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萱作诗剧《海浪》导演构思

2021-01-04 20:46 作者:萱草诗教  | 我要投稿


萱作诗剧《海浪》主创团




萱作诗剧《海浪》导演构思

萱草 2020.12.19



一、思想立意和现实意义



彼岸花


一种充满神奇色彩的花

开在天界之花

盛开在阳历七月,长于夏日

秋天结花

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

花香传说有魔力

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三途河(Sanzu no Kawa)


冥界的河名。又称葬头河、渡河、三濑河、三涂川。传说中,“三途河”是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因为水流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而分成缓慢、普通和急速三种,故被称为“三途”。

传说罪大恶极的人受尽折磨三百年轮回一次,当途经三途河时,会被纠缠了三百年的慢慢发黑的曼珠沙华发出的香气迷晕,做个关于“彼”和“岸”的美梦,这个梦带着“彼”和“岸”深埋在心底的期望,凄凉、愤怒、无奈和绝望等等千丝万缕的百感,所以这个梦也决定着那个人在人间的一生。



天人合一


我们在此岸,灵魂在彼岸——


此岸的我们不愿面对彼岸,从而洞悉生死

我们终日忙忙碌碌,麻醉自己——

追求物欲、金钱,而不是精神


若彼岸的我们招呼此岸的我们,让我们面对

我们该以何作答?


彼岸是寂寞,彼岸是寂静

坚守内心,追逐梦想,与宇宙求同——



珀西瓦尔手中的彼岸花唤起他曾经的友谊和记忆

象征梦想之花不灭



诗剧《海浪》根据伍尔夫小说《海浪》改编

六个人与一个神

六个伙伴与一个共同的朋友

这位朋友死后化为神 从彼岸来度化他们——

只有伦纳德活着 他是唯一抗拒诱惑成为自我的人


六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一个人的六个方面

六个人是人类的N种可能中的任意

描述他们短暂漫长人生几个瞬间故事的剪影

他们合成普遍的人类——


七个人七个神 当他们都来自彼岸

他们是彼岸的我们来招呼此岸的我们 让我们面对

他们在台上回忆此岸 演绎此岸——

我们是不忍、赞同、愤愤不平还是心有不甘?


海浪来自人间也来自彼岸

它象征我们的生命之火,燃烧在三途河畔

我们带着生前的种种悲喜 海浪是我们也是我们的灵魂


愿彼岸花开 照我们前行——

抗拒诱惑 皈依自然 抵达宁静

此岸是光明亦是黑暗 彼岸是黑暗亦是光明 


神即人类 人类的神性 我们的另一面

彼岸的神性自我 施与神性的观照 对此岸人类的喊话——


酒神是我们

日神也是我们


珀西瓦尔是酒神的我们

伦纳德等六人是日神的我们


日神与酒神交错并行

理智与感情的我们精神不灭



谨以此剧献给已故著名诗歌评论家、

上海诗人李天靖——



萱作诗剧《海浪》编导萱草




二、总体结构和叙事方式


第一幕 海浪拍岸声声碎

第二幕 那时我们年少

第三幕 送别珀西瓦尔

第四幕 珀西瓦尔死了

第五幕 伦纳德的回忆

第六幕 潮生潮灭何时休



以中老年伦纳德每天清晨洗漱刮脸开场

最后两幕同样重复回旋——

他在刮脸时感慨时间的流逝

而他的朋友们也在他刮脸中相继离开人世

珀西瓦尔以神的身份出现


六个人在第二幕到第四幕生活有很多的交集

他们共同的朋友珀西瓦尔去了印度又死在埃及

他们大多在生活的洪流中浮沉 被命运裹挟 管制 抛弃


第五幕伦纳德回忆中依次出现另五位朋友

珀西瓦尔是安慰他、陪伴他的神——

他帮助伦纳德回顾审视自己的一生

发现伦纳德是唯一坚守初心实现抱负的人


珀西瓦尔扮演剧中人又是说书者(神)

