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评系列一:初入After Clausewitz

2018-11-19 18:13 作者:银霜音  | 我要投稿


实书封面

不久之前入手了《After Clausewitz: German Military Thinkers Before the Great War》,正巧最近有点兴趣,便开了个专栏随意写写(=

瞎写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想必大部分研究战略的人都不会陌生,不过本书介绍的并非他的思想,而是继他之后的德国军事理论家的想法。当然,就如标题所述,本书侧重于一战前的德国军事学家思想,因此一战爆发后的内容不包括在内。

此书出版于2001年,对于现在而言也算是有点年头了,所以会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比如全书没有插图,注解和缩写也会放在正文之后的内容里(不像Terence Zuber喜欢每章之后都加个注解)。

正文
目录

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呢?

Antulio J. Echevarria II在书的引言中写的很清楚,是有关理论,学说和信条的综合体,侧重于公开的文章或对各国军队影响较深的出版物。在正文开头,他首先介绍了有关19世纪的武器发展——主要是后膛装填步枪的诞生。新式步枪的诞生使得步兵火力大幅度提高,且更为致命,最终向各国军队抛出了难题:如何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军事理论家门各抒己见,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全书前半部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步兵进攻难题,骑兵定位难题和炮兵“窘境”。所谓步兵进攻难题,即后膛装填步枪给予了防御方几乎不可突破的强大火力,而进攻方的步兵需要寻找新的战术解决方案;骑兵定位难题,即骑兵在面对步兵越来越强的火力面前无法再进行大规模冲击,那骑兵到底该如何定位;炮兵窘境是指炮兵部队面对步兵火力提升的问题,既需要与敌军炮兵进行对决,又需要支援步兵进攻,还需要破坏敌军步兵阵地,如何能够在这三者之间达成完美的均衡的窘迫。

当然,在描绘德国军事理论学家如何解决这些伴随科技进步而导致的难题时,他也将一些国外同时期理论家的作品纳入了考量之中,给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注解和参考文献部分,非常多且很详细的解释和引用

当然,读这本书肯定不像Antony Beevor的书那样类似小说比较有趣,毕竟全程无图全是字(笑


书评系列一:初入After Clausewitz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