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我愿随风 飘向诗与远方
李玉刚:我愿随风 飘向诗与远方
编者按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发起国风作品《万疆》:“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婉转的歌词,悠扬的旋律,《万疆》将家国情怀与国风雅乐自然融合。近日,大公报记者在北京专访李玉刚,这位青年艺术家敞开心扉,娓娓而谈,话题既关于《万疆》,也关于艺术,既有自己从何而来,也有自己将向何而去。
一直以来,歌迷心中都有一个李玉刚;但自《万疆》开始,人们遇见了李玉刚的另一面。自出道以来,用音乐演绎国风、用流行诠释传统,一直是李玉刚的艺术特色。但这次,他唱响的却是一首主旋律歌曲。可以说,无论从演唱技巧,还是表现领域,《万疆》都是李玉刚音乐道路上一座别样的界碑。\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静夜万里,星汉灿烂。枕在金山岭长城外的酒店里,李玉刚一夜未眠。此时是四月二十七日子夜。这天下午,李玉刚一直带领团队在金山岭长城采风取景。这首名为《万疆》的新歌定档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发行。眼下歌手尚未进棚,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然不足一周。
七一前后,内地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氛围达到高潮。在耳熟能详的《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音乐外,人们悄然发现一支新曲正走红:“唯华夏,崭锋芒,道路在盛放……”,优美的旋律瞬间入耳,蕩气回肠的歌词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
事实上,只有歌手自己知道,这一次的唱响,来得并不简单。
“刚刚拿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很兴奋,因为它歌词婉转,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但其实这首歌很难唱,可以说简约而不简单。”李玉刚回忆说,我的长项是运用戏腔。而戏腔,是越慢越容易酝酿和传达情感,但这首歌,其实节奏蛮快的。唱快了,我戏腔的情感孕育不出来;唱慢了,这首歌本身要表达的振奋感又会减弱。因此,我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无论《新贵妃醉酒》还是《清明上河图》,无论《刚好遇见你》还是《逐梦令》,李玉刚的路线一直是国风中有流行,情歌中带戏腔,他的骨子里铭刻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事实上,李玉刚的内心深处,一直希望能有一首作品可以表达出自己深厚的家国情怀。而遇到《万疆》时,李玉刚眼前一亮,立即认定这就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首歌。
四月二十五日,李玉刚第一次走进录音棚。按照常规流程,录音很快完成,但听了几遍,李玉刚总觉得哪儿缺了点什么,他无法说服自己,“这一版不行”,他明确说了出来,整个团队和录制工作也陷入僵持与停顿。
走出录音棚 登上金山岭
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上,有一处闹中取静的所在,没有明显的匾额,没有华丽的外饰,这里就是李玉刚的工作室“玉空间”。推门而入,里面可谓别有洞天。书房、画室、陈列间、竹林小院,层层套套,一应俱全。在“玉空间”一层大屏风背后,隐着一间禅房,暗室幽幽,烛光点点,软圆的蒲团透着深邃的静谧,稳居室中。“无论閒来无事,或是心意烦乱,我都会到这里打打坐,让自己进入禅定的状态,静下心来思考事情。”
第一次录音“失败”后,李玉刚在这间禅房打坐许久。“我要去采风!”心静下来后,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歌曲的名字叫《万疆》,赞颂的就是祖国的万里疆土,大好河山,而我如果不走出去感受领略,反倒只是闭门造车,这怎么能成呢⁈”
第二天,李玉刚将想法告知团队,大家迅速行动,看好天气,选定日期,开赴金山岭。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上学也早,每天都迎着日出去学校,虽然也算看过日出,但并没有用心体会过。这次在金山岭长城,其实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看日出。”四月二十八日凌晨四点不到,李玉刚就来到了城头之上。一片漆黑,慢慢地,出现一条亮线,慢慢地,红晕初升爬起,周遭金辉淋淋,山河万里入目,李玉刚心潮澎湃。
发行数日播放量破50亿
“这不正是歌里唱的‘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吗?”在那一刻,李玉刚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怀揣感兴,李玉刚匆匆步下长城,再次进棚。这一回,歌手浓情萦怀,挥洒如注,《万疆》一气呵成。
