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 好饭不怕晚?没菜又何妨!』 vivo Pad 光岩深度体验报告

2022-04-23 14:40 作者:光岩说  | 我要投稿

『你怎么看待目前各阵营平板电脑的现状?』
在我准备写 vivo Pad 测评时,我好奇地问到我哥们这个问题。

没想到这哥们两句话帮我概括了:
『安卓平板就是大号手机,win平板是便携电脑,ipad才是平板电脑。』

事实上,相信我哥们的回答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用户对各阵营平板电脑的看法,这句话让人似乎找不到毛病,又似乎处处是破绽。到底是用户先入为主的思维惯性?还是历经消费市场验证后的真理?又或是舆论以偏概全的偏见?

不着急,今天光岩就借着『vivo Pad』的测评图文,
以微见著,好好和大家聊聊以『vivo Pad』为代表的新一代安卓平板电脑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

【说明】
● 避免枯燥重复,图文以体验和观点为主;
● 利益相关:体验机由酷安所提供,所有观点部分均未经供机方干涉,均为光岩纯个人体验,可放心食用,如有谬误不足之处,还请见谅并指出;
● 体验内容可随时间/硬件/固件变化而有所差异,仅适用于以下条件:固件版本:Orian OS HD版本:DPD2106_A_1.34.6 / 测评日期:2022年4月中旬;
●篇幅中等,全文约5K余字,选择性阅读可自食目录:
一、前言
二、 设计
三、它改变了什么?
四、它没改变什么?
五、 买不买?







一本好书,需要通过吸睛的封面来勾起路人翻阅的欲望。好产品也是,设计美学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人的第一映像,那么,来过一遍 vivo Pad 的工业设计吧



● 这次光岩拿到的版本为天蓝色。机身采用直角边框、航空铝一体化机身。机身中央为 “vivo” 的横置logo,看样子 vivo 是希望用户更多时候横握使用设备。



● 整个机身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个继承新一代 vivo 家族式设计语言————“天圆地方”的摄像头模组,这个设计不知道小伙伴们怎么看,个人对这个设计持中立态度:有相当的辨识度,和谐度一般。



● 机身下方为键盘连接触点,以及醒目『杜比视界』的logo,当然醒目的可不只是logo,而是由『杜比视界』带来的画面感“醒目”。


● 整体薄至6.55mm,轻至489g,这个规格尺寸,手感观感都没得说,拿在手里很符合“拿着一块屏幕”的直觉。
只是想友情提醒一下 ———— 注意摆放,千万别一不小心坐弯了!



● vivo Pad 的正脸除了边框控制的还可以,其他就没啥好说的了,2022年统一分配正脸。

整体下来 vivo Pad 的设计个人可以给到一个相当高的分数,既没有过度设计,也有一定辨识度,整机的品质感和做工在同价位中还是非常不错的。







作为一款x消费电子产品,聊到体验,必定需要聊到其价值也就是:它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那么假设 vivo Pad 作为光岩“从无到有”的平板产品,又能为光岩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不管你是否承认,『娱乐』都是平板使用场景中最重要的一环,甚至是平板的“原属性”。“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说的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千万消费者用最真实的经验总结。



娱乐层面而无论是看剧观影,还是游戏音乐,反馈到硬件载体上个人认为核心就三点:屏幕、扬声器和性能。

1.【屏幕】
vivo Pad 搭载了一块11英寸的16:10屏幕。
支持120hz刷新率和HDR10,此外还支持“杜比视界”。
这块 LCD 屏幕从体验上讲,作为娱乐的载体绰绰有余,虽然算不上顶级,但在同价位也确实很难跳出比它更好的屏幕,刚好卡在够用和性价比的甜蜜点。
vivo Pad 的屏幕可以很好的作为娱乐需求的载体。



2.【扬声器】
影音体验中,除了“影”便是“音”了。
此次 vivo Pad 配备四声道超线性扬声器,搭配杜比全景声,可以很好满足日常娱乐的听觉感受。
此外,无论是横向使用还是纵向使用,其都可以智能识别并调整音道,整体的听音感受令人满意。图文很难传达这种抽象的感受,大家可以去线下实体店体验下,又或者自行“脑补播放”渡口的感觉。



3.【性能】
娱乐对于性能上需求主要体验在游戏上, vivo Pad 搭载了『广受好评』的骁龙870芯片,相较于两代火龙,能更好兼顾性能和功耗,这点光岩绝对站今年一众搭载870的厂商!
同时得益于相对手机更大的机身尺寸,在散热上也更令人满意。其他的参数光岩这里就不重复了,可以去官网了解下。总之这套核心硬件,对于玩玩日常游戏是毫无压力了。