回忆、梦境、遐想在剧中俯拾皆是——

全剧笼罩一种神秘主义的气氛

诗意来自多重舞台意象、抽象化语言和

长诗跌宕的情绪节奏







三、舞台平面和舞台空间





表演场地舞台区不大,我们增加了拓展区

观众席中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也可以表演


这不是浸入式,但将“舞台”延伸至观众区,打破第四堵墙

加上说书人、跳脱的神珀西瓦尔 他不时对观众说话

就是布莱希特了——


有了几块拓展区 整体舞台变得丰富而生机盎然

演员们可以多位置同时表演 观众目不暇接


观众席前区改为拓展区

暂时没有台词的演员坐进了“观众席”

所有演员可以同时或立或行或坐,做角色日常的事







四、人物形象和人物分析



珀西瓦尔(手执彼岸花)


剧中叙事里六个人共同的朋友

六个人的梦想的化身

酒神

剧中的说书人,辅助叙事,与观众交流


剧中叙事里人类的旁观者

对人类同情悲悯

为人类揭示真理


他是彼岸神性的我们







伦纳德


作家

剧中叙事线索的串接者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激烈交集者

坚守孤独,追逐梦想,揭示生命

理想主义者


热爱生活的作家

相信言辞的力量

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辞藻来描述世界







苏珊

厌弃都市,向往自然

像个贤妻良母



罗达

羞怯而神秘,她总说自己没有面孔

试图遗忘自己的存在,而凝视彼岸世界



奈维尔

崇尚理性精神

追求严谨的知识



珍妮

憧憬社交生活

具有敏锐的肉体感受力



路易丝 

心理自卑,但又深受传统的影响

具有极强的进取心







伦纳德

戏份最多,也是全剧的关键人物

一个思想者

戏中提到他曾经去过印度 珀西瓦尔也是去的印度

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儿子出生是他生活中的大事

珀西瓦尔的死与儿子的出生对于他却同样重要

他希望他的生活有深度且完整 涵盖

近乎拜伦、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追求

而且要不限于他们 成为真正的自己:伦纳德

因此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以至长筒靴子磨损

他对珀西瓦尔的死震惊痛惜 但他俨然并未因此而放弃

他应该也曾有过与其他五人近似的彷徨——

但他超越了自我 一个断断续续上课的学生

结尾处借珀西瓦尔之口 道出感谢上苍令他孤独——

孤独是成功的秘诀 甘于寂寞是抵抗诱惑的方式

坚守孤独即坚守梦想







伦纳德与珀西瓦尔

从开场伦纳德与珀西瓦尔一起亮相到

最后两幕二人的协同 这两个角色一起的戏比较多

第一幕二人分别亮出自己的身份

第五幕伦朗德陷入回忆 

珀西瓦尔一旁演绎伦朗德回忆中的人物

珀西瓦尔以半人半神的身份 和伦朗德一起回忆

毕竟他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但他双重的身份令他不断跳进跳出 

一会儿是神、旁观者 一会儿又是人——

那个被六人送别去了印度后又死在埃及的偶像

他时而回忆,时而评价,时而叹息,时而揭示真相和真理

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双重人格和身份的演绎

剧终珀西瓦尔代表伦纳德和所有抵抗住诱惑的孤独者

发出对上天的感恩:让我来高唱我的颂歌吧

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

珀西瓦尔手持彼岸花前来度化人类 只有伦纳德还活着

伦纳德得度也源于他能遇见珀西瓦尔的机缘







五、幻灯背景和音乐烘托


选择充满玄思和梵音的音乐、说唱等 

背景用高行健的水墨画

彼岸与此岸 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

我们其实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或交界处

每时每刻都面临双重自我的拷问和注视——

一个日神的自我不得不适应外部社会

另一个酒神的自我憧憬回归自然的生活

现实与虚幻 眼前与未来 生前与死后 物质与精神

何种取舍 何种顾盼 何种惆怅 何种悲悯

以写意和留白风格投影 营造空幻的意境和韵律

音乐只在开始前和结束后营造反复 与诗剧的心跳节奏

和潜在的旋律映衬统一







萱草编导诗剧作品:《海浪》

——根据伍尔夫小说《海浪》改编

2020.12

 

 

第一幕 海浪拍岸声声碎

 

 

伦纳德(热爱生活的作家,中年渐老)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在我心灵的屋檐上凝结成的水珠滴落了

在我心灵的屋檐上,时间在凝结的同时,滴下它的水珠

 

上个星期

就在我站着刮脸的时候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当时我正手里拿着剃刀站在那儿

突然间我领悟到我的动作纯粹是习惯成自然的

(时间的水珠就是这样形成的)

于是我便满含嘲讽意味地恭祝我的双手

竟能一直坚持这种习惯

 

刮吧,刮吧,刮吧,我说

继续不停地刮吧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说完打开了手中的笔记本,开始记录,构思......)

