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度最佳短片剧本《万火归一》 | 翠麟专访

2023-08-14 15:52 作者:SHISW短片周  | 我要投稿


采访嘉宾:


编剧/导演 王一峰
四川传媒学院在读,参与短片《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担任联合编剧,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


《万火归一》
荣获
SHISW上海国际短片周翠麟剧本奖年度最佳短片剧本
;入围2023年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真人短片。


《万火归一》故事简介:
大年三十夜,一对父子踏上了旅途。但儿子发现,旅途的开始就是一切的结束。叙事结构是受到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科塔萨尔的启发,以中国传统北方的家庭观念为内核,结合超现实和社会主义赛博朋克元素进行构想,意在传达出冰冷的末世感间,永恒的孤独之下,人类间仅存的温暖——爱。


采访主持:


刘紫梦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策划与制片)专业
曾在江苏后浪影评团发表过多篇专业影评。
SHISW上海国际短片周 特邀影评人


刘紫梦:作为读者,我在看到父子二人坐上车这一情节时,随着描写越发想看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故事在驱邪队伍和父子死亡上画了句号,这样的设计会影响您的核心表达吗?您会担心能否将故事立意传达给观众吗?王一峰这个问题其实于我而言有点特殊,因为在剧本写作之前我是由一些视觉概念上的集合而萌发的灵感,可以说先有的结局及呈现方式而后才有了故事本体。

在剧本阶段我其实并不担心结尾的处理太过于超脱常识逻辑和认知,因为相应的情境氛围和悬念的营造贯穿始终,人物总要在这段冰冷刺骨的夜晚里发生点什么,那不如大胆一点,抽象一点,以让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整体的节奏也是一种收束和升华。

我觉得立意传达的重心应该是在前段关于父子,家庭关系的营造上,因为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是又很难让人意识到它的畸形之处。短片的体量中通过有头有尾的叙述来传达创作观念的话就很难去平衡“说教”和创作者个人表达的程度,尤其是并不稀有的家庭伦理类题材。

所以我个人会认为,当观众理解到是什么样的人物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理解并认同人物行动发生的逻辑和合理性时,我想表达的立意其实就已经传达大半了。

刘紫梦:和科塔萨尔作品《万火归一》同名,但剧本故事明显有东亚传统家庭的独特色彩,且两者并无太强相关性,取名是致敬这位作家还是有不同的含义?

王一峰片名其实是来自一场午睡后的梦境,梦里有人跟我说(或者我自己说梦话吧):如果你要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它一定要叫《万火归一》。其实严格来讲的话,科塔萨尔的另一篇《正午的海岛》给我的启发更大一点。

刘紫梦:《乘风破浪》、《瞬息全宇宙》等电影在探索东亚家庭的情感底色时往往书写了华人家庭伦理里的必然结局——无数次冲破又无数次回到原点。您是如何看待代际冲突下包含的爱以及最终将走向何方呢?

王一峰哈哈哈哈我只能说这次创作可能更多投射了一些我自己对于代际矛盾及衍生问题的美好期盼吧。因为这个问题背后的本因太过繁杂,人的认知又是流动的,所以我不太清楚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否真的能够达成一个结局或者达成了一个结局对人们又有什么真正的现实意义。现状就是人与人之间各说各话是常态,理解包容是意外。

刘紫梦:如果不按照剧本的原定走向,您认为父子俩在封闭的空间内会继续引发什么对话或情节?

王一峰从不同的视点出发,父亲可能会一切照常,因为这段旅途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撼动,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关系及自己的表达有任何问题的,他会像他以前做过的那样,继续口不对心,继续隐忍或释放,他已经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麻木了,丧失了对现状和未来的反思和探索。

儿子的话或许会因为一些微妙的变化而逐渐清醒,认知到他的父亲母亲不光是他的父亲母亲,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和不安,他们也是孩子,也是人,待到理解彼此之间是相爱的事实之后,选择被动或是主动重新审视这段关系那就是未知的了。

刘紫梦:为什么在创作的时候选取这样北方传统家庭中关于爱和孤独作为叙事内核?在创作期间的取材,下笔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王一峰因为我自己是个再标准不过的北方人了,所有经典的传统中国家庭的矛盾和内在的纠葛我自己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或者观察过,而且第一次创作嘛,想着还是从身边有感受的东西写起更有把握一点。再就是我平常做摄影会多一点,生长在这样冰冷且广阔的土地之上,眼见之处的一切在我心里都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和造型,在文本情境和氛围的塑造上帮助颇大,所以选择了北方作为发生地。

取材的话就像我刚刚提到过的,写作之前所感知到的一切,冰冷刺骨的,惴惴不安的····当抽象的感受和具象的画面同时在我脑海中连贯起来的时候,那都不是印象深刻了,是一种不写不行的冲动。

刘紫梦:可以用三个词描述编剧工作吗?在撰写剧本时有什么应当是编剧注意的?王一峰解构、理性、勇敢。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编剧的工作,在面临后续也要做导演和制片将剧本拍摄出来的情况,其实编剧工作做的十分困难和纠葛,因为面临一个可行性和完成度的问题,这虽然也是编剧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但当不用写我就知道它能不能被拍出来,一些想法直接胎死腹中的时刻经历多了那还是非常痛苦的。

但只总结编剧阶段的工作而言,本身就是一个面对一张白纸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中间很容易弄混个人感受和叙事目的,有意无意之间自我解读每场戏每个人物动作的戏剧功能,无法做到达成观众的理解,作品成了创作者的自我感动。我这次编剧过程中就不断地犯此类的问题,摸索到的一点解决方法是:当在编剧过程中感觉到不太对劲或感觉太对劲的时候,将自我的感受解构,理性一点去审视所描写的情境和动作是否真实可信,在此之上再来一点勇敢,让情节和人物动作大胆且自然地发生,其实和理性并不冲突——理性和克制是修饰,勇敢才是促成创作的最大动力。相信自己的所知所感,然后反复修改直到自己眼中的世界具象出来为止。

刘紫梦:您认为什么是好的剧本?王一峰这个问题我主观一点回答哈,别人能看懂的是好剧本,哈哈哈。

剧本这种体裁本身承载的意义与文学作品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说是文学创作 小说诗歌散文随笔……那就不存在懂就是好一说,但是剧本本身是影视作品的前身和基础,它所承担的任务是有条理地疏通和具象一个可被实现的世界,所以它自己内部的语言逻辑和叙事思维是一定要能被他人所理解的。当然,不是说文本一定要通俗或者讨好观众之类,用大家熟悉的语言讲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或者一个故事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讲法,我觉得这是编剧工作的魅力所在。














SHISW翠麟电影短片奖大赛是通过FilmFreeway官方认证的国际影像赛事。FilmFreeway作为SHISW翠麟电影短片奖国际独家征片平台。作为全球首家将 NFT/NFR 区块链技术应在国际影像赛事的节展品牌,我们为华语新一代青年影像创作者进阶专业领域提供平台与方法。我们既是一个短片评选、展示、宣传的平台,也是一个影视项目孵化的平台。从2022年5月14日开始第一届SHISW翠麟电影短片奖收到了来自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优秀短片作品,超过1000部。年龄最小的参赛者来自中国的初中生,最大年龄的参赛者75岁来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

《影像现场.短片角》
我们与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联合发起的一项公益影像展映交流活动。为鼓励中国新一代影像创作人与观众、专业人士建立链接,从而获得更好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每期展映作品均来自SHISW翠麟短片奖的获奖作品,从2023年4月开始我们将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和大家见面。


年度最佳短片剧本《万火归一》 | 翠麟专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