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FA考研考点:如何看待网络剧?
如何看待网络剧?网络剧有哪些问题?如何看待网络自制节目?谈谈《奇葩说》?
过度地迎合互联网思维,消解结构、消解叙事、消解完整,以漫画性的人物通过“桥段”的方式解构传统故事叙事的特点势必对电视剧这门叙事艺术带来负面效应。
相对于传统电视剧而言,网络自制剧的题材选择相对自由,既有都市情感系列的《蕾女心经》《微时代之恋》《废柴兄弟》《钱多多炼爱记》,又有悬疑灵异的《探灵档案》《灵魂摆渡》《午夜计程车》等,还有喜剧恶搞的《万万没想到》《嘻哈四重奏》《极品女士》《屌丝男士》,甚至还有常规电视剧拍摄受限制的古装穿越、宫斗、涉案等敏感题材,诸如《唐朝好男人》《我为宫狂》《XGirl》《暗黑者》等。
题材无限制激活了网络剧的创作热情,但是,同类题材的创作还存在内容同质化的倾向。比如,搜狐首推的《屌丝男士》大获成功后,一批以时尚、无厘头搞笑风格、办公室斗争、情感戏吸引白领阶层和年轻人群的戏跟风而来,比如《我的极品是前任》单集片长是15分钟,多为小故事拼接,上演抓小三、拜金女、暗恋、求婚等段子。而《钱多多炼爱记》则以大尺度的剧情和各种奇葩的人物吸引受众。创作上的跟风导致资源的浪费,一些视频网站为了在同类创作中脱颖而出,不惜在人物的恶俗造型、动作语言的粗俗和情节上的弱智爆笑上下功夫,甚至像《灵魂摆渡》《暗黑者》这些独辟蹊径的网剧,也在创作上迎合低俗的收视口味,依靠凶杀、暴力、血腥、色情的情节吸引眼球、博得点击率,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反观美剧《纸牌屋》,其之所以能在艾美奖上获得9项提名,最终夺下了最佳导演、最佳选角和单镜头剧集最佳摄影三项大奖,不是靠媚俗,也不是靠碎片化的叙事,而是凭借高超的制作水平与艺术质量。国产网络剧的创作与生产不得不冷静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是靠猎奇取胜,还是要真正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打造强势艺术形态,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于2014年11月29日在全网正式上线播出,该节目以成为“互联网最大综艺节目”和挖掘“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在播出两周后便轻松获得1400万的超高点击量。
尽管《奇葩说》依然选择了真人选秀的方式,但其创新性地将辩论赛的模式融入其中,这在国内综艺节目中尚属首例。且节目中的辩论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严肃辩论,而是极具互联网娱乐特质的随性发言和自由讨论,节目为此提出了“你行你就说”的口号,鼓励选手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力求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以辩论为载体、大景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节目形式无疑令人眼前一亮。《奇葩说》舍弃了形而上的传统辩题,将目光投向那些与当代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新鲜话题,为此节目组针对网友开展了征集和投票活动,只有那些得到网友广泛参与的话题才有机会入选,如“女人该拼事业还是拼男人”、“到底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这些极具争议性但对当代年轻人生活大有裨益的辩题引来众多受众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