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的手机摄像头之间会打架

你在使用多摄像头手机吗?
如果是,那么有没有发现在变焦、拍摄近距离物体的时候,画面经常会“跳一下”?
为啥会有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今天的文章,我就来聊聊~

容我灵魂画手玩一下~

斜杠青年 / 多摄手机
要说摄像头之间的“打架”,我们要先搞清楚手机上的多摄系统组成。但别心急,在看手机之前,我们需要先看看相机镜头的焦距标识。

这支相机镜头的焦距是 24-200mm ,你可以转动变焦环,将焦距固定在广角端和长焦端之间,也可以变焦到任意焦距。比如说,可以是24mm,也可以是87mm、100mm、156.789mm等等任意奇葩数字的焦距。
手机则不同,绝大多数手机的多摄体系中,每个摄像头都是定焦镜头,只提供了一个物理焦距,等效50mm 就是等效 50mm。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手机摄像头上标注 12-120mm 这样的等效焦距时,应该清楚这与相机上类似镜头的光学结构是不同的。

可惜只是表面上的
以刚刚发布的某米手机为例(谁让有人在群里问我了呢~),看起来是一个 12-120mm 的连续变焦镜头,实际上,是由 12mm / 24或26mm(我没机器,官方也没数据,只好估算了)/ 50mm / 120mm 这四个摄像头组成的。(注:全部为等效 135 全画幅焦距)
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的多摄小手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
当然我并不是针对某米,实际上我手上有的另一台典型多摄手机也是这样的:

这台 vivo X50 Pro+ “超大杯” 的四摄体系,标注是 16-135mm,实际上是16mm /26mm / 50mm / 135mm 这四个定焦镜头组成的。
而无论某米还是 vivo ,亦或是苹果、华为、三星,当你在使用手机上的变焦功能时,通常都是直接跳跃到某个摄像头,而不是连续变焦。

可以看出三摄之间明显的取景范围差异
那如果我通过双指开合手势,硬要慢慢的变焦到两个摄像头之间的焦距,会发生什么事?
通常,多摄之间的画面,是由其他摄像头画面的 “剪裁+优化” 得到的。
也就是说,22mm要由16mm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裁切优化得到,44mm要由26mm镜头拍摄的画面裁切优化得到。
看到这里,有经验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说了,“害,这不就是数码变焦么~”。

也不尽然,但如今手机上的数码变焦已经和以前相机时代有所不同,多摄间的协同与超分算法,可以获得比过去直接剪裁画面式数码变焦更好的画质。
这是目前手机多摄必然的结果,这里我并不是要贬低手机。但也不是要回避问题,否则这篇文章我也就不用写了。
这就要聊到 “打架” 了。

距离产生… “打架”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 “打架” 呢?
看个 GIF 你可能就明白了:
因为摄像头的打架,画面“跳”了一下。
在上面这个场景里,你会发现画面产生了 “跳跃感” 。这就是多摄之间打架的结果。
用拟人化的说法就是,在某些情况下,两颗相邻摄像头会为“交给谁来拍摄”大打出手。但由于两个摄像头位置上的差异,这种争夺就会产生视角差异(即视差)。
更严重的是,由于手机的不同摄像头采用的是光圈不同、尺寸相异的感光元件,景深范围也不同。所以还会带来画面虚化效果、清晰度、噪点情况的差异。
这在拍摄近距离物体时最为明显,下面就是近摄时的例子:
主摄说:
“我底大、像素高、虚化好我来拍!”

