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系列之峨眉山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自古以来,拥有壮美自然风光和深厚佛教底蕴的峨眉山便是人们向往的圣地。西晋文学家左思曾这样形容峨眉的自然风光”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纠纷,触石吐云。郁葐蒕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本期,小编为大家带来天下名山系列之峨眉山。


一、地理环境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界处,属邛崃山南端余脉,这里山势雄阔,绝壁凌空。峨眉山包括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及四峨山,海拔高程分别为3098.8米、1909米、2021米和982米。大峨山和二峨山遥相对峙,远眺双峰如画眉,故曰“峨眉”。
峨眉山地区可划分为两大地貌单元,西为山地,即峨眉山;东为平原,即峨眉平原。峨眉山最高点位于万佛顶,海拔约3099米,比五岳中最高的华山还高出1000多米,世人称之“高凌五岳”。唐代诗人李白曾对此发出过“峨眉高出西极天”的赞叹。
峨眉平原海拔约400米,与西侧峨眉山高差达2700米,巨大的高程差异使得峨眉山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种类繁多。参照自然植被和土壤,峨眉山东坡可划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800米以下属山地常绿阔叶林气候带,冬暖夏热,降水较多;1800米至2200米属山地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带,全年温暖湿润;2200米至2600米属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长冬无夏,降水较多;海拔2600米以上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冬季漫长寒冷,终年潮湿多雾(刘开发,1992)。每年10约到次年4月,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大致以洗象池为界)会被冰雪覆盖,整体呈“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景。
高耸的峨眉山使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峨眉山地区因此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峨眉山平均雾凇139.4天,雨凇141.3天,可赏“玉树琼花”奇观。研究表明,高海拔峨眉山平均年降水量为1763.8米米,而低海拔峨眉山周边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336.5米米;高海拔峨眉山平均年雨日为252天,占全年日数69.0%,低海拔周边地区平均年雨日为172天,占全年日数47.1%。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峨眉山及周边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小,且高海拔地区减少趋势大于低海拔地区(吕晶等,2018)。

二、地质构造
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大地构造划分属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由一系列复背斜、复向斜以及断层组成。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和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将峨眉山地区进一步划分成三个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西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其中峨眉山断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大峨山断块和毛草山断块。峨眉山景区主要位于顿锥形的大峨山断块(王运生等, 2013)。
峨眉山地区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除上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均由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组成,总计厚度七千余米。此外,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
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构造格局,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隆升演化造就了峨眉山地区如今的构造格局和形貌特征,相应景点也孕育而生:位于大峨山断块北缘的观心奄断层和万年寺断层由于走向与断块运动方向交角近40°,断层走滑兼逆冲,巨大的地势差与溯源侵蚀作用耦合导致一线天的形成(王运生等,2013)。

三、动植物资源
千百万年的地质演化、沧海桑田之间,天地之浩瀚灵气造就了千余种动植物于一体的人间乐园。
峨眉山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保存有世界上最典型、最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已记录到的高等植物约3700余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近10%,占四川高等植物种类的近37%,其中蕨类植物46科,110属,425种;种子植物179科991属2971种,以“峨眉”命名的达100多种,被誉为“植物王国”(《峨眉山市生物多样性评估(2020年)》和《峨眉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9-2025年)》。据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峨眉山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95种,如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桫椤(Cyathea spinulos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除了上述重点保护物种外,我们在峨眉山还可以看到诸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峨眉凤丫蕨(Coniogramme emeiensis Ching et Shing)、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峨眉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 subsp. Omeiensis)、鸡爪槭(Acer palmatu米)等植物。但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气温的变化以及降水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植被的消亡,有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冷杉的生长受水分的强烈限制,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升高,高海拔地区冷杉可能会进一步衰退(白海等,2020)。
除了植物资源,峨眉山动物资源也很丰富,不仅拥有许多珍惜古老物种,也拥有许多特有物种,野生动物超2300余种。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峨眉山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7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95种(含种下等级),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5种,是大熊猫、小熊猫、峨眉山藏猕猴、红腹角雉、娃娃鱼、鬣羚、红嘴鸥、灰头鹤、灰喉鹰、白头鹎等珍贵野生动物的家园(峨眉山市“十四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规划)。此外,峨眉山地区还是研究两栖动物的重要阵地,峨眉山两栖动物海拔梯度分布图曾登《Zoological Research》杂志的封面。

