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语文 | 《声声慢》课堂实录

2022-07-07 16:37 作者:高中语文-凝语素笺  | 我要投稿

《声声慢》课堂实录

 

她才华卓绝,词作不拘一格,风骨不输男子;她拥有最幸福的童年,也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了最美的爱情。然而,她也终究没逃过“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人间铁律——国破家亡,中年丧夫,南渡颠沛,再嫁离婚,好似一块完美无瑕、温润晶莹的玲珑美玉遭遇了各种损毁。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于一身,尝遍了愁之滋味。她积三百年之动荡,积古往今来万般愁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感受她笔下这篇苦难时代的灵魂歌唱《声声慢》。

首先来看学习目标:第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第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第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阅读课的成果,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PPT展示“李清照生平简表”)

生Q: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她还没结婚时的少女阶段,第二个是她刚结婚时比较甜蜜的阶段,第三个是赵明诚出仕之后夫妻两个不能常见的阶段,第四个就是丈夫去世之后。

:非常好啊,阅读的很充分,老师整理的没有她详细,就从词风上分了两大块,一个是南渡前的清丽柔美、南渡后的凄婉哀怨。总体来讲,李清照的词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代替的影响。

因此啊,自明代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处“李清照纪念馆”,请看PPT。这其中最好的当属我们山东章丘的,这其中“静治堂”里啊有四个展厅,立了李清照的四个蜡像展现了李清照的不同生活阶段,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正巧现在啊,纪念馆想给每个展厅征集李清照相应的诗作来提高文化内涵,正向社会各方征集意见呢,征集内容有:作品、配有相关画面的朗诵视频及推荐词。老师觉得啊,用《声声慢》来投稿“流寓江南”最合适不过了,想和大家一起来完善征集内容,一起投投稿看看能不能选中,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那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录制音频。两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再读一读,我们一会请同学来读。

自由诵读两分钟。

师:有哪位同学愿试一试?

生Z诵读。生齐鼓掌。

 

师: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好!太好了!

师:老师也觉得读得很好,就是有一个小瑕疵,有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太快了!应该慢点!

师:很好,这首词应该读的慢一点,为什么啊?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愁!

师:没错!是“愁”。那有哪些句子直接反映作者的“愁”啊?

生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非常准确!请坐。一个词眼,三句“情语”都表达了李清照的愁。(边说边板书)那在抒情方式上这叫做什么啊?

生:直抒胸臆

师:没错,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我们以第一句为例,这一句被称为千古佳句,谁能尝试鉴赏一下吗?

生H:1、运用了叠词,使词句具有音律美,起到强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愁”的心情;2、开篇点题,将词人若有所失的寻觅样子、冷清的环境和悲伤的情感,营造了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的情感。

师:分析的非常好,这首词直抒胸臆自己的愁绪,还用如此精妙的叠词更加深了愁情,那我们肯定不能读太快对吧,那有没有同学想再试试?

生Y深情朗诵

 

师:声情并茂,情感饱满,读得太好了!有人敢挑战一下吗?

生X再次朗读

 

师:咱们班人才辈出啊,读得都太好了,这样我们录制朗诵音频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得给音频配画面了,大家想想配什么画面比较好呢?

生:冷清的、凄冷的……

师:大家答的没错,但大家说的这些怎么拍出来啊?咱是不是得具体一点?

生:

师:拍景差不多了,那拍什么景呢?我们依据什么啊?

生:词里出现的景物

师:好,词里出现的景物,很接近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不光要拍词里出现的景物,最好还得是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不是?那这叫……

生:意象!

师:非常好,终于说对了,那大家迅速找一找,《声声慢》里有哪些意象呢?

生N: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师:找的非常准啊。但是有一个问题,六个意象,有四个都是双音节的,你看看能不能给风和雁也变成双音节的词啊?

