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小讲 | 第五讲 平仄的变格
平仄的变格

就如我们上一期提到的,近体诗有四种最基本的平仄格式:
平仄脚:(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脚:(仄仄)平平仄仄平
含上括号为七言诗的句子,不含则是五言。加粗的位置意为此处平仄可通用。
关于平仄,有“粘对”的说法。粘对,分为“粘”和“对”。所谓“对”就是,在一首诗中,平仄一般是相间排列,所以平仄脚句与仄平脚句常相伴出现(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脚句常与平平脚句相伴出现(如: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接下来是“粘”。粘就是,后联出句(前半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和对句(后半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如这首《登鹳雀楼》,第二句的“河”和第三句的“穷”都是平声:

不论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遵循这两个规律的。如果违背了,就叫做“失粘”或者“失对”。而四种基本的平仄句式是固定的。因此,在一首诗中,不同的平仄句型也是尽可能交错的排列。在不考虑首句邻韵的情况下,四句连续的诗句中,基本上是每种平仄的句式出现一遍(就如首句平起仄收的五言绝句: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在诗的正常格律中,平字与仄字相间排列,以到达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变格也一样。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具体地讲解近体诗的几种平仄的变格。所讲的内容是基于第四讲《近体诗的平仄》内容的补充。下面是上一讲推送的链接,以供有需要的朋友们使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平仄变格的相关知识吧。
诗词格律小讲 | 第四讲 近体诗的平仄
特定的平仄格式
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用另一个格式,即把第三字与第四字调换位置,变成“平平仄平仄”。放到七言诗中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把第五字与第六字交换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的第一字与七言的第三字不再是可变的,必须要用平声。这种变格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就像杜甫的这首《月夜》:

这种特定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于第七句。不仅在杜甫的《月夜》中出现,也如李白的这首《渡荆门送别》:

拗句丨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出现太多的拗句,就会变成古风式的律诗(后面几期会讲解)。正常的近体诗中,是不能出现太多的拗句的。上文说到的那个特定的平仄格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拗句。但是它在诗中被广泛使用,也就另当别论了。拗句,既然“拗”了,就要“救”回来,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拗救”。拗救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仄声,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也就是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如果是七言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属于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就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的第二句和第六句:

可能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第一句看起来并不合格律,实际上“我宿五松下”是一个半拗句,属于可救可不救的类型,下面我们会提到,还请慢慢往下看。
第二种,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用平声作为补偿,变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果是七言诗,那就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属于对句相救的拗句方式。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拗句并不矛盾,是可以同时出现的。诗人也常常在对句用第一种拗救,在出句用第二种拗救。这样不光可以构成本句自救,还形成了对句相救。就如陆游的这首《夜泊水村》:
其中颈联的两句,就分别用了对句相救和本句自救。在第七句也有最初提到的那种特殊的平仄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平尾丨三仄尾
在上面这首《夜泊水村》中,颔联的出句出现了三仄尾的现象,即“老子犹堪绝大漠”后三字均为仄字。用我们之前讲过的知识分析,这是不合格律的。但实际上,三仄尾在唐诗中也是不少的,就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有人认为,三仄尾是不合格律,但也有人认为,三仄尾只是一种拗句,毕竟在唐诗宋诗中都有出现。这一点至今仍在争论。在承认三仄尾合理性的前提下,如果要使用三仄尾,句末三个仄声字前的两个字必须是平声字,即“(仄仄)平平仄仄仄”。
与三仄尾对应的还有三平尾。如果说三仄尾只是富有争论的话,三平尾则是一致的不承认了。首先,三仄尾和三平尾都是有违诗所追求的音律美的。但是三仄尾只会出现在出句(一联的第一句),而三平尾会出现在对句(一联的第二句)。要知道,律诗押韵押的就是每联的第二句,三平尾对音律美的破坏力可比三仄尾大多了。
犯孤平丨半拗句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不论是长律还是律绝,都要避免孤平的情况。即使是在词与曲中遇到同类的句子,也要避免犯孤平。
什么是孤平呢?先用一个基础的平仄句型为例:五言诗中,有四个基本的平仄句式,其中只有“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第一个字是只能平不能仄的。就是要避免犯孤平。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那除了韵脚(末字)之外,就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也就是犯孤平。放到七言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也是一样,第三字不能用仄声。
犯孤平的忌讳,是只存在于平脚(末字平声)的诗句的。孤平的仄脚诗句,其风格更偏向于古风(古体诗的风格),在写近体诗的时候也是要刻意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把《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的首句称为半拗句的原因。这样的拗句可以不救,但是也尽量避免出现。
关于近体诗平仄的知识,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这一系列的阅读。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体诗的诗韵和平仄,也就基本上可以自己写诗了。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诗作,也欢迎加入南农慎思文学社的QQ群中分享,群号就在下方。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继续介绍近体诗对仗的相关知识,然后是古体诗。不想错过的话,就在关注我们吧!


✦ +
-The End-
图文来源:陈泊明
责任编辑:陈泊明
审核 :杜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