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类稿》明 郎瑛 (十四)
1 杨柳枝,是古人唱的歌《折杨柳枝》,这歌是亡隋的歌曲。 陈子昂写诗说“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刘禹锡说“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棲。” 又韩琮说“昌乐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 五代晋朝和凝说“万枝枯槁怨亡隋,似弔吴台各自垂。” 这些诗句都在讲《折杨柳枝》这首歌。 2 白居易有个他非常喜欢的妓女叫樊素,这樊素不但身材好还能歌善舞,白居易曾经写诗讨好她,诗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 又作了《杨柳枝辞》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全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宣宗时,朝廷乐队为皇帝唱这首辞,皇帝问“谁写的,永丰在哪里?” 旁边人回答“是永丰坊西南角花园中有一株垂柳,枝叶茂盛。” 皇帝命人到花园取来二枝柳枝栽在御花园。 白居易知道这事后,又作一诗说“一树飘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后来有卢贞等人和题目说“一树依依在永丰,两枝飞去杳无踪;玉皇曾採人间曲,应逐歌声入九重。” 刘禹锡和诗说“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是白居易的杨柳枝,现代人将它们混为一谈,不知道二辞的来历。 六朝乐府有收录杨柳枝,这根本不用去辩论,所以,白居易之前就有杨柳枝辞了。而且,唐朝人咏这个题材的很多,比如刘禹锡有诗说“花萼楼前初折时,美人楼上斗腰肢;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城外西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诗说“红板桥边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韩琮诗说“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成丝;灞陵原是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温庭筠诗说“陌上河边千万条,怕寒愁雨尽低垂;黄金穟短人多折,已恨东风不展眉。” 杨巨源诗说“江边杨柳绿烟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东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唐朝时期最流行的是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杨柳诗,可晚唐薛能说“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句子,虽然有才思,但太拘谨,用词也一般,非常不适合当歌词。”于是写了十九首来压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诗,我现在举出薛能十九首中的二首,让大家来评工拙。 一诗说“潭上江边嫋嫋垂,日高风静絮相随;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另一说“刘白苏台总近时,当时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这一对比,大家应该能知道,薛能真的是太妄自尊大了,以我的眼光来比较,薛能比不过刘禹锡、 白居易所蕴借意趣的万一啊! 又古时候有首《折杨柳枝行》,从很早远时代流传下来的,谢灵运也曾经写过这题目作品,可惜不多见。 又有《月节折杨柳枝》,虽说也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辞,但看着也就是唐朝时期的。 3 杜子美(杜甫)有写《秋兴》八首,可以说是绝于古今的句子,后来世上有些人和子美的《秋兴》,可这些人都不知道他们所写的只是在效颦,为自已人生徒添讥诮而已。 