生N:急风、大雁

师:大雁也行,有没有更好的?“雁过也”,这是一个正在飞过去的大雁……

生N:飞雁

生齐:过雁

师:飞雁和过雁哪个更好啊?是不是“过”更能体现它的特征啊?所以我们分析意象,要注意它的修饰语,又比如为什么是“淡”酒呢?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这些怎样表现愁情的?又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分小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我们直接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个小组一个,直接起来说就行。

组6:淡酒,酒本来就是愁的象征,又用了“淡”,更显示出了淡酒压不住愁浓。

组3:大雁有思乡之意,而且南方的大雁往北方飞,大雁都能回到故乡,李清照却回不去,更加凸显了“愁”情。

组2:黄花堆积一地,就像她一样也凋零了,表达了她的落寞憔悴。

师:没错,古诗词中常用花来比喻女子容颜。

组8:急风,风就营造了萧索的意境,急风更是营造这种萧索冷清的氛围。

组1:我觉得梧桐和细雨可以放在一块说,就是都是愁。

师:怎么都是愁的?当分析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熟悉的其他诗词,比如“寂寞梧桐——”、“无边丝雨——”

生:深院锁清秋、细如愁,也都是“愁”的象征。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没有跟上的再记一记。

师:“情语”是直接抒情,那这些“景语”就是……(边说边板书)

生:间接抒情

师:有“情”有“景”,这叫做……

生:情景交融

 

板书

师:好,大家分析地都很好,给大家看看老师拍的这些行不行啊?

大笑

师:好,那现在我们就剩一个推荐词了,这么多人投稿,咱们怎么让自己的凸显出来呢?怎么给《声声慢》写推荐词呢?要写推荐词啊,可不是读好、读懂这么简单,还得读透。全篇无论景语还是情语,皆围绕一个“愁”字,那李清照到底在愁什么呢?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请大家记好笔记。

请大家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分析这句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到底何种次第、为何而愁呢?次第是什么意思啊?

生:境况、处境、情况……

师:好大家想一想,讨论讨论。

生R:第一个就是靖康之变,北宋势微,国破无依。第二个就是丈夫去世,与她离别,在乱世漂泊无依,不知去往何方。

师:好,说的很好,不光关注了小的家庭,还关注了大的时代背景,可是还是不全,大家想一想,李清照眼前的“次第”还有什么啊?“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

生齐:秋景

师:而且是怎样的秋景?

生齐:凄凉的、冷清的、……

师:很好,李清照面对这等次第(PPT总结),她在愁什么,是不是也呼之欲出了?

生B:一愁与丈夫生离死别,二愁故乡再难归,三愁国家飘摇欲坠。

师:说的太好了吧,不光概括得很全而且语言很凝练!在这首《声声慢》里,一个愁字却包含了李清照多层的愁苦思绪: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思乡之情、沦落之苦、亡国之痛……任哪一个都能摧垮一个正常的人,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正是李清照所正在承受的,所以她才会发出这样的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啊!然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金国入侵,北宋毫无还手之力,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啊?所谓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和平、富强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底气!正如习主席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华夏民族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的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可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这是多少先贤的前仆后继才有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非典中被保护的90后成了疫情下的主力,而疫情下被保护着的你们,又将用怎样的姿态接下这时代的接力棒?我想,哪怕是写满愁绪的《声声慢》也告诉了我们答案,国家的和平、富强是我们普通人的底气,同样地,我们每个普通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的爱国敬业、拼搏奋斗,也正是这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底气。我们跨越时光,再次读声声慢之愁,感李清照之悲,我们不光要看到夫妻永别的人间悲情,更应看到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家国情怀。

分析到这儿啊,我们分析地差不多了,我们再通过这个题总结一下,也是高考链接,复习一下“名家评点类”的题目。

生X:1、全词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浑然一体,自己直抒胸臆的“愁”和大雁、黄花等意象都表达了愁情。2、全词注意词句间的衔接,多是上句引起下去的所见或所感,比如守着窗儿看到下句梧桐更兼细雨等,抒发凄凉伤感之情。3、全词意象完整浑然一体,大雁、黄花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构成作者看窗外之景而生愁情的画面。3、读者有整体的审美感受,韵脚同意,语言典雅凝练,风格统一,而且佳词妙语统一。

师:好,第三条和第一条重复了,这位同学从三个角度来答的,还不错。我想补充两点,第一就是我们刚复习了“名家评点类”的题目在结合诗句分析之前,第一步要干什么啊?

