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向]什么样的跑鞋才是好鞋?

2023-01-31 11:12 作者:ReachBeyond  | 我要投稿


近三年以来,站内的跑鞋测评领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跑鞋测评的数量和质量都大体呈现井喷的增长,跑鞋博主也常常分享自己的亲身感受,对跑鞋进行讲解,对使用情景进行剖析,或者进行横评,在对比中显现优劣好坏。不过,‘什么样的跑鞋算是好鞋’这样一个问题始终是需要考虑的,这对我们都有不小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跑步爱好者跑步并不是要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乃至人类的极限,只是为了快乐,为了健康,你别看大多数跑步博主都有着不俗的成绩,但他们终究不会是大多数,健康和快乐永远是跑步的第一要义

舒适为先

虽然现在的许多竞速跑鞋为了轻量化或者更快的速度而牺牲了舒适,但穿竞速跑鞋跑步的跑者始终是少数,竞速跑鞋覆盖了大部分训练场景的情况更是少数,对大多数跑者来说,舒适性一定是第一位的

如果一双跑鞋在舒适性缺失过多,跑者不仅每一步都要和拉垮的跑鞋进行斗争,自然就无法享受跑步的快乐了,甚至会因此而受伤,比如水泡和指甲黑紫,这样一来又会有多少人会喜欢呢,即使有着相对出色的性价比和看起来还不错的配置,也无济于事---大多数跑者对挑战自己的极限并没有刚需,跑步也只是为了健康和快乐,他们有怎会选择一双或鞋面磨脚,或弯折点硬伤,或压脚背的跑鞋呢?那样的跑鞋或许可以提供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火爆一时,但跑者们终究是不会喜欢的,也不会爱不释脚愿意复购,乃至再屯几双,最多是留一个‘尚可一用或者凑合能穿’的标签

例如风行10/11曾凭借1xx甚至不到一张的价格和碳板竞速鞋同款中底的下放赢得了不小的关注,但当热潮过去,问题便袭来了---鞋面延展性不佳造成的舒适缺失,中足弯折点问题,后跟不良的锁定,寿命不长的中底以及后跟鞋带孔的迷之操作都对这双鞋的舒适性乃至安全性判了死刑,这样以来,风行还是不是一双好鞋,恐怕已经一目了然了吧

中底科技绝非决定性因素

近十年来,无论是中底,外底还是鞋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从EVA的排列组合到今日超临界发泡中底的普及,便是最好的写照。现在的大多数跑鞋厂商也常常将中底的科技作为市场宣传的重要信息点,一些短视频博主也传达了这样的认识:‘只要中底的泡棉厉害了,再嵌入个碳板,就绝对是好鞋,值得吹爆的好鞋’ 但事实胜于雄辩,不是用了超临界和碳板的跑鞋就是好鞋,没有用超临界中底,没有新奇设计的跑鞋也并非算不上优秀----依旧用风行10/11为例

风行10/11采用了超临界的eva中底,11代的中底在发泡前还加入的peba,从中底非配置来说,绝对不算差,但中国乔丹这个品牌终究还是处于学习提升期,无论是鞋楦的把控,还是中底的调教还是整双鞋的舒适度都绝对不算出色,尽管有超临界发泡的光环,但也无济于事

反观传统的训练鞋--361度的meraki s,双层eva的设计看似没有亮点,传统贾卡网布的鞋面也仿佛没什么新意,但最终实现了1+1>2的效果,没有任何光环或者超临界滤镜的加持,但就是扎实可靠,做的了一双日常训练鞋该有的一切,并没有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其实也就足够了

菁华系列亦是如此--从6代开始使用etpu的中底布后,菁华的设计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始终是传统网布,双层鞋垫,EVA接地的中底和4mm落差,没有什么值得大吹特吹的科技或者设计,但却能表现的异常出色,这和老牌鞋厂的鞋楦把控,中底调教和细节满满的微型设计密不可分的

一双跑鞋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木桶效应,真正取决定作用的是最短的那个短板,而非最长的长项,短板会限制这双鞋的表现,一个致命的缺陷也足以实现劝退的效果,即使在某些地方有‘雕出花’的感觉。

也希望国产品牌,可以深耕一下跑鞋的鞋楦以及细节处的设计,而不是急于使用值得吹爆的所谓黑科技和进行铺天盖地洗脑术一般的营销,重视长远利益和品牌建设,从而打造扎实可靠的跑步鞋

是不是好鞋要符合其定位

随着跑鞋市场的不断细分和科技的进步,一双跑鞋不能也不需要再适配所有的环境,配速,人群,因此明确一双跑鞋的定位对每一位跑者都至关重要

寻找定位,一方面是参考官方给出的,当然这也是设计师和市场部门的情愿,另一方面是通过双脚来丈量,在跑者们的感受和反馈之后,一双鞋的定位就会逐渐明晰了。一双鞋适合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配速,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人群等等,都会一目了然。或许找跑鞋的定位就像和一个人打交道一样吧,需要充分了解其性格,才能很好的相处在一起

如果不对一双鞋的定位加以分析,可能就无法对一双鞋进行相对客观有效的评价:

例如,传统支撑跑鞋可以为扁平足的跑者提供很出色的足弓支撑和保护,在慢跑中可以有效的保护双脚。不过如果让一位致力于PB的300大神穿这双鞋跑马,支撑跑鞋的笨重肯定会对成绩有不小的影响,可能就会因此而错失刷新成绩的机会。可见,只有在适配场景,配速和人群之内使用,才能展现一双跑鞋应有的价值和能力

同样的,菁华在日常训练中是难得的万金油,但如果将其用于越野赛事,那么防滑可能会让人苦不堪言的;对薄底爱好者来说,虎走绝对是yyds,但如果让一个大体重初跑者穿虎走进行每天的训练,大概率就会造成伤痛;我们在购买跑鞋之前也要了解其定位,看看自己的适配情况---自己的跑法,体重,下肢的肌肉力量,平常跑步的场地(是公路,泥土地还是操场)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一双好鞋,自然要符合其定位,要‘做好份内的事’:

如果一双跑鞋定位是全民跑鞋,那么自然要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在缓冲和稳定方面也要有充足的考虑,不可给足弓和小腿肌肉带来过度的压力和疲劳,要让大多数跑者都可以驾驭,可以进行大多数场景和配速的训练

如果一双鞋定位是体育考试用鞋,自然要对过弯性能有所重视,不可为了宣传的爆点而采用刚性过强的碳板和过于高的重心,也不能忽略对操场的抓地,同时,也要针对使用人群而增强跑鞋的保护性并提升性价比

当然,有时候一双跑鞋的实际定位会和官方有所出入,但这也不能表明这双鞋就是失败的,在跑者的实践后,常常内为其重新找到适合的情景,这也是非常有趣了



[思考向]什么样的跑鞋才是好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