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皇后出身都很低微,原因很简单,一般人不敢想!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来说,最绝望的事情是什么呢?最绝望的事情就是社会阶层固化,什么意思?就是做农民的,无论他如何奋斗,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或者是给国家做贡献,他就是上不去,他就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农民的命,这样的话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奋斗一辈子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盼头,这个政府失去了他的信用。
所以给底层百姓设立能够通往权力高层的阶梯,这一点成为了封建政府的一个共识,这样的话可以创造一个减缓百姓的民愤的一个通道,当然,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可以满足百姓一步登天的一个期望,这就是选妃。

你想立刻飞上枝头当凤凰吗?你想凭借自己的女儿一步登天吗?很简单,选妃只要皇上看中你的女儿,你的女儿一步登天的,你们全家跟着一起鸡犬升天。
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当时创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对于这件事情会同意呢?其他的朝代,比如说清朝一直对自己皇室血统看的特别重要,为什么到朱元璋这一个朝代随便取一下百姓的女儿呢?
说一句实话朱元璋那个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外戚专政,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朱元璋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每年他老朱家的子孙什么东西都不用做就可以从政府领到大量的生活救济,但是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其他的外姓的那些人去抢他老朱家的地盘。

其他的人,比如说那些跟随着他一起打上天下那些有功之臣,全被他打压的打压,杀的杀已经够不成威胁,接下来朱元璋就必须得针对以后他的子孙或面临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一个是太监,当然,朱元璋就没怎么信任过太监,在这之后,他的儿子也针对太监这个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使得太监只能够依附在皇帝身上,一旦脱离了皇帝太监就算再怎么权倾朝野,照样有着必死的命运。
剩下来一个就是外戚,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女人的亲戚,这些人有能力传宗接代,并且这批人由于自己的女儿一朝得宠,然后肯定是有权势握在手里的,所以对于这批人要多加防范。

朱元璋就想了一个很好的点子,我就挑选那些原先地位并不怎么高,原先手里没有大权利的人做我子孙的王妃,这种人就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他们的女儿入宫做了王妃以后,这批人如果想要真正的权倾朝野,也得花一阵子时间给我的子孙一定的时间,一旦他们的女儿不得宠了,他们地位也随之就会被人打压。
当然,这个普通老百姓不能够随便选,你不能扯到一个对于整个国家村有坏心眼的人去当王妃呀,对于这些普通人民的定义,朱元璋的定义就是家世清白,什么意思?你在这之前最好有过当兵的行李,为整个国家做出过什么奉献,然后你这个人就被定义成为家世清白,这种人对于国家有着特有的忠诚,而且这一批人并不是在权力的中心,所以对于他们。朱元璋是放心的。

但是说实话,朱元璋跟曹操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人心是会改变的社会随着自己的环境不断地改变的。
你比如说曹操也做了跟朱元璋相类似的事情,他提拔寒门子弟作为自己手里下的大臣,来象棋整个国家证明你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是有办法晋升到权力的最高层的,可是随着他用这些寒门子弟用的时间长了以后,这些寒门子弟手里面也有了钱,也有了权力,逐渐地,也成为豪门子弟,然后这些新的豪门子弟和老的一批豪门子弟一起过来打呀,他曹姓家族。
事实上,即便朱元璋怎么防备到明朝中期乃至末期的时候都出现过几次著名的外戚干政,比较值得庆幸的是,这几次外戚干政并没有发生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谋朝篡位,否则朱元璋估计在地底下该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