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范:首次领兵遇杀神虽败犹荣,或是最被低估的将军
提起赵括,人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词语“纸上谈兵”,赵括本人也成为无能的代名词之一。
那么,历史上的赵括真的如此不堪吗?他真的只是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吗?

以我之言,赵括可能是赵国末期最有潜力的天才型将领。
大家知道吗?
赵奢与赵括这对父子人生经历非常像。
阏与之战发生时,赵奢也是首次领军,可他能力强,运气也不差,成功逆转了廉颇口中的“必死局”,一举成为千古名将。
与父亲相比,赵括只是欠缺了那一点运气——首次领军,就遇到了谁都打不赢的白起
那么,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有哪些堪称“潜力股级”的表现呢?

赵括之父赵奢,以攻为守击败秦军
第一,他首次领兵,就统兵40万,但没有不服的。
要知道,刘邦的统兵上限满打满算才10万。不说40万了,让400个人听自己的话有多难,做过管理者的应该深有体会。赵括统兵40万,其中很多将领都是军二代,还有更多的将领是赵奢那一辈的,但从没传出任何赵军高级将领质疑赵括的传闻。
第二,赵括在陷入重围后,军队没有哗变,而是跟他坚持到了最后。
教员曾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他老人家的雄才大略,也要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赵括那40多万人断粮46天,却没发生哗变、集体投降、集体逃跑等恶性事件,这和赵括的军事造诣是密切相关的。

秦军依托地形包围了赵军
第三,赵括不怕死,而且最终战死在沙场上。
有人可能质疑这也算名将潜质吗?
当然算。一个贪生怕死的将领,是不可能让士兵心甘情愿卖命的。
解放战争时期,老蒋最渴望的就是出现一位杀身成仁的将领,好以此激励低迷的士气。
直到战争结束,老蒋也没等到那个人。
更多的是战事不利,抛下士兵逃跑的人。
两相对比,我们看看赵括的所作所为:
当他做出反守为攻的决策后,他亲自率军攻打秦军营寨,而不是待在安全的大后方,秒杀了99%的将领。
当他做出突围的决定后,他又亲自领军冲向包围圈,结果实现了军人战死沙场的夙愿。

赵括虽然败了,但每次都身先士卒
综合以上三点,赵括是赵军的未来之星,是过去2000多年中最被低估的将领之一不是信口开河。
毫不客气地说,白起的年代,任何成名将领也不敢说55开,更别提稳赢了。
更何况,赵括的拼死突围也不是全无效果,他给秦军造成20万的惨重伤亡,迫使白起萌生了“赶尽杀绝”的念头。
历史上,人们经常将赵括与马谡并列。实际上这是对赵括的亵渎。
马谡领兵不过数千,赵括领军40万
马谡有大佬耳提面命,赵括只能靠自己
马谡面对的不过是曹魏二流武将,赵括面对的是杀神白起
马谡这几千人还集体溃散,赵括的40万人战斗到底
马谡兵败逃亡被抓,赵括战死沙场
……
小史锐评:赵括是一位潜力极高的年轻将领,是日后可望一战封神的存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历练。此生首次团战就是新手装VS六神装满级大号。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做法可圈可点。假如历史给他几年时间,假如上天给他换个战场,假如他的第一个对手换成别人……这么多假如中,如果有一个成真,也许中国历史上会再添一位星光熠熠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