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语文p1

2023-03-20 23:53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先秦〕

一,文学常识 1.《孟子》 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 《孟子》共七篇,各分上下两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2.梁惠王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姓魏,因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又称为魏惠王 3.孟子 ①

,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定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主张“

仁政

”,倡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民本思想

,反对暴政,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原文:

  (提出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分析问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决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

观点:尽心焉矣

论据:救灾救民,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结果: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

比喻:以作战比喻治国

邻国:百步而后止

梁惠王:五十步而后止

察邻国之政:五十步笑百步

保障基本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发展教育,改善民风→王道就可以实现了

三,小结

1.通假字

①王如知此,则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毋,不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斑”,头发花白

有饿

而不知发

“途”,路上;“殍”,饿死的人

2.古今意义

①河内

古义: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

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百步而后止

古义:

有的人

今义:选择连词

③弃甲曳

古义:

兵器

今义

:战士,士兵

古义:

逃跑

今义:

走路

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⑤谷不可

食也

尽,完

⑥王无罪

收成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非我也,岁也

②倒装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本文第三部分阐述名家多的途径是孟子王道政治和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①孟子首先指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国君只有做到保障农时、谷物、财木等基本生产,使百姓的生活得以保障,才算是王道政治的开始

②孟子指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国君若能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使百姓达到吃饱、吃好、穿暖,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教育,改善民风,使社会形成尊老互助的良好风气,那么王道政治便得以实现

③孟子最后运用比喻示意梁惠王,国君切不可推卸责任

综上,孟子的建议围绕百姓为中心的论述体现了

体会孟子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特点

①以作战比喻治国,通过“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之政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②以杀人推卸责任给兵器,比喻国君推脱百姓饿死之责给灾荒,说明国君不能推卸责任

体会体会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①以作战比喻治国,指出梁惠文王治国以邻国并无本质区别,都未实行仁政,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以杀人比喻国军推卸责任,然后指出君王不归罪于收成不好即可使“民加多”。以上为先抑后扬 ②在打消梁惠文王矜傲的同时,又能抓住渴望民众优待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从保障基本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发展教育、改善民风,由易到难步步推进,以善为循循善诱的体现

0

0

0

大学语文p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