生:先解释一下名家评点的内容

师:那这里“勿破碎、求浑成”,根据课前阅读是什么意思啊?

生:注重整体性,各方统一

师:没错,答题的时候要首先把这一点写上。第二个就是大家看一看这首词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问号特别多

师:没错,而且这些问句都是什么问啊?设问还是反问?

生:反问

师:那这些反问的句式有没有体现“无破碎、求混成”呢?

生X:几个反问,层层递进更加强了“愁”情的表达,而且拉进与读者距离,像是直接在问读者。

师:很好,那至此啊,《声声慢》我们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当堂训练微写作,为我们的投稿谢谢推荐词吧!

生R:题目是《流寓江南,愁断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是彻骨的冷啊,即使是在四季如春的江南,在渺茫细雨的秋日,也有掩不住的国愁、家恨。金兵南下,我国将破;建康急招,我夫将离,我又将如何?自古江南多风流,多烟波浩渺,多才子佳人情事,为何我只得漂泊无依,四处奔波流浪,我的夫啊,我的国啊,你在哪里?倚窗望,雁归、黄花积,淡酒难消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Q:金人南侵,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清照过着居无定所的逃难生活,在国破、家亡、父死、财散的打击下,生发的凄苦与哀痛无法排遣,于是提笔写下这首《声声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领略《声声慢》的层层愁意,体会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悲剧。

生Y:浩如烟海中华诗词,唯你撑起女性才情,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是什么让你愁绪万千?黄花随风荡,旧时雁归来,寻觅梧桐落细雨,凄惨淡酒窗儿黑。一个人独坐昏暗的窗前,怀抱一本《金石录》,在萧索的秋风中,陷入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家难国难交织,化为一声最愁的悲叹,一段凄美的绝唱!让我们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师:同学们写得都非常好!时间关系,我们先分享到这。至此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想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个投稿“流寓江南”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X:第一个是通过直抒胸臆的句子把握情感,还有通过意象意境分析情感,再就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还有《声声慢》的一些相关知识。

师:好,请坐,她的课堂小结做得很全面细致,那最后的时间,请大家迅速阅读《醉花阴》,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对比鉴赏一下这两首词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相同得是词眼都是“愁”,不同的是什么呢?

生:《醉花阴》是因为丈夫不在身边的小愁、闲愁,而《声声慢》是包含了家国情怀的大愁……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学习得不错,那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鼓掌)

 

 

课后反思

1、课堂的设计得到了肯定。以“李清照纪念馆”的情景串起整堂课,设计比较巧妙。而且我自己真的好喜欢上完课之后,听到学生自发地为这堂课鼓掌啊嘻嘻~

2、组长说,最大的感受是,亲和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堂课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亲和的,所以学生带动得也很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我需要继续坚持、继续进步的地方。

3、不足之处有,最后的点评不够到位。比如三个学生念完推荐词之后,我没有进行一个针对性的点评,只是笼统地说写得很好。但是三个学生各有千秋,有的胜在语言优美,有的胜在符合情景、贴合题意等等。

4、自我感觉,实际课堂总还是与自己的预设有所偏差,比如会额外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废话”,再比如自己还是没有做到完全地投入和大方到位地进行情感的渲染,自己还是太含蓄了些,备课和预设中的自己会情绪更饱满一点,现实中总有点发挥不出来的感觉。这个我还没有试探出,到底是我预设得太难以实现还是自己始终没有进行过自我突破的尝试,总之我会很欣赏那种激情四射、挥洒自如的课,可自己的课还相去甚远。

 

第一次写课堂实录,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哦~感觉课堂实录的话要比教学设计更能直观地呈现课堂,教学设计好像是在说教师是如何设计课的,而课堂实录就能更加真实地展现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完成这节课的。敲了很久的字,也感谢您读了很久的字,所以真心地希望大家既然都读到这了,那就不吝赐教、留言给予指导呦~



高中语文 | 《声声慢》课堂实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