坐在“玉空间”的书房里,李玉刚俯首慢语,“说一声‘我爱你’很容易,但想用一个眼神或一种声腔去表达出来,就不那么容易。现在沉淀下来再想《万疆》这首歌,我内心深处就想表达一个情感,那就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五月四日,《万疆》正式上线,有媒体统计,歌曲发行仅数日,网络播放量突破五十亿次。
从出道时起,李玉刚就以浓浓国风闯入歌坛,让很多人为之惊艳。他的双声与戏腔,不仅很吃功夫,更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再加上他本人对妆容、服饰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使得“李玉刚表演”成为一个符号,甚至一种现象,不仅值得听,更值得看。尽管如此,“大情歌”依然是李玉刚出道十五年来作品的主流。直到《万疆》出现,为他拓宽了前所未涉的表达领域,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多面性。
采访终了,记者蓦然问起“若干年后,你希望人们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片刻思忖之后,李玉刚轻轻颔首,微笑着说:“未来的我,可能消失在风里,在街头巷陌不会再有人提起……”
成長經歷/兒時夢想成為跳水運動員
「我從小就喜歡體育,甚至夢想着長大能成為一名跳水運動員。」李玉剛笑着說,小時候,東北農村都有很多秸稈垛,自己和小夥伴們就把那裏當成跳台,上上下下跳個不停。
李玉剛說,「這屆奧運會,我也格外關注跳水比賽,特別是看到小將全紅嬋的表現後,我興奮極了。而當看到網上對她的採訪,我忍不住流了淚。全紅嬋出身貧苦,堅韌拚搏,這讓想到了我自己,相似的成長經歷讓我產生了很強的共鳴。」
讓李玉剛沒想到的是,奧運會期間,《萬疆》又成為很多奧運健兒精彩「名場面」的背景音樂,「我想這說明這首歌裏面蘊含這一種讓人自豪的情懷,使得無論是慶祝建黨百年,還是點讚奧運健兒,人們都會想起它。」
在李玉剛看來,做音樂同樣需要一種情懷,那就是用虔誠的敬畏之心和奉獻經典的態度,去完成每一首作品。「為了做到這一點,即使在沒有事情的時候,我也堅持去學習,去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營養。」
堅持國風/學無止境
漫行「玉空間」,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李玉剛演出時穿過的戲服、鳳冠等飾品,還能看到他的陶器、書法和繪畫作品,以及收藏的文房物件兒,而最令人稱賞的是整個「玉空間」的布局,高低錯落,柳暗花明,通透隱秘,深得空間婉曲之妙。而這些,都是李玉剛自己親手設計完成的。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着無止境的渴求,我想這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命觀。」李玉剛認真地說,自己深愛中國的古典詩詞,喜歡古代的榫卯結構,迷戀源自華夏的侘寂之美,每每當我把我自己投進這些文化之中的時候,我都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根就在這裏,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真正是文化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出道十五年,李玉剛所堅持的國風音樂,也從偏門小眾,逐漸為人熟知,並且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熱愛國風,也回歸古典,甚至偏好漢服,我想,相比十數年前風頭無兩的哈韓哈日風,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文化自信。」
港台音樂/寄語港青:我在北京等你們
在與李玉剛交談時,他時常談起兒時,那裏有東北的山村,有淳樸的鄉民,有自己和夥伴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也有各式各樣的音樂記憶。「我最難忘的,當然是港台音樂,它們一直陪伴我長大。」李玉剛笑着回憶。
「從早期的『四大天王』,神一樣的存在,到後來的台灣民謠,悠悠入心,再後來有一段時間,我一個人辛苦地闖蕩社會,每天都哼着鄭智化的《水手》。」李玉剛說,港台音樂不僅給了自己啟蒙,更讓自己從歌聲中收穫希望與力量。
即使在自己主攻的國風領域,李玉剛也直言從港台音樂中汲取過很多養分。「經久不衰的《滄海一聲笑》其實就是國風音樂,由金庸小說拍成的其他電視劇主題曲,也有很多都充盈着古風古韻。這些都讓我記憶猶新,不能忘懷。再後來,周杰倫為中國風音樂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李玉剛成名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香港歌迷一直在熱情支持。「我非常感謝香港朋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支持,以及對我的熱愛,事實上,很多香港粉絲的網絡ID,我都記得下來,我對他們也非常關注。」
「香港有很多熱愛音樂的年輕朋友,我希望他們能多到內地走一走看一看,因為我們中華文化的根就在這裏。我希望他們在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之餘,再回到我們自己的文化領域當中,來感受我們中華文化的力量。」
李玉剛親切地說,「我特別希望能跟香港的年輕朋友多交流,我願意在北京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