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太快!欧洲集体妥协:5月底全部用卢布购买俄天然气
自俄乌冲突开始,俄军发动对乌军事行动到今天,欧洲关于“是否禁运俄罗斯能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部分国家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表示支持,一些国家则坚决反对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眼看着俄乌双方马上就要决出胜负,欧盟方面至今未能在这一问题上统一各国的口径,不仅如此,甚至还大有“调转枪口”的态势。
近日,英国方面发布了一项“调整”文件,其大意大致就是在说,英国财政部目前已经向本国企业和个人发放付款许可证,对于其向俄方购买天然气的“个人及企业行为”,英国政府不予干涉,此外文件透露,英国正在与俄银行商谈相关事宜,并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遵从俄方所下达的“卢布结算令”,通过开通卢布账户,以卢布方式支付英方进口的俄气。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几个月中,除了美国以外,属英国在对俄制裁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积极。
或许是受到英国的影响,欧盟方面日前也发布了其所谓的“指导文件”,表示愿意在对俄制裁的原则下,使用卢布支付能源费用。此前因西方不断加大对俄制裁,作为回应,俄方将48个国家和地区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其中就包括美英及大部分欧盟成员国,按照“卢布结算令”要求,但凡在名单中的国家在与自身进行能源交易时必须使用卢布进行结算,起初欧洲各国不以为然,认为同意这一要求无异于是向俄方妥协,但现在只能说“真香”。
或者说,其实英国和欧盟并不是不清楚禁运俄能源会造成的后果,只是碍于美国的威胁,过去不得不作一个姿态。然而现在,欧洲各国都深陷于能源危机不能自拔,来自于美国的威胁此刻已显得格外的苍白。
除了欧洲各国自身能源情况不容乐观外,俄方的“最后通牒”也是欧洲各国十分担忧的一个点。“卢布结算令”是本月1日正式生效的,但问题在于,俄方对欧洲的能源输送并未实质性的中断,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欧洲本月度向俄方采购的石油和天然气必须用卢布支付,俄方此前已作出过表态,如果欧洲仍旧拒绝采用卢布支付,那么将彻底断绝对欧洲的能源输送通道。
为了占据“道义”制高点,目前属德法两国受到的制裁反噬效果最为明显:德国方面,原本每年需要从俄联邦进口40%天然气,受制裁影响,虽然现在能源输送尚未彻底断绝,但因制裁造成的俄能源价格飙升导致德国能源成本一路走高。
25日,德国央行发布了一项经济预测,如果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整个欧洲地区的经济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其中属德国最为剧烈。按照目前的标准,如果德国方面决心全面断绝俄能源渠道,那么德国本年度GDP将下降5%左右,产出损失预计将达到1650亿欧元,这一数据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德国近两年的国防预算。
另一边,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声明:如果欧洲持续对俄能源进行制裁,下一个冬季欧洲将会品尝到制裁所带来的后果。与此同时马克龙警告,整个欧洲的能源储备最多能够坚持6个月。同样的,该国经济部门日前也提供了一项数据,在过去的一个月,法国通胀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5%,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经济官员表示,持续上涨的能源价格是导致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但他不知道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多久。
实际上从本月初开始,包括德法在内的多个国家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纷纷在本国进行能源补贴和减税的试点工作,多国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实体及个人的能源使用成本,但效果并不明显。
不仅如此,尽管此前欧洲多国已不同程度出现能源短缺问题,但欧洲方面依然不断地向俄方释放可能全面禁止使用俄能源的信号,引发欧洲民众恐慌,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的能源问题。
不过欧洲并不是只有俄能源这一项选择,早在俄乌冲突刚爆发时,来自美国的天然气就向欧洲抛出了橄榄枝,部分国家也作出了尝试,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以海路运输的美国天然气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欧洲后,其所体现出的最终成本远高于经由管道运输俄天然气,而且这从本质上无法改变能源价格飙升的现状,结果就导致俄方逐步的降低对欧能源输送总量。
眼下,距离俄方“卢布结算令”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欧洲必须尽快在美元和卢布之间作出抉择,时间拖得越长,俄方采取新的反制措施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
从欧洲的遭遇,我们其实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因俄乌冲突所引发的能源危机表明,传统的化石能源依然能够左右地区经济,而这恰恰考验了各国对能源转型的投入程度,预示着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美元与能源直接挂钩,从而对美元霸权构成冲击,如此一来,美国在全球建立的单边霸权秩序或将因为美元霸权的崩塌而产生动摇。
至少从目前来看,压力依然在欧洲这边。不过欧洲各国对于俄能源的禁运依旧无法统一意见,这或许也是欧盟的缓兵之计,表面上依然遵从美国对俄制裁的大原则,等到俄方“卢布结算令”大限将至,再“被迫”向俄方妥协,毕竟,要想真的实现能源转型,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实际上,要想让国际能源价格下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现在,俄乌双方还在围绕顿巴斯地区激战,一旦顿巴斯归属成了定局,相信欧洲方面很大程度上会像克里米亚事件那般,默认俄方实际控制的事实,从而悄然地撤销对俄制裁。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