小tips:峨眉山十大名品杜鹃:长蕊杜鹃(Rh.stamineum)、皱皮杜鹃(Rh.wiltonii)、树生杜鹃(Rh.dendrocharis)、问客杜鹃(Rh.ambiguum)、峨眉光亮杜鹃(Rh.nitiduhlum)、海绵杜鹃(Rh. pingianum)、大钟杜鹃(Rh.ririei)、美容杜鹃(Rh.calophytum)、芒刺杜鹃(Rh.strigillosum)、金顶杜鹃(Rh.faberi)。
四、佛教文化
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时期,药农浦公在初殿见一足迹似莲花的白鹿,随其后,至金顶。顷刻,晴空万里,云海茫茫,现七色光环,环中见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持如意,垂璎珞,戴五佛金冠,临峨眉。而后,浦公于金顶建普光殿,供奉普贤菩萨,开启了峨眉山佛教传承的悠久历史。东晋隆安三年,慧持和尚入蜀,次年登峨眉,同山僧于半山观心坡建庵(址在今万年寺),塑供普贤神像,名普贤寺,遂峨眉山为普贤道场之说闻天下。如今在万年寺的无梁砖殿里供奉的宋朝铸造的高7.85米,重62吨的普贤骑象铜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峨眉山与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藏文史诗《赛马称王》中认为,峨眉山形如挺立的大象,称之“大象之山”。《格萨尔王传》中同样将峨眉山比喻成“大象山”。此外,清康熙年间,西藏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以普通僧侣身份,来峨眉山礼拜普贤菩萨。由此可见,峨眉山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积极重要的地位。

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三曼陀跋陀罗,汉译为普贤或遍吉),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摩尼佛的两大胁侍,三人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文殊菩萨则是智德与证德。普贤菩萨亦主一切三昧,与文殊菩萨的般若又成一双法门。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著究极的大乘精神。如今屹立于金顶四面十方的普贤菩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通高48米,重达660吨,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十种广大行愿。通高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黄伟和何利群,2007)。


小tips: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小tips:佛教在公元一世纪时,由于佛教徒对修行能达到何种果位的认识不一,形成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先传入我国,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即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
小tips:“道场”见于《华严经》。“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成佛)”。摩竭提是古印度国名,是释迦牟尼成佛、说法的中心地点。
五、旅游资源
峨眉山景区现有210个风景资源,主要包括雄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山秀、崖陡、林幽”是峨眉山景色的特色。美景与云、雾、雪、日出、日落的变换中显得更加妙不可言(李忠志,2015)。清人谭钟岳曾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萝峰晴云”、“圣积晚钟”。
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塑造了如今峨眉山地区种类齐全、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刘仲兰等,2015)。主要地质遗迹景观包括地质剖面(国际参考地层剖面—麦地坪震旦-寒武地层剖面等)、古生物遗迹(龙门洞三叠系古生物遗迹、初殿化石路(黄云飞等,2014))、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洗象池、流水侵蚀地貌—一线天、构造地貌—万佛顶夷平面)、水体地貌(泉水景观—玉液泉、瀑布景观—龙门飞瀑)、环境地质遗迹(山体崩塌遗迹—舍身崖)。众多地质遗迹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动力学、构造学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峨眉山高耸的海拔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自然奇观。在海拔3000米以上向东眺望,日出景象浩瀚壮阔。晴空万里时,苍茫云海如绒毯一样铺在众山之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夜幕降临。舍身崖下,有时忽见山谷中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或明或暗,时聚时散,飘忽不定。佛家谓之“圣灯”,有“万盏明灯朝普贤”之说。当人站在金顶背向太阳而立,而身前下方又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天幕上,看到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这就是佛光。李白在《登峨眉山》一诗中,用“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对佛光作了浪漫的诗意描述。

现如今位列我国佛门“四大名山”的峨眉山,曾经也是道教圣地,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七洞天—“虚灵太妙洞天”。随着佛教的兴盛发展,峨眉山由“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演变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现今,峨眉山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领衔的寺庙30余座。这些寺庙环境幽雅,构筑别致。深山寺庙之中,保存的文物古迹颇多,宋代的普贤铜像,元代的飞来殿,明代的无梁殿、紫铜塔、金顶铜碑,以及明代暹罗国王所赠《贝叶经》等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峨眉山漫长历史岁月的积淀。
仰望苍穹,山之境,佛之缘,优雅从容的峨眉山无时不在向世人展示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秘境峨眉,令人悠然神往。

小tips:魏晋时期,是道教体系成熟期,由天师道衍化出上清、灵宝、三皇三个体系,构成后世道教“三洞经教”的主体。这三个经系均与峨眉有着密切联系,其中以灵宝经系对峨眉影响最大。
小tips:圣光目前有三种解释:一为磷火;二为萤火虫的光;三为生长在树木上的密环菌在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光。
六、参考文献
白海, 许倩, 石松林等. 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0(05): 128-138+161.
黄伟, 何立群.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J]. 中国地名, 2007, 148(09): 6-25.
李忠东.悬浮的断块山[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 198(06): 29-32.
刘开发. 峨眉山气候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3): 44-48.
刘仲兰, 李江海, 姜佳奇等. 四川峨眉山地质遗迹及其地学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06): 691-699.
吕晶, 李忠贤, 李跃清等. 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气候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 37(06): 1544-1562.
王运生, 王登攀, 王奖臻等. 峨眉断块山的形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 11(01): 110-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