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推理也能操作拉满?
《真探》是一款气质独特的游戏。它的玩法非常单纯:阅读案情,盘活逻辑,发掘真相。
作为一款画面平平无奇,又不做宣传的游戏,到底是怎样吸引玩家下载的?大概是靠着为数不多的评测里,97%的好评率吧。请各位看看它的画面:

能够用这种平淡的艺术风格拿到超高口碑,很明显,《真探》在推理部分的素质属实过硬。如果你本身就是不苛求画面的推理爱好者,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开冲了;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点犹豫的话,那我便再细致讲讲游戏体验。
诚意十足的剧情线:一切都会连结起来
任何人仅仅因为游戏里考试系统一样枯燥的画面而被劝退的话,我都会伤心的!即便它在设定中,确实就是一个考试系统……
许多文字推理游戏都有一个通病:在巨量的氛围渲染和伏笔之后,带出一个让玩家觉得“就这?”的小家子气阴谋。而《真探》在这方面就诚意十足。
玩家在“真探系统”里一共需要经历若干个“小”案件,每个案件都是从一份简单的案情报告开始,牵扯出复杂且令人唏嘘的故事。故事中没有明显站C位的主角,但是游戏对所有人物的刻画都生动立体,描绘出一幅社会各界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到处都是人心险恶与不择手段,为数不多的善良与勇气显得尤为珍贵。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一个人多年前的无心之举,便能造成另一个人一生的改变。登场人物越多,关系就越复杂。
假如你是个本格推理爱好者,看到这里应该已经觉察了……

一切都会连结起来!没错,所有案件看似独立却又彼此紧密相连。最开始的一两个案件只是玩家的考题,但你在破案中总会发现“不经意”的巧合,你抓住了一点飘忽不定的苗头,于是埋藏在所有案件下的暗线逐渐浮出水面。最后,你是会抽茧剥丝,将黑暗揪出来杀死在阳光下,还是会被他们拖入泥沼……
在设定中,玩家正在参加“炽城警察入职考试”,考试流程便是需要在“真探系统”里侦破案件。
《真探》的具体操作,如同本文开始的描述,就是在《侦探系统》中参加考试。与其说它是电子游戏,《真探》更像是一个线下PVE硬核剧本杀。同时,拥有推理小说般的厚重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后期加入了meta元素,大大提升了游戏的惊悚与神秘感。
具体会遇到什么我就不提前透露了,都是些比较常见的meta解谜手段,恐怖程度较小。你之前接触过其他meta作品的话,《真探》的恐怖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必担心。
那么,到底如何破案:从思维导图到“贾华生
在游戏中,每次开局都会给你一份案件报告,你需要根据现有的情报找到值得推进跟踪的疑点,总结关键词,并在输入框内进行搜索,即可获得新线索。
最后搜索出所有必要线索,并据此完成考试答卷,就完成了一个案件。

玩法简单,并非代表难度也简单,与更常见的“看图找物”的推理方式不同,《真探》的线索推进完全依靠玩家的阅读理解和主观思维逻辑(脑补),没有什么线索是明目张胆塞到玩家手上的。
将一团乱麻的线索理清归位,可以看作一种思维层面的“操作”了。而且,非常考验你在操作上的硬实力。
游戏整体难度很大,头一两个案件还好,不常玩推理的普通玩家努努力也能完成。从第三个开始,线索量激增,人物关系复杂。混淆的信息太多,以至于难以将相关的线索联系起来。
做前两个案件时候我还密密麻麻写了满纸思维导图,后来我在偌大的白纸上,写下个死者名字就开摆。甚至最后一个案件死三个人的时候,我连死者名字都没写全。

我上一次推理推到脑子一团浆糊的时候,还是玩线下硬核剧本杀。遇到此类情况,我在线下的解决方案为:点个外卖,边吃边躺,等着队里的推土机大佬带飞;在线上的解决办法位:狂点AI提示。
这个提示人也蛮有趣,叫“贾华生”——华生,你发现了盲点。至于她为什么姓“贾”,那边要看你能不能发现她的暗线和彩蛋了,你说,她到底是在帮你,还是在耍你玩?
《真探》玩起来的确十分累人,但是每当进程有所推进,或者完成一个案件的时候,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是巨大的。大概勉强有一些理解中学时期的学霸们为什么那样乐忠于数学竞赛题。

除了核心线索以外,游戏隐藏了不少支线、彩蛋和解谜题,既有趣又让人背后一凉。如果你有多余的精力把他们挖掘出来,还可以作为你答卷的加分项。
总结:推理和剧本杀玩家不可错过的口碑佳作
诚然,《真探》在推理上依旧有一些不完善的小问题,比如证据链不完备、实锤的证据较少,很多时候需要靠玩家脑补……但整体瑕不掩瑜。
一部作品抛弃掉所有的视觉感官加分项,扔掉所有与推理本身无关的感情线、笑点等,它依旧能让大多数用户拥有不错的阅读体验,那还担心它的推理部分不足以吸引到你吗?

相比起“电子游戏“,可以说,《真探》不会带给你常规意义上的“音画体验”。但是,如果你要是把它归为一场互动文字推理比赛的话,那么它能带给你极为细腻且丰富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