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制化报告】G黄还是蒂芙尼?今天解决你的轴体疑问!

这几个月给朋友代组,加上自己买的,大概过手了近千颗佳达隆的轴,其中透壳/乳壳G黄百来颗,蒂芙尼和樱花白来颗,关于“G黄还是蒂芙尼?”的话题争议也比较多,但是网上没有直接的对比。这个我还没打算做成视频,今天先通过图文描述一下,分享一些经验,也算是一点微小的工作了。
▌轴体简介

首先说说G黄,也就是Gateron佳达隆 黄轴,透壳黑底KS-8系列、透壳黑底KS-9系列、乳壳KS-3。50g触发、65g触底压力,4mm总行程,2mm触发行程。

主要差异是材质有所不同。乳壳特别硬、换而言之就是稳,透盖材质稍软(其实也算硬了)如果暴力拆几次有概率变形,所以我一般都建议别人买乳壳。
蒂芙尼也就是ZealPC Tealios轴,俩公司一起出的轴,V2改善了晃动和双击问题,虽说手感确实好,不过成为对比标杆的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价格,平均7块钱/颗,67g触底,但按照佳达隆官网的“操作力”说法,67g应该是触发压力。

这年头HolyPanda都可能更低价格买到了,后出的很多线性轴也或多或少有超越蒂芙尼的地方,不建议以价论轴。另外,19年618我买的那批低价之后几个月,遇到后来的批次都开始出现弹簧音问题,尤其彩透版出了名的严重,不润弹簧没法用...
▌微观对比
从某业内大佬那儿了解到,蒂芙尼确实是新开模具做的,现在部分新轴也是用的那套模具。昨晚润了很多G黄之后,正好对比了一下,两种线性轴差异如下:

G黄的轴柱周围,是有三个限位撑脚的,这点和TTC之类的方案一样,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弹簧的松弛问题,但并不能卡住弹簧,

100颗轴里大概就2~3颗的弹簧是能卡在里面的。并且KS的弹簧,实际质感和最普通的铁丝弹簧一样,本身按压就有“咯吱咯吱”的弹簧音,润滑也不过是适度改善,

而蒂芙尼的内槽就是光秃秃的,弹簧就是矗立在那里,并没有限位固定,但由于本身是镀金弹簧,杂音表现好很多(新批次除外),

数据上弹簧力度比G黄大的,但用起来感觉行程中很松弛,反而是G黄整个行程都很厚实,可能是官方数据标注有问题?弹簧是这俩轴差别最大的地方,换句话说,你完全可以用Gon、Sprit、TX、KBD、JW、43等各种客制化弹簧替换,完全解决KS弹簧垃圾的问题。
底壳呢,除了材料外,基本没变化,轴柱的半径和长度基本一样,要说差别,就是普通KS轴和ink轴一样,都可能遇到掉弹片的问题,而蒂芙尼我没遇到过掉弹片的问题...

轴心也是,差距是找不同的级别,能用出来差别有鬼了...

除了弹簧外,唯一肉眼可见的差别就是顶盖的凹槽,形状不一样,

其他就没差了,顶多是材质透明度蒂芙尼更高一些...

显微对比详见无色大佬的帖子(zfrontier.com/app/flow/2gkdxW8QGQR0)
▌看不见的差距
有一点看不见的差距,这个只有在买了很多之后才能用出来,那就是品控。

G黄里,100颗大概有1~2颗是SSR级品质(这个比喻比较骚hhhh),轴心稳定性和蒂芙尼基本一样,几乎没有可感晃动,除非插上键帽。关键是,行程中杂音也少,而且很顺滑...用起来是明显和普通G黄不一样的...
大多数是中间这种,A级品质,比蒂尼晃动大一丢丢,出厂默认行程较涩、且有杂音,润滑后大幅度改善,99%都是这种G黄。
两三百颗可能遇到有1颗是最右边C级这种,有明显品控问题的,虽然用起来没啥区别,但是看着别扭。好在买的多一般店家会多给你一两颗,一方面减少了售后成本,也减少了我们买到问题键帽退换的麻烦。
▌总结
假设买到的都是SSR级,那么基本等于蒂芙尼,换句话说,蒂芙尼很可能是外壳品控更高级别的KS轴(特挑?有点Intel的意思了)。此外,G黄触底声音更闷、厚实一些,蒂芙尼触底更轻而脆。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乳壳G黄品控略好于透壳,且润滑后反而比透顶黑底整体表现更好,换同样弹簧后,盲测和蒂芙尼几乎无可感差距。

另一个最近在zFrontier看到的问题:“为什么厚润G黄非常流行,却比较少见厚润G红或者G白,除了压力克数手感有差别吗?”因为G黄弹簧力度更大,轻的轴润滑后回弹会慢一些,若大键上用则更明显。
比起7块的蒂芙尼,1块钱的G黄+弹簧也不超过2块/颗,若不是为了颜值,夫复何求?
建议:现阶段,不在意颜值,直接任意佳达隆线性KS换弹簧即可...或者选择其他品牌线性轴、或者出厂润滑的轴体,比较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