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进莞来丨《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金秋”开屏,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金秋·进莞来”的三大特别项目之一,东莞重磅文旅网络综艺晚会《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于9月27日晚8:00上线,一场串联可园中秋家宴、诗画雅集的穿越之旅由此开启。直播通过岭南文化+古今中秋宴+文歌雅舞创新式演绎,《草龙舞》《十二花神图》《月光光照地堂》《绿绮琴歌》《厨房“粤”章》等多个节目深受大家喜爱。

据悉,包括网络综艺晚会《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在内,“中秋国庆”期间,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出“3+10+300”项“金秋·进莞来”文旅体活动,包括3项特别活动、10项重点活动、300余项精品活动,加上同步进行的“乐购东莞 精彩有礼”九大消费节,文体活动遍地开花、文旅消费活动随处可及。东莞聚焦文化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文化旅游智慧融合,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释放文化经济新动能,着力打造“写意东莞”文旅品牌,深挖拓宽文旅IP。“东莞,不只制造”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可园中秋”再次上线
生活美学引发全网关注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总时长为40分钟,以当下流行的“网剧+网综”的方式,聚焦可园主人张敬修的衣食住行,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创造性呈现东莞饮食风物之美、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

这场美轮美奂、古今辉映的视听盛宴通过国家、省、市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同邀明月,共贺中秋。其中国家级媒体有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新华云、新华社电视视频号、央广网、中新网客户端、中国日报网视频号等;省内平台有南方+客户端、羊城派客户端、触电新闻客户端、新花城客户端、读特新闻客户端、紫荆视频号、凤凰东莞视频号、南都东莞视频号、花城+客户端、中山手机台视频号等;本土全媒体矩阵则包括了东莞发布、东莞日报全媒体矩阵、东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矩阵、东莞融媒集群等,将一场关于美食、美景、美物的穿越式对话,一部杂糅传统民俗、文化大美、和谐大爱的“生活美学录”,借助线上、线下平台,实现了全时空传播,引发省内外、国内外网友围观。

这是去年东莞策划、开展“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及直播引发全网500万+点击量之后,又一次在中秋时节,将“可园美学”花开屏幕,通过对可园文人雅集故事的现代演绎,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展现“双万”东莞的幸福生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也让这场由可园而起的文化颂歌传遍中华大地,为文化东莞注入全新的岭南文化注解。

科技手段打开传统文化
开启莞邑文化奇妙之旅
据晚会总导演周方介绍,在中秋这个浓缩了中国人文精髓和情感的传统节日里,主办方希望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可园的东莞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精髓,通过艺术化的加工来做视觉的呈现,带领观众在节目中开启莞邑文化的奇妙之旅。

其中,古典舞《十二花神图》采用了以三维动画特效结合部分实景拍摄的方式呈现。它以可园镇馆之宝居廉创作《十二花神图》的故事为创作主题,由12名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青年舞者唯美演绎。

节目将《十二花神图》中的元素融入舞美设计,和真人舞蹈相结合,同时将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撞水撞粉的技法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模拟和呈现,用色彩的碰撞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希望用这种创新的方式,通过网络更好地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把东莞的文化输出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周方介绍。

此外,雅乐诵歌《绿绮琴歌》是用科技手段重新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完美应用。它提取清代屈大均所作诗歌《绿绮琴歌》的部分词句进行改编吟诵,由北京歌剧舞剧院首席青年舞者、《红楼梦》舞剧主演罗昱文演绎。他以舞诉情,将可园主人张敬修建绿绮楼收藏名琴、感怀家国情怀的故事以书法+舞剑的形式进行展现。
“大家都知道张敬修是军人武将,但又有文人气质,我们在节目中通过书法展现他‘文’的一面,通过舞剑来展示他的家国情怀。”周方说,“节目由我们和北京的制作团队共同完成。我们在1200平米的绿箱中对舞者进行动作捕捉,之后通过后期动画三维建模以及平面处理,力求给网友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重头戏可宴可食可赏
汇东莞传统文化精髓
百年前,可园主人的中秋夜家宴有什么美酒佳肴?《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的重头戏可宴会告诉你。

莞香茶、擘红熟醉虾、福可千日醉、翡翠双清美、秋日菊蟹图、悟游鱼欢乐……每一道菜都融岭南生活美学,汇东莞传统文化精髓。比如未荒黄菊径(柚子肉手撕鸡),菜名灵感来源自可园原前门联“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描绘的是可园附近道路旁广植菊花的样貌。

正值中秋,菊花盛开,而东莞人有中秋“游耍碌”的习俗。在广东地区,“碌柚”、“和碌”指的就是柚子,有“和合富有”之意。这道柚子鸡属于一道有着馥合味型的功夫菜。
而餐前小食“问花可解语(兰花酥)”名字引自张敬修的五绝《问花小院》 里的“问花能解语,但愿惜韶华。莫似平章宅,花时不在家。”它采用东莞玉兰花苞的形状,经过在滚油中浇淋,慢慢绽放成兰花盛开的样子,通过精美摆盘,可食可赏。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目组梳理了可园及可园主人张敬修的故事、张敬修邀请宾客家宴的史料记载、以及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故事,邀请东莞文化界人士、东莞烹饪协会一起做菜品的设计,精心设计每一道菜的菜式和名字,力图通过挖掘故事,增强文化给养。“这是一次文化赋能产业的尝试,希望以美食为媒,以可园美食IP带动行业发展为引,探索东莞文旅新消费、新场景、新思路,打造独属于莞邑的中秋家宴。”

文字:沈汉炎
图片:莞宣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