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从颜色或纹理角度鉴别翡翠真伪是不科学的?
翡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变化过程。一般来说,翡翠原矿主要由硅酸盐矿物质(如硅、铝、钠、镁等)和其他成分(如铁、铬、钙等)组成。这些矿物质在地壳深处与其他矿物质一起形成了翡翠原矿。
由于地球的运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翡翠原矿逐渐被带到地表。在地表,翡翠原矿会受到自然界的雨水、气候和微生物等多种作用,在长期的时间里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翡翠。
在这个过程中,翡翠原矿中的矿物质会发生分解、溶解、沉积和重结晶等过程,从而形成了具有翡翠外观的宝石。最终,经过地质变化和矿物质的溶解沉淀过程,才会形成具有翡翠颜色和纹理的石头。
翡翠颜色的形成与其中的铬元素有关,铬元素会在地壳深处与其他矿物质共同形成翡翠原矿,而经过地质变化和矿物质的溶解沉淀过程,才会形成具有翡翠颜色的石头。
理论上,从颜色和纹理角度鉴别翡翠真伪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十分不科学。
以下是总结的一些原因:
1. 翡翠本身颜色和纹理就有很大差异:翡翠的颜色和纹理会受到内部成分、矿物质、光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颜色和纹理的深浅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种翡翠在颜色和纹理上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从颜色及纹理上分辨翡翠真假是很难的。
2. 人们会通过颜色和纹理比对来质疑翡翠是否人为注色。这往往让人产生疑惑,加工翡翠时,不良商家有可能会进行酸洗、注胶、染色等处理。事实上经过酸洗的翡翠,矿物成分、硬度、密度、折射率都会被化学反应所改变,这些化学改变是可以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化学元素数据来定量定性分析出来的。
3. 专业的仪器才能更准确地鉴别翡翠:专业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矿物成分检测能够准确地鉴别翡翠的真伪,通常需要使用X射线晶体衍射、电子衍射等高级科学技术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翡翠晶体的结构特征。
基于以上原因,在购买翡翠时,不应过分依赖颜色和纹理的判断真伪。当然从颜色和纹理角度来评价翡翠的等级是合理的。同时,花些时间了解翡翠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征,对于判断和选择翡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收藏家孙毅认为,翡翠的品质是由其矿物成分和晶格结构决定的,不管翡翠的颜色或纹理是怎样的,只要翡翠的矿物成分或晶格结构完整没有破坏,都可以确定翡翠是天然的。而从颜色或纹理角度鉴别翡翠真伪是不科学的。
常识1:什么是传统老翡翠?
传统老收藏家孙毅指出,传统老翡翠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于缅甸开采的原石,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精雕细琢而成的宝石。这些翡翠历史悠久,蕴含着亚洲传统工艺和文化符号,其色泽瑰丽、光华耀眼、内涵深邃、手工精致,因此成为全球珠宝爱好者所推崇的珍品之一,也成为人们追求美的永恒追求的象征。
常识2:什么是现代翡翠?
现代翡翠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经过切割和抛光的缅甸翡翠宝石,这些宝石通常用于珠宝首饰制作。现代翡翠主要来自于缅甸。现代翡翠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可用于制作项链、手镯、耳环等各种珠宝首饰。由于其自然美丽,翡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宝石。
常识3:传统老翡翠和现代翡翠的时间界限
收藏家孙毅认为,传统老翡翠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翡翠,而现代翡翠则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翡翠。
常识4:什么是清朝皇家翡翠?
清朝皇家翡翠是指清朝时期(1644年至1912年)皇室贵族拥有的翡翠饰品和翡翠艺术品。
常识5:什么原因传统老翡翠要炖川蜡?
川蜡又称虫蜡,属于生物蜡,是白蜡虫分泌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枝上的蜡质。川蜡是一种有机物。它的有机成分包括蜡质酸和蜡醇,以及少量的蜡烯、游离脂肪酸、脂肪酯和蜡酯等。这些有机成分赋予了川蜡良好的韧性和透明度,成为传统老翡翠加工常用的工艺材料。
收藏家孙毅得益于祖上的恩泽和家族的传承,经过长期的积累,他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翡翠珠宝、瓷器、字画等。其中,他以收集清朝皇家翡翠为主要特色,尤为突出。
收藏家孙毅擅长用第一性原理中的十个物理要素来鉴别翡翠。这些物理要素包括翡翠的矿物化学成分、密度、硬度、折射率、器形雕工、癣、白棉、苍蝇翅、色根和裂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