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为冲动性/行为抑制及相应的实验范式

2019-11-26 15:06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行为冲动性(behavioral impulsively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诱发的与情境要求相违背的优势行为倾向,对该优势行为倾向的抑制就是行为抑制。如肚子很饿不想听老师上课,产生直接离开教室的优势行为倾向,但该行为倾向与当前情境(在上课)相违背。

情绪会对行为抑制产生影响:积极情绪对行为的抑制没太大影响(无显著影响),但负面情绪却显著地降低大脑的冲动行为抑制功能。人在负面情绪下,对冲动行为模式的抑制更为困难,对反应冲突(应该做符合情境的B反应,但A反应却有很强的冲动)的觉察需要更多的注意投入且觉察速度减慢。负面情绪会占据一定的认知控制资源。

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对女性行为的约束要比男性强(如女性说脏话的容忍度比男性说脏话的容忍度低,更难接受女性说脏话),所以女性的行为抑制能力要比男性强。但行为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抑制上没有显著差异(二者是一样的),只是在生理指标上男性的神经认知加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男性对情绪冲动的表达抑制能够显著尖肉内在的负面情绪体验与生理活动水平,而女性减少情绪冲动的表达不能够实现情绪调控。通俗而言,男性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能够带来实在的调整情绪的效果,但女性不表达情绪并不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也解释了日常中男性选择沉默最后还是很快能够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而女性沉默则会将负面情绪持续较长的时间(一直生闷气)。

 


测量行为冲动性/行为抑制的实验范式

1 Go/No go:让Go试次出现的比率高于No go使被试形成Go的优势反应,而在No go中则体现了行为抑制。其优点在于简单(测量指标为No go的反应正确率),缺点是不灵敏,过于依赖正确率。

2 Stop-Signal Task(停止信号任务):停止信号出现时被试需不再做优势反应。测量指标原本是停止信号延迟(SSD),即从被试能够停止的(从刺激呈现到停止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到被试无法抑制反应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但SSD会受到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如有些个体知觉刺激与停止信号的速度很快就能够保持很好的行为抑制),所以,最后使用的是“SSRT=Go RT-SSD”(Go的反应时减去SSD,去除不同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干扰)指标。在ERP实验中,需要注意Go信号对stop信号的污染。

3 two-choices oddball:依然是两种信号,只不过是对两种信号都做反应,做不同的反应。对大概率信号的反应得出的的是被试的习惯反应的反应时,小概率信号的反应反映的是被试抑制优势与选择正确按键的反应时。行为冲动高可能体现为正确率下降(被试依然按照习惯做反应),反应时延迟不变或者减小(因为基于习惯做反应);正确率不变,但反应时延长增加。

来源:当代心理学进展(袁加锦)


行为冲动性/行为抑制及相应的实验范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