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了解结构阅读思维与自然阅读习惯的差异

2022-01-24 06:33 作者:剑哥备课笔记  | 我要投稿


阅读的系统,就是一个人在读文章时的常态做法,看的时候注意力在文章什么内容上、看了之后又记住了什么。人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很正常。只有遇到不同的方法,与它对照,才能看出自己原来的方法是什么。其他的方法,就是自己既有方法的镜子。


更新阅读系统,就是要学习一些不同的做法,去改进原来的系统,把它换成新的系统。


原来,看文章,就是硬看,看到什么词,就是什么词,自己对什么词汇敏感,就看什么词汇,找到这样一些词之后,自行脑补,将它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误解,联系在一起,认为这就是作者的看法,同时,还认为这些看法不对,自己很想迅速表达意见,有时都没有耐心把文章段落看完。这是自然阅读习惯。没有主动训练过阅读方法,通常就是这种阅读习惯。


现在,看文章时,先收一收自己的判断,先别着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所谈话题的见解,而是先看看文章在说什么,也看看它是如何说的。这就是结构化的阅读方法,它从结构的角度去正面看文章,而不是从个人喜恶和个人特殊知识背景的角度去斜眼看文章。总得先看看别人说了什么,再想想别人怎么论证的,然后,如果自己有新的论据、不同的论据,也了解论证的方法,才好去批判的对待别人的文章的吧!不能一上来就是随意看、任意开火。


文章在说什么,就是段落的观点、文章的总观点,它们一般都在首末句、转折句。有人说,这不就是概括段落中心大意?上学时不是学过吗。这是一个误会。好的文章,不需要你去概括中心大意;中心大意是摆在特定的位置,静静的看着你,你去找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概括。你自行概括,还可能不准确。


文章是如何说的,则是从论点到论据、或者从论据到结论的组织过程。这个组织过程,比直接定位到特定位置,要复杂点,它有好几种方式,像并列、对比、因果、连续等等。听起来也很耳熟?是的,很耳熟,就像求导、积分听起来也很耳熟一样。但是,有没有专门针对这些结构组织方式,进行集中训练呢?有没有了解过,看到这样的论证结构,要抓出什么样的语义重点呢?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说过,而是要自己会用、而且用得恰当。


逐步安装新的阅读系统


我们讲阅读的结构化系统,功能件不少,七八九个。这些组件,一开始要全部学会、同时装上,肯定有难度。要构造自己的新的复杂阅读系统,必须要从自己已有的简单阅读系统开始。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步的方式,从自己现有的阅读模式开始,先学会哪一块,就用哪一块,不要追求一口气全部掌握。一开始始终是要读起来,用上自己选定的一个方法,例如找论点的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用上所有方法,什么方面都要求自己掌握。不能因为自己方法还会得不全,就不读了、不练了。先找一个可以练的方法,用在自己的阅读中。明天就掌握某种高深的阅读方法不是目的,不断有所进步才是目的。


所以,打造个人的结构化阅读新系统,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 知道去哪里找论点,首末句、转折句、态度句;

2 看论据的时候,想着论点,论据要向论点收敛,时时回顾一下论据如何重现论点的内容;

3 看论据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考虑论据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属于三五种论证模式的哪一种,是并列、对比、因果、还是三种连续,一种一种掌握,不必着急;

4 结构的压缩如何形成观点密集的文章,结构的扩张如何形成论据密集的文章。


经过这样多个角度的练习,逐步吸收不同于原有习惯的一项项新做法,配合足够数量的阅读,将这些新做法一步步积累下来,装进自己的新习惯中,新习惯的内容多了,慢慢代替自己过去的习惯,成为了主导做法,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你个人的阅读理解系统的版本升级。


了解结构阅读思维与自然阅读习惯的差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