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夕» 崔涂﹝唐代﹞

2022-12-04 09:17 作者:关东里的琴声  | 我要投稿
{"ops":[{"insert":"水流花谢两无情,\n送尽东风过楚城。\n蝴蝶梦中家万里,\n子规枝上月三更。\n故园书动经年绝,\n华发春唯满镜生。\n自是不归归便得,\n五湖烟景有谁争。\n译文: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个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往事如烟,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十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常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我在是因为自己报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n赏析:此时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的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留,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__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他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__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正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惆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n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常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心理,逼真的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n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胡”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朴朴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n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的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n"}]}

«春夕» 崔涂﹝唐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