 

 

画外音

太阳落得更低了,直至完全沉落

海浪躺在沙滩上,黑暗中汹涌着

 

 

珀西瓦尔(众人心中的英雄偶像,神)

那天,珀西瓦尔在小教堂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另外他还有个用手拍打后脖颈的习惯

他一举一动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每个人也都用手拍打后脖颈——非常不成功

 

他身上有一种凛然不可冒犯的美

由于他并不早熟

他总是毫无异议地阅读各种专门写来教诲我们的书

并且养成一种非凡的沉着泰然的心理素质

使他得以避免了不少丢脸和麻烦的事情

 

 

 

 

第二幕 那时我们年少

 

 

伦纳德(童年)

我看见一个圆环儿

悬在我头顶上

它浮在一圈光晕中,不停地颤动

 

 

苏珊(自然贤惠女,童年)

我看见一片淡黄色

蔓延开来,最后跟一道紫色的纹带连在一起

 

 

罗达(羞涩静修女,童年)

我听见一个声音

啾啾啾,唧唧唧

啾唧啾唧

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

 

 

奈维儿(理性严谨者,童年)

我看见一个圆球儿

在连绵广阔的山峦衬托下

像一颗水珠悬垂着

 

 

珍妮(社交性感女,童年)

我看见一条绯红色的丝带

上面编着金色的丝线

      

 

路易丝(自卑进取者,童年)

我听见有个东西在蹬脚

一头巨兽的脚上拴着锁链

它在蹬脚,不停地蹬呀,蹬呀

 

 

 

 

第三幕 送别珀西瓦尔

 

 

(珀西瓦尔站在中间,众人围着他......他显得无所谓......)

 

伦纳德(青年)

我看见了印度

我看见那低平的、长长的海岸

 

我看见一些被践踏得满街泥泞的

弯弯曲曲的小街

在摇摇欲坠的宝塔之间拐进拐出

 

我看见一些雉堞状的金光闪闪的屋顶

一派脆弱而衰颓的气象

仿佛它们只是在一个东方博览会上匆匆搭建起来的

临时建筑

 

 

珀西瓦尔(青年)

但是现在,瞧,珀西瓦尔过来了——

 

珀西瓦尔骑着一匹叮满跳蚤的牝马

戴着一顶太阳帽

经过实施西方的行为规范

经过运用他所习以为常的粗暴语言

 

那辆阉牛拉的大车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

搞定了

有关东方的难题

解决了

 

他骑着马继续上路

人群包围着他

把他看作——他其实就是——一个神

 

 

罗达(青年)

他是不可捉摸的

无论他身上有或没有神秘莫测之处

这都无关紧要

他就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

总被成群的小鱼围绕

 

 

路易斯(青年)

正是珀西瓦尔

正是那个在微风吹拂下分散又聚合的云彩底下

坐在刺得发痒的草丛里

 

只管静悄悄地坐着的珀西瓦尔

使我们感到

 

当我们像一个肉体和灵魂之间相互分离的

构成部分一样重又汇聚在一起时

我们所做的那些试图说出

“我是这个,我是那个”的努力

是多么的荒谬

 

 

苏珊(青年)

那是恨,也是爱

那就是那条只要我向下一望

就会觉得头晕目眩的黑不见底的汹涌激流

 

我会这会儿站在一块岩礁上

可是只要我们朝下一望

马上就眼花缭乱,站立不稳

 

 

奈维尔(青年)

但是这些喧嚣的激流

在上面我们架起了属于我们各自的摇摇晃晃的立足平台

 

这些喧嚣的激流比起我们站起身来想要说话时

发出的那些声嘶力竭、自相矛盾的

叫喊要显得平稳许多

 