像是和平精英,其除了能全程流畅运行,还能增加上下视野,体验不错。当然,事实上平板上并不适合玩这类FPS/MOBA 类需要高强度操作的游戏,倒是更适合玩玩卡牌类、休闲类、塔防类中低负载游戏,更大的屏幕可以带来更强的沉浸感。








首先明确一点,从上面的描述中也可见的,vivo Pad在内的多数平板,能胜任的仅为“杀鸡刀”的角色—————也就是轻度办公。

但不可否认的是,vivo Pad 的确大大减少了我打开笔记本电脑的频率,可能与我的工作性质有关,大量的文稿类、报价类、会议类资料,这些工作80%以上我完全可以用 vivo Pad胜任。让我的办公习惯有了很大改变,『随用随走,轻装出行』不再是梦。



平板上的一切工作,自然离不开“软硬结合”,光岩这里简单提两个例子:

1.【键盘】
这套键盘的整体手感不错,键程偏短但回馈清脆,支持常用的快捷键和ESC退出键。还配有一块面积不小的触控板,触控板支持多种手势,圆点光标,也带有靠近图标、按键时,自动吸附功能。其与键盘一体的可调支架阻尼感做的不错,支持多角度支撑。
可以基本满足我轻度办公的需求。



2.【原子笔记/vivo 文档】
办公软件上必须要先说说 vivo 自带的原子笔记。
作为文字记录或者会议笔记是真的不错,在会议时可以开启“语音笔记”记录会议内容转化为文字,甚至还带有时间戳,确实是懒人法宝。

虽然我轻办公期间多数时候还是用的 WPS,但我后来使用中发现,原子笔记内居然还集成了“文档”功能,可以归类,也可以编辑,功能可谓十分强大,加上比第三方更加美观优雅的UI排版,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官方精品办公利器。


PS:vivo Pad 还支持 USB3.1高速传输数据以及DP高清投屏,这对于传出资料和会议演示都有重要意义。






说到出行,平板能够取代笔记本电脑吗?

当然不行!
但它却可以穿插更多工作和娱乐交汇点的空隙碎片,让一切变得更优雅得体。比如我在高铁上,拿出平板电脑无论是看剧还是进行轻度的文字工作,都会比费劲掏出笔记本、又或者眯着眼看手机的体验要好上许多。合适的设备去搭配的应用场景,会发挥出1+1>2的效果。

而 vivo Pad 对出行的友好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它适当的尺寸,整体薄至6.55mm,轻至489g,可以方便地放在普通肩包的夹层中,即便加上键盘套装,整体的存在感依然令人满意。



而且即便在这种厚度的机身尺寸中,依然配备了 8040毫安时的超大电池,配和能效比出众的骁龙870,中度使用可以轻松提供10小时以上的续航时间,完整充电时间在2.5小时左右。对于出行来讲持久的续航是重大利好。










一直以来,多设备之间的数据快速分享、传输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体验差的同时效率也低。
直到出现『多设备协同』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虽然不是 vivo 提出,但很庆幸 vivo 在内的众多国产厂商一道跟进了这个能极大改善“生态内”的用户体验的的功能。

vivo Pad 上能实现与手机的深度互联,可以将手机画面投射在平板上,并支持文件拖拽。可以通过手机触碰平板右上角实现『一碰互传』,就能将⼿机界⾯、正在进⾏的任务或选中,图⽚⽂件传屏⾄平板。



特别提一嘴 vivo 着重宣传的『量子套件』,可以实现手机/平板/PC的协同,PC「量⼦套件」内集成原⼦笔记、⽇历和原⼦阅读功能,在平板、⼿机和电脑任何⼀处编辑,均能⾃动同步,还能在电脑上便捷查看和取⽤平板相册中的照⽚。



总体来讲,vivo pad上这套『多设备协同』这套逻辑还是比较成熟的,现阶段除了整体延迟偏高,需要继续优化,其整体体验可谓优秀,不乏还有一定的创新,vivo 作为平板界的新人,这点可以给到好评。







既然它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改变,必然也有一些它力所不能及之处。下面就来说说 vivo Pad 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安卓平板受制于安卓设备的碎片化以及开放性等等原因,应用生态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诟病的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这点作为安卓系统的定制系 Orian OS HD ,很其他家一样,只能去改善、去弥补h和曲线救国,但并不能改变根本情况。




但我始终认为类“应用多窗”的实现方式,始终是妥协(以下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 大屏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放大内容或者重复内容,而是去容纳更多内容,增加信息密度。

● 一心二用并不能提高效率,应用多窗需要人眼频繁在左右内容间跳转,会增加视觉疲劳度。
除了少数比如聊天类应用,多数应用的应用多窗并不能对体验有质的改善,只能说聊胜于无。

●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饮鸩止渴,如果将硬件厂商推动的应用多窗类解决方案视为“大屏应用适配的完全体”,那么开发者就会偷懒,不会去真正针对大屏做优化,毕竟一次开发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何必进行二次开发呢?



