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深处的那个洲

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悉尼。
大洋洲,大洋深处的那个洲。
行者的脚步与学人的沉思,将烙印于此。
古老的文明曾在这里被冰封,数万年来依然刀耕火种,止步于石器时代,500多个族群逐草而居,这里曾经与现代几乎绝缘,作为古老文明自然演进的独特样本,马克思所推演的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并未出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轮未能驱动;被隔绝的文明概莫能外,如非洲埃塞的摩尔西人、美洲亚马逊部落.......
这些文明发育迟缓的区域几乎都与世隔绝,而且自然条件优越,食物丰富,水源充足,温暖舒适,四季如春。
为什么如此自然条件反倒创造不出文明来?
文明因生存所迫而创生,因交流融合而发展,因精神困惑而深沉,因教育传承而厚重。简而言之,压力变创造力,创造力变动力,动力变实力,实力就是生产力。
汤因比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发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提出著名的挑战应战说:即文明的发生是由于对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挑战的应战,挑战不能过强,只有适度的挑战才是文明发生的适当条件。之后,又在不断应付内部和外部挑战下成长。如果没有成功应对挑战,衰落开始,经过一系列运动后文明解体。
挑战与应战,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遭遇,几乎都伴着血泪,征服、奴役、杀戮,甚至是灭绝。种族屠杀是人类的耻辱,人类这个物种必将为屠杀同类而付出代价,“末日审判”或早或晚,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卡罗尔·奎格利把文明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混合、酝酿、扩张、冲突、和平与繁荣、衰落、毁灭或新的混合,两种或多种文明的混合碰撞,产生新文明。
在文明史的时间轴上,文明之间并非冲突或共生这样单纯的二分法,而是存在接触、模仿、敌意、竞争、差别、支配、服从、尊敬、轻蔑、融合、合作、同化等各种关系。也正是如此,人类除了屠杀,还有尊敬、融合、合作等各种关系,这就是文明传递的动力,也是人类的希望!
人类因为抽象思维而成就自己,诞生文明,形成知识体系,通过代际传承而与时俱进,升级换代。而AI时代的到来,使代际传承的价值在逐步丧失,而成本几乎不变,根据交易理论,AI如能弥补人类感情需求,生育的成本大于收益,人类生育的动力衰竭,只有有奉献精神的家庭或人士才会自然生育,否则人类要延续,只能在生产车间里完成人类物种的繁衍生息。生产力决定了家庭组织、社会关系与国家形态,家国天下不过是生产力的结果,有生就有灭。
大洋洲是我田野考察的最后一个大洲,也是文明发育最晚的有人类居住的大洲,这里曾四万余年一成不变,也曾在不到250年的时间,在一片荒蛮之所崛起一个文明富庶的现代国家。
此行结束,我的田野考察将告一段落,历时15年70列国的考察圆满收官,为此我奉献了几乎所有的寒暑假及节假日,十余年心血浇筑的文明三部曲渐可杀青了,我也将休养生息三两日,平静地过上一个慵懒而奢侈的周末。
2019年9月28日于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