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西游记

2022-05-12 08:20 作者:玄月呀  | 我要投稿

关于西游记中的境界区分其实很模糊,吴老先生根据的是道家境界做(详情参考《钟吕传道集》)的大致区分,其中人鬼地境界而后便是天劫之后的大罗和太乙。

(这也是为何所说天神这两个境界之后没有所谓的境界评价战力。)

其中太乙和大罗的区分,便是劫数的差距,道书中记载的天劫,其中一太乙数1937281年,太乙劫139484232年,无量量劫64.8亿年,混元无量量劫311.04亿亿年。

而历劫时间不到一太乙数者称为太乙散仙。

而历劫时间超过一太乙数但不到太乙劫者称为太乙金仙。

历劫时间超过太乙劫但不到一无量量劫者称为大罗散仙。

历劫时间超过一无量量劫但不到一混元无量量劫者称为大罗金仙。

历劫一整套混元无量量劫者称为混元大罗金仙。

(这算不上道家对于仙境界的称呼只是民间流传而出)

西游也借用了这些,只是又略有改动,使得有香火,功德,传承的差距来区分。

(便是天庭册封为金仙,三清门下为大罗。)

(我翻了许多道经里面对仙与大罗的记载不尽相同,咱们现在所说的什么太乙,大罗,圣人的一些区分大都是近现代的产物,加上洪荒流小说出现之后更加的难以区分,如果我哪里出错希望各位见谅。)

“道书中使用最多的是五仙之境。”

我想在西游中最让人不解的便是猴哥的境界吧。

西游记许多人物都是从民间流传外加神话故事而生成所以会觉得某些人物明明身居高位却实力很弱。

灵台修行二十载回归花果山,这时是人仙之境,虽能长存但不长生。

闹酆都时才超脱生死,但因为未入仙籍这时算的上地仙。(这个境界水分很大,上至未被册封的太乙,下至初踏修行者都可能存在于这个境界之中。)

应招入天庭时属于被册封,这算的上神仙。(按照西游的区分算的上太乙金仙。)

为何论修为猴哥被册封时算不上妖修之中顶尖,却能让玉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听取太白的话退让呢,而且都是他在有过闯祸前科的情况之下(闹龙宫,搅幽冥)。

从猴哥启灵到灵台山求仙不过三百载,而其中二百余在都在花果山之上玩耍谈不上修行,所以他的修行几乎都在一甲子内,可见其天资之好。

这也是为何几大妖王愿意合同称兄道弟,毕竟虽是妖但修的却是佛道之修,且修行时间虽短但已经算的上人间一流,自然愿意结交他。(这也说的上为何七圣之中他排行老七。)

至于为何他闹龙宫,踏幽冥时老龙和十殿对他那么恭敬?一口一个上仙。

骨龄三百四十载修为位于人间界修为最巅峰的一批人之中,他们自然不会太过于得罪,毕竟不晓得他是否是哪一位隐世地仙的弟子或者上界某一位大佬的弟子,这也是为何他们被大闹之后第一时间直接上报了天庭,把他这个比较棘手的身份交给那些上界那群人定夺。

而在猴哥一而再再而三触犯天条甚至能让玉帝开口封他为齐天大圣?

我想或许三清看其天资不俗外加佛道相争,多多少少推进了一下二者相争的进程不然何来让一个猴子去看管桃园。

大闹天宫被俘之后遭受天劫之难时或许知晓了那菩提当初所说的深意。

在之后也是西游中大家对猴哥战力不解的分水岭,明明大闹天宫时天不怕地不怕,为何踏上了西游之路后好似谁都可以欺负。

(西游中论起身份地位的排行的话)

一尊:盘古(这里有说是一母也就是西王母)

二祖:女娲、伏羲

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四御:北极紫薇大帝(北阴酆都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仙翁)、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个辅佐玉帝的官职)

(这个也有称六御便是添加上玉皇大帝和西王母)

五方五老:西天佛老、南极观音、东崇恩圣帝,北极玄灵、黄极黄角大仙。

六司:司命、司禄、延寿、益算、度厄、上生

七元: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

八极:

九曜:

十都:十殿阎王

十二元辰:

二十八星宿:

三十六天将:

我就不继续水了大家知晓这个区别就行,若是有心百度便可。

(所以别再说玉帝和王母是夫妻了,七仙女也不是他们的女儿。这些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

(照着名称一查就行)

大闹天宫时猴哥(位于八极七元之间)。而这个境界在天庭之中可随手镇压他的人一大堆,但是为何偏偏要让去西天佛界请佛老呢,按出身东胜神州的他怎么说也是崇恩圣帝去降伏,怎么也轮不到西牛贺州的管事来管理吧,所以对于这场闹剧可能天庭的众人或多或少都是知晓的。

这也算解释了原文之中在悟空拜入唐僧麾下之后踏入天庭之时多次出现了弃道从释的字眼,而且其语气多都是太过淡然只有数位能在那一字一句中感觉到其惋惜,可见他们对于猴子弃道之事多多少少有点心理准备。

而后比较有争议的佛祖镇压猴哥 同归于尽而涅槃之说,这里也就迎刃而解了吧,两者都不在一个境界之中谈何重创涅槃。

原文中是这样写的“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霞,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前一段是佛经中的《大涅槃经》是吴老先生的改写,后一段是所说涅槃重生的情况其实理解为涅槃渡劫更合适,毕竟佛修心,这般事情之后与佛祖而言也是心境的提升。(也让佛道相争之说才有了后续。)

(观音“女面男身”他是男的,男的,男的,传入中国后本土化了所以民间许多认为是女的。)

如来派观音去寻找取经人时说的话很耐人寻味。

“我观四大部洲,终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西游记本身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吴老夫子等人只是根据民间的说法加上自己的思想所编绘出的。佛所说南瞻部洲的样子其实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那个朝代是什么样我们或许都知晓。

南北朝时的佛教传入时间尚短而且因为所宣传的思想太过于依附也导致它的思想并不成型,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大唐西域记》诞生的原因。(这个所带来的的历史意义我就不过多的陈述了大家当初也没少回答。)

这也是为何众多西行的同人之中纳入四大的是《西游记》。 

但关于西牛贺洲的描述,玄奘出发西行我们能在原文中看到,唐王朝境内并未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但是一路西行之后越接近灵山所遇到的妖怪越强大,那八百里狮驼岭在何处,佛的脚下。

吴老先生属于那种偏佛派,但是为何依旧是能这般描写出来?

(或许这就是四大名著的魅力吧,纵然千百年它所带来的的讨论和研究依旧在继续。)


关于西游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