总之,安卓的应用生态短期内依然是个无解的答案,甚至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销量导致开发者重视程度不够,开发者重视程度不够又导致使用体验差,使用体验差又导致了销量差......

但无论如何,现如今硬件厂商已经迈出了打破这个“死循环”的第一步,尽管效果差强人意,但至少为后续的安卓平板应用生态改善赢得了可能性。





不同于手机这类小屏幕设备,在平板上,触控笔的施展空间相对讲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生产力工具,而 vivo Pad 这根笔却很难满足设计师、插画师们对其的要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 手感一般。由于这支笔采用了电池供电的方式,因此笔杆整体相比于竞品要粗上一些,笔的重量分布也不均匀,上端明显偏重。再加上笔尖部分比较钝,整体的书写手感比较一般;



● 延迟、压感一般。其实目前各家的手写笔都有“笔记预测”算法,作为日常使用,这支笔的延迟足矣,但如果要用它来绘画,整体的延迟还是略高了一些,一些复杂线条无论是延迟还是压感力度控制,都不算优秀;



● 供电方式。这支笔没有采用主流的边框吸附充电方式,而是采用非常不常见的“9号”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前面说到的手感还是电池更换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 笔的吸附不够稳定。因为笔本身重量比较重,与边框的吸附切面有比较小,导致笔与边框的吸附力不够,而且也不想三星平板那样,把笔放在保护套内,因此出行时笔还需要单独存放保护。









不知从何时起,『生产力』三个字成为了平板电脑的着重宣发卖点。似乎平板电脑配上键盘和笔就可以称之为『生产力工具』了。

其实不然,我个人对于平板电脑的生产力持中立态度:即可以作为轻度移动办公的载体,这点上文中已经提到。但这种生产力是有限度的,有前提的,甚至是因人而异的。



『vivo Pad』作为蓝厂的首款平板产品,无论是前面说到的触控笔还是软件优化,都是比较有限的,比如配了键盘却没有类似Dex的桌面模式,应用的适配也并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应用也无法强行小窗打开、无法强行横屏。这些都表明,『生产力工具』只是 vivo Pad 附加属性,聊胜于无,浅尝辄止。但其作为蓝厂的首秀,我也有理由相信未来值得期盼更多,希望能在日后特别是软件商有更多优化。












买不买?买安卓平板还是买ipad?安卓平板可以买 vivo Pad 吗?



虽然是体验机,但其实这些问题也没什么好回避的,毕竟市场销量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一块被苹果切去一半的蛋糕,留给厂商争夺的剩下蛋糕已然不多,却又是品牌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至于这位 vivo Pad “迟到生”的表现,相信通过前面的体验报告你们也看到了,有亮点,也有不足。

那么到底怎么选择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
● 如果你有一些专业化的APP需求,或者是平板游戏党,又或者你是一个重度平板用户,有“无纸化”学习、办公、教育等需求,那么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现阶段,iPad 依然是你最稳妥的选择。

● 如果内对平板的需求和光岩一样:预算有限,主要是看看爱奇艺,刷刷小红书,逛逛酷安,又或是轻度的办公学习、上上网课,那么安卓平板是你不错的选择,在相同价位下,安卓平板往往能提供更好的屏幕、扬声器、配件等,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 当然还有一条,如果你有多设备联动,生态全家桶的需求,那就优先购买同系列品牌产品,能给你提供更全面的生态服务,就可以直接购买本系品牌产品。

● 说回 vivo Pad:
安卓大厂中,vivo 作为最后发布平板产品的厂商,其表现也没有令我们失望,甚至还带了一定惊喜:优秀的设计做工、不错的屏幕和四扬声器、能耗比优秀的870以及具有 vivo特色的软件系统,都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其对应的价位下拥有不俗的竞争力,是一款十分值得推荐的安卓平板产品。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但我要说的是『好饭不怕晚,没菜又何妨』!
尽管以 vivo Pad 为代表的众多安卓平板在综合体验上依然和最强竞品有一定差距,开发者对应用生态也不够重视。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可能性,安卓厂商们在寻找破局方式————无论是应用多窗的尝试还是多设备协同联动的捆绑,都是一些有益且有效的尝试,只要安卓平板这边整体的出货量起来了,迈出死循环的第一步,今天说的很多短板就可以迎刃而解,进入生态良性循环。
未来可期。当下可得。

光岩
2022.4.23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
●如需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

最后如果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话,话就行点赞、评论加关注!


『 好饭不怕晚?没菜又何妨!』 vivo Pad 光岩深度体验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