杂多收缩回虚无(本质是疯狂。比如精神病人收缩回自己的世界,正常人则收缩回相似版本的世界,版本的差异是由社会语言学带来的,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大脑里和大脑发育协同装载的软件,决定第一人称主观世界的版本是什么样的),这种疯狂是上帝开辟宇宙的动力,收缩运动表现为笛卡尔的怀疑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的话身体接收器官和神经元带来的海量信息会把人类撕裂。
收缩的过程是混乱杂多的自我收缩:杂多推举出的代表者(内听觉)把次要的杂多抹平廓清,想象力/知性将众多杂多整合成符号学整体,获得了一个符号学世界(控制面板。比如一说到“我”或“道德感”,身体的好几种东西就被动员起来;或者说“美女”,关于“美女”的要素就被打包并呈现出来。符号具有唤起表象的能力),并给予内听觉中的某个声音以优先性:父亲/禁令的声音。
*动物的意识所体验的,是那个原初的、有机整体的世界。海德格尔表示赞同,他说动物没有有限性(死亡)。而人类体验到的原初整体的世界是尚未进入秩序与符号的婴儿/猿猴阶段。
为什么会有时间?
世界之夜被切割出的杂多不停地炸过来,但杂多是神经系统(主体)从实体上主动切割的,切下来的内容称为“领会”,这些预处理的(太多的)杂多内容已经进入第一人称主体世界,领会出的杂多已经涌现到视域,但并未显现。杂多之间达成协议,推举出一个代表(比如内听觉/语音符号系统)调动身体处理问题(符号系统对混乱的杂多做出的廓清就是内听觉的劳动),我们的自我意识就是这种来不及,是一种紧急状态、一种中心化的自处理、统合机制本身回溯性地建构的意识。
内听觉系统/符号系统廓清杂多后,仅留沉默在场,使主体感觉到一种线性的连续的沉默,这种意识暂时还是一个场,相当于在符号系统中注册了账本,接下来它要成为内时间意识。(实体主体化的时间也就是实体本身的时间,内时间外时间都一样)
这个从符号秩序有限状态中拟制出的一个整体,中间舍弃掉各种感觉(听觉味觉等等),因此必然是一种偏心的切割,有二分:
1.尚未符号化(被舍弃的)但已在主体世界中的,是主体在生物学上生存所欠下的本体论/认识论债务,它们也要求显现在意识之中,因为是这些东西支撑了我们的生存。
2.方便符号学之手把握的,与内听觉系统亲近的那些杂多(视觉),已符号化的。
由于(内听觉)符号学系统牺牲了那些与自己不太亲近的感觉,说服这些冲动暂时不要涌现,允诺它们迟早会显现的,冲动才愿意把生存的权利/存在显现的权利让渡出来。但主体一天到晚不还债,所以永远是一种欠债状态,符号系统来不及把握,它要压抑住涌来的各种感觉并把它们延期到未来。这种透支中,人就会体验到时间以及时间性差异。与资本主义机制类似。
假设上帝存在,祂展现的本体性世界与祂所要去投射/建构的现象世界是一致的,时间体验为永恒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