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小技巧(17)《孙子兵法》中的简明规划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被全世界认可的经典军事书籍,现在仍然是世界各国军事学院的教材,其内容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对公考和行测考试也非常有帮助。

举例来说,在《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的开头是这么说的(为方便理解用了白话文翻译,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原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孙武之所以伟大,《孙子兵法》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在这本书中「战争」不是简单的打仗,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浓缩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小布什年轻时在军队里好好学习《孙子兵法》,认真研究过《始计篇》,那他断然不会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因为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这场战争除了赢得名义上的胜利外,对美国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话,对于公考和行测考试也完全适用,简单翻译一下:
公考是个人的大事,行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公考的成败,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因此,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胜负的情形:
一是「政治」——「政治」相当于己方对公考的理解认识,大致相当于个人的决心、规划等。
考生是否有公考上岸的决心,是否从未动摇,有没有为该目标长期奋斗的动力。
二是「天时」——「天时」相当于自己无法控制,只能利用因素,即公考的环境。
公考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公考的最新政策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全民考公」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是「地势」——「地势」相当于自己主动选择的,较为合适的「站场」。
是要选择综合待遇不错,但竞争压力较大的岗位;还是待遇差一些,但相对来说报考人数较少的岗位?自己是否能利用「应届毕业生」或「报考范围较广的专业」的优势来选择较好的岗位?
四是「将领」——这里和原文一样,指的是指挥者(考生)所具备的素质
孙子认为,军事指挥者应具有「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对应到考生身上,大致为:
智慧:智商、智力等。行测考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诚信:平时有没有在骗自己?是否真正用心备考了?
仁爱:心态要好,爱自己,也爱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要被外界负面因素所影响。
勇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对于不擅长的板块也要认真对待。
严明: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能松懈,也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五是「制度」——即考生制定的备考计划、考场上的时间分配策略。
学会制定备考计划、时间分配策略,使其适应行测考试的内容,并适当放弃个别难题(如「数量关系」板块的难题),提升整体得分期望。
其实,考试和军事有很多共通之处,就以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说,「将领的5个素质」和「考生的5个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如果各位小伙伴学累了的话,不妨就阅读下「诸子百家」的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