我有个朋友四明人洪贯,字唯卿,曾经是崇化县令,平常以自己能写诗为傲。晚年退休(原文 致政),他和一帮好友相聚,友人戏说“你能和杜甫的《秋兴》吗?如果可以,我们这帮人掏钱买好酒,让你喝个痛快。”洪贯听后,一夜就把诗写好了。大家一看,句子格律非常贴合,不是那些无病呻吟引人讥诮的句子,实在出人意料。我忙将诗句记载在书中,不能将这样的人才泯灭掉。 一,“叶落千山瘦尽林,峰尖如剑列森森;海沙郭索饥呈穟,庭砌蜉蝣出俟阴。弟妹存亡千里月,江湖风雨十年心;无端触月伤怀事,况复频添梦后砧。” 二,“剑阁西连岛道斜,上皇今喜到中华;题情诗寄沟中叶,卖卜人看海上槎。霜冷玉楼思旧帐,月明胡骑泣寒茄;秋来怀抱偏难遣,城上芙蓉又著花。” 三,“岁月能消几局棋,白头空作楚囚悲;庙堂筹策非吾望,湖海疏狂似旧时。三辅关中围未解,六龙天上驾还迟;荒原战骨知多少,精爽谁无故里思。” 四,“金殿笼香绕博山,鸾舆隐隐出花间;丹青日照麒麟阁,钟鼓声严虎豹关。海岳有灵神圣治,华夷无路动天颜;五云影里簾开处,几忆趋跄到从班。” 五,“山川震荡日无晖,尽道将军智力微;暂喜崤函鼙鼓息,又闻河洛战尘飞。于今世事知谁在,老我人情与俗违;江上草堂风雨恶,饭盘端不待鱼肥。” 六,“西风吹浪打船头,白露寒凋玉树秋;金甲宝刀千骑老,紫薇黄阁几人愁。关河梦逐簾前燕,烟水情忘海上鸥;王粲近来消廋尽,强携书剑客南州。” 七,“文皇身建救时功,四裔咸归覆畴中;西幸鸾舆悲险道,东还龙斾逐羶风。一身贪病头将白,三月天山火尚红;红畔秋云无限思,强歌巴曲醉巴翁。” 八,“御沟流水带逶迤,粉黛三千映月陂;寒露不凋三秀草,野禽飞上万年枝。将军书报降王死,河汉星看织女移;乡梦秋来频到阙,分明龙衮玉端垂。” 4 贯云石,元朝大功臣阿里海涯的孙子,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人长得神彩秀异,而且天生臂力过人,到成年时,他弃武从书,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后来称病辞官来到江南,在杭州开药店卖药,人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曾经有次在凤凰山避暑,写有一诗说“路隔苍苔卒末通,泉花如发玉濛濛;蛟浮海近云窗湿,蚊怯山寒葛帐空。高枕不知秋水上,开门忽见暮帆东;物华万态俱忘我,北望惟心一寸红。” 临终写了一首辞世诗说“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明月一般圆。”洞花、幽草,是他小妾的名字。 我曾经有一本他的诗集,里面的诗不到一百首,格律都跟流行的不一样。北山棲云庵,是他专心学习的地方。 5 有人召仙,请仙人写首梅花诗,仙箕立刻写出“玉质亭亭清且幽” 召仙人说“我要的是红梅。” 仙箕接着写“著些颜色点枝头;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去放牛。” 又有一事,也是召仙写诗的,要求是写鸡冠花诗,仙箕写道“鸡冠本是胭脂染,洗卻胭脂似雪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一头霜。” 6 “重名清望遍华夷,恐是神仙不可知;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庙堂只是无言者,门馆长如未贵时;除卻洛京居首外,圣朝贤相复书谁。” 现代人大多能读其中的二三句(原文 颔联)但不知道诗是谁写的。我以前有听说是宋朝刘昌言说吕蒙正的诗。 《事文类聚》说“张虞荣登进士第一名,题诗在兴国寺墙壁说‘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有人续上说‘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来事情发展,如续句所言。 我不知道这两个说法,谁说的是事实,可能是张虞写了刘昌言诗句,也有可能吧,但的确不知道事实是怎么回事? 7 苏东坡在黄州时,写了一词《卜算子》,黄山谷认为说的词真那个叫不食人间烟火,这首词现在还在流传。 词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卻回头,有恨无人省;揀尽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汀冷。” 我以为这词句可称是用句非常精辟,所托的意境极为深远,但不容易理解在讲什么。