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野史大观:南村辍耕录之徐神翁
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尚在潜邸之时,听闻泰州有一异人名叫徐神翁,坊间传闻徐某能知过去未来。由于名气的不断传播,徐神翁的事迹也传到了康王府的太监们的耳中,再由太监们告知当时还在做康王的赵构。 赵构听闻徐神翁的神异之后,立即召人将他请来家中,以上宾的礼仪接待。几番交流之后,赵构被徐神翁的才华和能力所吸引,遂将他留在府中。 有一天,席间徐神翁突然开口对赵构说道:“牡蛎滩头龙舟横,夕阳西去待潮生。与帝不负登临约,同上金鳌背上行。” 话毕,徐某所坐之处徐徐生烟。不久,烟浓缥缈,整个庭院之中皆是白雾。一袋烟功夫不到,烟又迅速散去。烟散之后众人发现徐神翁已经消失不见了。
此后不久,徽钦二帝被北人掳去,帝星南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是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三日,赵构驾海巡游,来到临海县章安镇。 时值天昏夜来,龙船又搁浅在一处滩礁处。见此状宋高宗也敛了继续航行的兴致,决定下船等候潮水。 停船之地恰好是章安镇的福济寺门前,于是宋高宗问随从说:“这是哪儿啊?这是什么山?” 船队先行人员回奏道:“此地是临海县章安镇牡蛎滩福济寺,当地人把此山称为‘金鳌山’”。 赵构听完后,旋即想起徐神翁的诗句来,于是吩咐解除警备,他要更衣徒步上山。 来到寺庙门前,见左边石壁上有朱漆红字,在斜阳的照耀下十分清晰。那字不是别的,正是徐神翁当年吟唱的诗句。
赵构发现那红字笔画见有水滴,走近一看发现这是有人刚题写上去的。见此状,心中骇然,便觉得徐神翁的神异不仅白烟消失的伎俩,确实有预见未来的本领。 由于是皇帝出行,动静不小,惊动了寺庙里修行的僧人。经过与从人的交涉,得知眼前素服飘逸者便是皇帝。 那住持僧连忙开中门迎接,道祝圣之词,拍了一手好马屁。 赵构听了住持僧的一番冗长繁华的称赞后,十分欢喜。下令严禁从人粗鲁对待寺中僧侣。 他自己便随老僧进到禅院内房休息,当走到寺院曲径通幽处时,发现有一怪异茅草屋,与寺中其他建筑风格迥异,就好奇地询问老僧:“那是何人居所?怎会如此突兀?” 老僧支吾道:“那中有一怪人,四年前的一天手举此屋从天而降。小屋落定之后也不言语,径直走进屋中入定。那日寺中正在前院为赵员外家老母做水路超生道场,一小沙弥躲懒此处偶然得见。多年来他一直不吃不喝,寺中有人好奇曾多次前往窥探,其身姿从未变化,只是身上蛛网结了好几层了!”
赵构与老僧交谈之时,小屋突然破开,走出一人,白发苍苍。赵构仔细观察发现竟是徐神翁,瞬间胸中翻滚,有惊讶有害怕。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幸有从人跟随,把他支起。 来到内房,徐神翁稽首后便主动开口道:“多年不见陛下可好啊?” 赵构也吞吞吐吐和他寒暄一阵之后,二人便携手走向山中,畅聊一宿之后回到寺中。徐神翁也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去,连那怪异的小屋也消失不见了! 《宋史》中记录了宋高宗乘龙舟搁浅章安镇一事,却没有与金鳌山相关的记载。此事是陶宗仪与章安人张善初交谈中回忆乡中旧事听来的。 参考资料:《南村辍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