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牌效是一切的基础,无论对于各类判断还是读牌学的多么的扎实,也只有把牌效掌握的足够熟练,才能抽出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对于场况的把握和局势的预判,才能将自己学的各类知识运用于实践。
大家都知道现代麻将体系有着先制必胜的说法吧?现在是相当重视先制立直的时代了,想要便利的运用先制立直作为武器,牌效就不可缺少。牌效既是制敌的利矛,也是坚实的盾牌。《魔神之脑》里有着用12张手牌做牌的理论,意思就是留下一张安牌的与别家保持距离感的做牌。虽然类似何切集这种静态何切并不需要考虑留安的情况,但只有深入的理解了各种牌型的机理,了解到了做牌的思路方向,才能很快的反应出自己的手牌在留安的时候要怎么打更好。学习静态何切,同样也能提高自己留安或者兜牌时候的牌效,以便自己做出值得反攻的牌。
像上面说这么一段话,其实就是想强调下牌效的重要性。译者本人在很多年前还是个雀杰的时候,就早早接触了魔女那本麻将教材,一度为自己严密的防守而感到自豪,却又苦闷的上不了分,后面接触到了79更加精细的牌效篇以及贴吧的300译文后,就一口气突破到了豪2。现在想来,当时恐怕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我这“东风”正是牌效。希望正在阅读的各位也能借着牌效这股“东风”一口气突破目前的困境吧。
牌效率是只需要熟练度就能掌握的内容,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时看时温习,不仅是这本何切集,对于其他的何切内容也一样,对牌效的训练应是没有尽头的。
说了这么一堆废话后,想谈一下关于《IttakuNanikiru》的相关问题。
《IttakuNanikiru》实际上是一个app,里面有着数百道题,我最初接触到它是在Q群,但因为没有汉化所以先开始从301何切开始看起,直至去年才开始阅览《IttakuNanikiru》,凭借自己三脚猫的日语水准勉强理解,才发现竟然洞藏玄机,有着300,301何切所没有的内容,也因此在现在升起了翻译的念头。
原软件的介绍中并没有引用任何战术书的标注,如果其内容有和其他的何切战术书重复率极高且已有人翻译(或者本身就有被人翻译),请提醒译者,译者就可以考虑直接停更摆烂。
在作者的观感下,《IttakuNanikiru》在兼顾牌效率的基础上,对打点有所侧重,同时蕴含有大量复合型的抉择,比起300,301,在综合难度上还有所提升,是一本很好的牌效提升教材。
其中总计79页何切题,每一页有7题,目前计划是一页一页的更新,更新时间可能规律可能随缘。
本书的日麻规则是四东南喰赤,可后付,也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天凤/雀魂规,从14张牌里切一张。
免责声明:
文章的著作权等各种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原书版权归作者所有。译文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你喜欢本文并有幸让你产生了转载的想法,请注明原作者、书名以及译者,谢谢!引用译文而造成的法律后果与译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