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万华镜 #24|盗版还是不盗?

2019-04-28 21:38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2004年前后,妖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盗版软件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动。借此机会,我们政治老师也在课上向我们宣传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出乎意料的是,同学当中的几位“意见领袖”表达了对盗版软件的支持,认为盗版软件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态度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电子生活”始终和盗版密不可分:最初是盗版卡带,后来是盗版光碟,互联网时代之后则是盗版下载,到2004年前后则有了电驴和BT。不过,相比起他们的理直气壮,或许更多同学的态度像我一样矛盾。我们心里似乎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直觉:一方面,我们知道贩卖、传播和使用盗版,无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是有所亏欠的,盗版应予打击;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如果没有盗版,那么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能够进行的信息加工会被困在一个十分受限的领域之内,甚至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很不相同。

如今15年过去,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观念中,这两种直觉之间的较量仍然未能分出高低。相反,二者之间的抗衡似乎正逐渐趋向一个动态平衡。尽管各家公司、各个消费者的态度、观点和做法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但大家都共同营造了这样一种生态环境:盗版商有限侵权,版权方有限维权,消费者有限购买正版,同时有限使用和传播盗版。在平衡点范围内的活动是被容许的,这是多数领域的现实状况,甚至于我怀疑这是多数领域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而远离这一平衡点的行为,无论是无底线的侵权(例如最近被全网讨伐的某互联网图片公司),还是无节制的维权(例如某知名动画电影公司以及各个版权蟑螂),似乎都会受到公众舆论的非议。

进入本世纪1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侵权和维权之间的斗争剧,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上演。这种现象通常被归结为人们的版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不过,这会不会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呢?我有一个猜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信息传播和加工速度已经足够快,足以让我们识别出侵权的行为,并且把侵权的事实传播出去;然而,信息传播和加工速度还不够快,还不足以让我们马上识别出侵权行为,不足以让我们在面对任意作品的时候,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它的真实来源。就在这“已经足够快,还是不够快,差少少够快”的夹缝之间,正版和盗版、维权和侵权之间的生态平衡才得以被建立起来。

我猜想,随着信息传播和加工速度的进一步提升,迟早有一天现有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到时候,生态究竟会往好的一面发展,还是会往坏的一面发展,目前还是未知数。

哲学万华镜 #24|盗版还是不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