结果超广角摄像头说:
“不不不,我有微距模式我上了!”
于是,biu~

切换摄像头之后,同样拍一只蝴蝶,背景容纳的元素、画面的虚化效果、画面细节和清晰度都完全不同(色调倒是一致,已经算不容易了,很多手机的白平衡、曝光都会随摄像头切换发生很大变化)。
顺便一提,在上面这个取景范围里显然主摄效果似乎更好,但如果你想离更近,那么切到超广角会更好。
造成打架的原因,还是对焦距离刚好卡在了两个摄像头交界的地方。

很近时(上图位置1),用超广微距模式,距离远时(上图位置2)用主摄,但不远不近时(上图位置3)……手机就迷糊了。
这种刚好卡在上一个镜头最近对焦距离的情况,是造成多摄之间 “打架” 的最常见缘由。
当然了,换个角度看这说明了手机能实现以往不能实现的更多拍摄可能了。只是我们的手机还不够聪明,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是要浅景深?还是要更近对焦距离?
以目前手机的智慧,显然无法替代人类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办法解决了。
注:早年间的双摄手机还会因画面光照变化而产生 2 倍镜头和主摄打架,不过目前较新型号的手机这一问题已经较少出现了,甚至很多时候看不出切换了摄像头。因此本文不做讨论。

“劝架” 方法
有人打架,自然就有人劝架。
对手机摄像头之间的这场 “纠纷” ,自然我们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这篇文章才被我归到 “技巧” 类别里,而非简单的观点陈述。
比如,我们可以用安卓手机普遍具备的专业模式,来锁定只使用某一个摄像头:

专业界面下默认是只使用主摄,但点击上面界面中的镜头,你就能选择其他摄像头了(注意不同厂商间的界面不同,切换镜头的位置和图标可能会不同)。

这样切换之后,无论你距离被摄物多近,手机都不会自动进行摄像头之间的切换,也就避免了打架的情况出现。
对苹果手机而言,一些 App 也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其他提供手动曝光的 App 也基本都具备切换摄像头功能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使用专业模式或 App 时,手机基本上不会进行任何诸如超分算法、多帧优化合成之类的操作,所以直出照片的画质其实是不如自动模式的。
所以这里还有另一个相对而言更能保证画质的解决方法,针对安卓手机而言,你可以切换到高像素模式。
注意这个前提:当你不需要那么微观的拍摄,而只是希望用主摄最近对焦距离获得最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时。
此时,你可以直接点击拍照界面下的高像素模式(近来的多数高像素安卓手机都有)。

在这一模式下,手机会为了保证最高像素输出而强制使用主摄 ——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减少了操作步骤,节约了时间。你不必再进入专业模式 - 点击选择摄像头的按钮 - 选择主摄 - 等待回到拍摄界面,而是可以直接锁定在主摄画面。
另一个好处,就是这一模式下拍摄的是高像素照片。对于这种看重近摄虚化的场景来说,细节表现也非常重要,而高像素照片刚刚好~
比如还是那只小蝴蝶:

使用高像素模式拍摄不仅保证了漂亮的背景虚化,还同时兼顾了细节刻画(相对手机而言):

总之,当你下次发现拍摄近距离物体画面跳来跳去时,不妨想想切换到高像素模式或专业模式。
这样可以更好的专注于拍摄,而不被手机的不成熟功能所干扰。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老实说,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由于体积对镜头光学设计的限制,还无法摆脱多个定焦镜头组合的限制。“打架”的问题也会伴随存在。但世事无绝对,通过对切换摄像头时取景画面的过渡进行优化,可以弱化这种“打架”现象。
此外,手机厂商也可以在发生多摄“打架”时,显示一个人为干预的选项,让操作者做出判断,该用哪个镜头来拍摄。就好像让人来进行“劝架和仲裁”那样。
否则,总是让目前还不那么聪明的手机去做裁判,恐怕运动员会抗议的~
嗯……好像还忘了什么……对了,是做广告(就这么耿直):

这两天我的《手机摄影笔记》在京东摄影类图书榜单里,不仅单日和一周榜单占据了第 1 名,在 30 日榜单里,也升至第 2 位。仅次于经典的《纽摄》。
作为看《纽摄》自学摄影的本🐰,看到自己的书能跟在曾经仰视的书后面,内心真的非常感慨。这里也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并且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这本书中的知识体系与摄影精神。
好了,用一句话结束:戳阅读原文买它~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个人微信号
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