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日尔撤军,马克龙认怂竟是智慧?别忘了,西方国家看碟下菜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在尼日尔的大使和外交官,将会返回国内。法国和尼日尔当局的军事合作,也将结束。1500名法国士兵,将会在今年年底撤出。
也就是说,尼日尔政变过程中,军政府拿下一城,而法国认怂了。

根据美国CNN表示,尼日尔军政府对马克龙的这项决定,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是尼日尔走向主权的最新一步,也是新时代的开始。
政变时间不到接近两个月,从开始,到今天的进展,无不是在告诉我们,压迫和剥削,终将会被抛弃在时间的长河里。
其实,法国从政变开始,就没有军事干预时,“撤军”的种子,就已经开始发芽了。两个月的成长,是该成熟落地了。
然而,这次落地,砸的不是牛顿,而是法国和西共体当初的信誓旦旦。表面上,这是法国撤军,成全了尼日尔的“主权”,实际上,却是帝国主义产生的蝴蝶效应。

前段时间,欧洲就“核电”问题,分成两个阵营。法国主张核电,其中发电需要的铀矿,就主要依赖尼日尔。法国一开始不肯放手,原因之一就是牵扯着国内的利益。马克龙做出退让,就是将廉价的资源拱手让人。
要知道,这个决定并不好做。刚刚我们说,这是帝国主义产生的蝴蝶效应,正是体现了这个决定的艰难之处。
一方面,政变一开始的本质,就是非洲人民对西方统治的反抗,从敢怒不敢言,到付出行动的转变。可以说,这就是非洲人民思想上的觉醒。另一方面,西方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力,正在节节败退。
由此一来,法国一旦退后一步,后期只会做出更多的让步。直白来说,这就相当于法国势力在非洲地区的退场。

法国甘愿做到这一步,牺牲之大,正体现了两个信号:
第一:法国的实力不允许,或者说,整个欧洲的能力,都在走下坡路。往日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地位,都成了辉煌的历史。而现在,这些国家的意见,不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心。
以前,西方摆弄自己的帝国主义,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唯唯诺诺,但是现在,局势变了。
第二:法国在能力不足时,选择了维持最后的体面。可以说,这也是马克龙的一种智慧。殖民思想在觉醒的非洲地区,已经难以推进,多年的压迫,让这些人宁愿“鱼死网破”。法国只身下场,不仅是逆势而为,还会损害自己更多的利益。与其两边都不讨好,不如选一个损失最小的办法,在局势动荡的大环境下,休养生息。
如果保持这个节奏发展,非洲人民的负重前行,在假以时日之后,很可能会转嫁到欧洲。

反观尼日尔,这次能跟法国硬刚到现在,除了法国实力大不如从前,军政府是人心所向,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中俄两国对西方国家的牵制。
尼日尔放弃法国,转身后,还可以选择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只要资源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和俄罗斯又不惧怕西方国家施压,尼日尔便有了第二选择。
这次,尼日尔军政府宣称,基于相互尊重的时代开始了,这话不假,但是仅仅是开始。西方国家之所以被称之为强盗,是因为他们会因为实力衰弱,而做出退让,但是绝不会大发善心。
西方国家的诚信,向来都是看碟下菜。
总而言之,主权之路,其实跟马克龙做的决定一样,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