后来我读《词学筌蹄》里面有解释这首词说“缺月,指微微亮。漏断,指暗。幽人,指不得志。独往来,做无用功。惊鸿,贤圣的人不能自主,指心里不安。回头,对人用心。无人省,人不了解。揀尽寒枝不肯棲,不苟安于自己已经是高官。寂寞吴江冷,指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以为能自主决定一切。”但看词的意思是鸿雁找不到良木而棲,但又说揀尽寒枝,这两句不合理,因为鸿雁不应该是棲枝,应该是在芦荡中才对。每次与人讲这不合理处,大多数人都赞同。 昨天我读了《野客丛书》才了解这词真正的含义,这首词是苏东坡在惠州白鹤观中所写的,惠州温都监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到十六岁还不肯嫁人。温都监听说苏东坡住在邻近,就对人说“这位啊!是我的女婿”。有一夜,苏东坡在家吟诗咏词,这小女孩在东坡窗外徘徊,苏东坡听窗外有声,将窗门打开,小女孩忙翻墙(原文 踰垣)而去,这下苏东坡把这美女看了个清楚,他急忙找人说媒,后来苏东坡被调去海南,说亲的事就耽搁了,苏东坡走后,小女孩不久就死了,埋葬在沙滩旁。苏东坡从海南回来,听到这事心情非常糟糕(原文 怅然),才写下这首词。 又隋朝李无操也有写《鸿》诗,诗说“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中。”好像也在说有些鸿雁是在枝上棲息啊!我真的是读书少,苏东坡的词也大概能理解了。 朱子在解释易时,也说“鸿雁不棲息在树枝上”。或许可以棲息在安稳的树干上,但现在词中只用了一个枝字,终归不合理,丛书已经没有刻板了,现将它记录下来。 8 “高髻云鬟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恼断苏州刺史肠。”这首诗在《唐宋遗史》中说是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时,中途与杜鸿渐喝酒,酒醉睡在旅馆中,醒来后发现有两位妓女睡在身侧,他吃惊问怎么回事?妓女说“郎中大人在筵席与司空大人吟诗,所以才被叫来陪你。”刘禹锡问“什么诗?”妓女咏了这诗。 在《唐诗纪事》也说“刘禹锡到吴台上任,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叫了三陪女侍候。” 《类聚》认为是韦应物与杜鸿渐。 我认为刘禹锡和韦应物都是郎中,也都在苏州当刺史,但杜鸿渐没有当过司空,而且他在大历四年就死了,韦应物是贞元年间在苏州当刺史的,贞元年间,杜鸿渐已经死了二十余年了。 刘禹锡是元和年间到苏州当刺史,那时间离得更远了。不说是韦应物还是刘禹锡,杜鸿渐决定不可能了。我去考对元和年,发现杜右是淮南节度史,正好在扬州,肯定杜佑误写为杜鸿渐,不然就是白居易了,他正好与韦应物、刘禹锡同时代的人,又都喝酒时喜欢写狎玩浪荡诗。 9 啄木,本来名为䴕,俗称为啄木。《异物志》说“大如雀,喙与脚背都是青色的。”《异物志》所记的和现在所见到的相符合,有时也能见到红嘴的啄木。 有回我见到王元之的诗说“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那王元之所说的这种,和所见的不但在形体上而且在颜色上也差别很大,后来我又读了《尔雅翼》才知道啄木有两种,大的头顶上有红毛,称为山啄木,但大多数还是青色的为主。所以《内经》记载说“就是青绿的羽虫(指鸟类,虫,上古中国对动物的总称)” 魏野咏说“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坊。” 马道说“不顾泥丸及,惟贪得食多。” 二诗一个戒贪,一个说材,各有不同的寓意,都是诗人规劝讽谕的话。 10 宋朝方圭喜欢写诗讥讽人,一天,宋庠在平山堂宴请客人,方圭在那大谈写诗,整席都他在说话。 大家偶然见到有只野牛在木头上擦身止痒,宋庠见了说“野牛恃力狂挨痒。” 有位客人接说“妖鸟啼春不避人。”方圭差点就和那客人打起来。 不久,方圭因为嘴欠被牵连,引来祸事,写诗句说“客陆某出言无忌。” 一天,方圭与请人吃饭,偶尔能听到蝉鸣,方圭让客人咏诗,客人说“绿阴深处汝行藏,风霜从来是稻梁;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从此以后,方圭话很少(原文 少戢),后来得以善终。 我这几天在想,近来象方圭这类人非常多,应该多学学客人陆某,以方圭为戒,才不会出大事啊(原文 鲜不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