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火爆全国:与其跟风模仿,不如脚踏实地寻找出路
费力吆喝的没红,无心插柳的却红透半边天。
这不是故事,而是今年各地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那些耗费人力、物力和财政资金的卖力吆喝,在不着痕迹的策划面前溃不成军。
南京和淄博,用实力和实际给网红局长们好好上了一课。

编辑
一
从春节档开始,各地就掀起了一股文旅局长的出圈潮。
唱rap、秀舞姿、化身悟空和观音、穿上龙袍变皇帝······
一时间文旅局长卷上天,每天都有一个挂在热搜上。
没有点可展示的才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旅局长。

编辑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旅局长出战,网友却蒙圈了。
一个两个文旅局长出圈,那是新奇;
三个四个文旅局长出圈,还算新鲜。
呼啦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局长要当网红,这算怎么回事?
而且,随着各地局长们的不断出战,这事似乎越来越跑偏了
流量的关注点偏离了旅游资源的推介,聚焦到了局长身上
以至于很多网友都说,光记住了局长,没记住景点。

编辑
二
时间进入三四月份。
有两个文旅局长没出战的城市,正在不声不响的承接着流量。
而且,这不是一波短期的围观流量,而是有持续热度和参与度的流量。
先是因为一句“这个春天总要来一次南京”。
南京成了今春最火爆的打卡地,从二月底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不为旅游太操心的南京,被动当起了网红。
不论周末和工作日,南京各大大小小的景点都是人挤人。

编辑
接着,山东淄博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城,一下子因烧烤红透整个网络。
“淄博烧烤”这个话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霸榜各种热搜。
到淄博吃烧烤,是很多人去淄博的动力。
淄博各个烧烤摊不再为客流少发愁,愁的是这么多客流怎么招待。

编辑
去南京赏花品历史文化,到淄博吃烧烤。
成了很多人在这个春天的两大愿望,没到南京打卡,没去淄博吃烧烤,似乎这个春天是不完整的。
三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南京和淄博的走红,不是一句幸运能解释的了的。
南京在爆火前一直中规中矩,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又是世界文学之都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但没急于刷流量变现
玩的是厚积薄发。

编辑
淄博烧烤的走红,则是因势利导的结果。
淄博应该算是资源枯竭的重工业城市,化工和建陶曾是支柱产业。
随着资源的枯竭,技术的老化,曾萎靡不振,人口外流。
烧烤意外给这座城市打开了流量密码,3月份随着淄博烧烤逐渐被网友们关注。

编辑
当地开始围绕淄博烧烤进行各种准备,开通烧烤公交、高铁烧烤专线、对烧烤商家进行规范培训、对城区进行亮化等。
通过一步步的策划,将话题彻底火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夜成名,其实往往更是厚积薄发。
四
费劲心思卖力吆喝的不红,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却一夜爆红。
看起来不公平,实际上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然,咱也不是完全否定那些出站的文旅局长们,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给当地实实在在带来了实惠,尤其是以贺姣龙为代表的初代网红文旅局长。

编辑
有媒体报道说,贺姣龙走红后通过直播为当地销售了2.1亿元的农副产品,还直接间接带动了两千多人就业。

编辑
应该说,文旅局长代言这个思路本身没错。
可惜的是后来各地一窝蜂的涌上去,逐渐把事实变成了形式主义。
到后来有些地方已经成了,为了出战出战为了代言而代言,这就背离了初衷。
要我说,与其看到人家吃肉后流着口水去跟风模仿。不如学南京淄博这样,静下心来好好梳理,用心摸摸自己的家底,实实在在给自己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