当我们极力争辩

叫嚷着抛出这些荒谬的话语——

“我就是这个,我就是那个!”——

的时候,言说本身就是荒谬的

 

 

珍妮(青年)

那是爱,也是恨

就像因为有一次我在花园里亲吻了路易斯

苏珊对我的感觉一样

 

因为我是这样的装扮一新

当我走进来时

就让她觉得“我的手红赤赤的”

并且赶紧把手掩藏起来

 

然而,我们相互之间的怨恨跟我们相互之间的爱

却几乎是不可区分的

 

 

 

 

第四幕 珀西瓦尔死了

 

 

(珀西瓦尔在众人“围困”中旋转,迷失,渐渐死去......

众人无比悲伤,四散离去......又再度聚合......纪念他们的英雄偶像......)

 

 

画外音

太阳悲伤,哭泣

海浪沙哑,咆哮

花朵苍白,垂首

鸟儿自闭,绑缚

 

 

奈维尔(青年渐中年)

他死了

他从马上摔了下来

他的马被绊倒

他被抛了下来

 

世界之船帆突然折断

砸在我的头顶上

 

一切全完了

世界之光熄灭了

前面耸立着那棵我无法逾越的大树

 

 

伦纳德(青年渐中年)

这就是事情的错综复杂所在

当我走下楼梯的时候

我已经弄不清哪件事是喜

哪件事儿是忧了

 

我的儿子出生了

珀西瓦尔却死了

我仿佛是悬挂在柱子上

被两种赤裸裸的感情从左右两边挤压着

 

但哪边是忧,哪边是喜呢?

我自问,却回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我需要安静

需要一个人到外面去

需要有一个钟头的时间

好好想一想我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死亡对我的世界到底干了什么

 

 

罗达(青年渐中年)

这儿有个水坑

我怎么也跨不过去

我听见那个大砂轮在离我脑袋不足一英尺的地方

嚓嚓地飞旋

它卷起的风呼呼地扑在我的脸上

 

生活的所有可以捉摸的形式全都舍弃了我

除非我能伸手摸到某种坚实的东西

否则我肯定会沿着永恒的通道被永久地刮走

 

那么我能摸到什么东西呢?

是什么样的砖块,什么样的石头?

从而帮助我跨过这道鸿沟

安然回到我的体内呢?

 

 

路易丝(青年渐中年)

我已经把我的名字签了二十次了

我,接着还是我,还是我

我的名字就摆在那里

清楚,明确,毫不含糊

 

我自己也是轮廓清晰,毫不含糊的

不过在我身上集聚这大量继承来的人生经验

我已经活了数千年

 

我就像一条蛆虫

蛀进了一棵极其年深日久的橡树的树干

但是,现在我很坚实

现在,在这个明媚的上午,我的精神状态非常集中

 

 

画外音及旁白 

太阳:珀西瓦尔死了~~

海浪:他死在埃及——

花朵:苏珊已经有了孩子......

鸟儿:奈维尔迅速爬上了显赫的高位!

 

 

苏珊(青年渐中年)

在这个炎热的下午

在这儿,这座花园里

在这片我正跟我的儿子一起散步的田野上

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最高愿望

 

园门的铰链锈迹斑斑

他用力把它推开——

 

童年时代的强烈激情

珍妮亲吻路易斯时我在花园里流过的泪水

我在那间散发着松香味的教室里发过的脾气

在异国他乡,当那些骡子踏着尖尖的蹄子得得地走来......

 

一伙意大利妇女围着披巾,头上插着康乃馨

在泉水旁边叽叽喳喳闲谈时,我所感到的孤独

这一切如今全都换成了安全、充实和亲密的感觉

我已经度过了多年平平静静的、富有成果的生活......

 

 

珍妮(青年渐中年)

现在,我正站在地铁车站里

所有招引人的地方全都在这里汇合——

 

皮卡迪奥南大街、皮卡迪奥北大街、摄影街和甘草市场

 

我在伦敦市中心的街道底下站立了一会儿

在我的头顶上方

无数的车轮正在驶过

无数的脚步正在踏过

几条文明的大街在这里交汇,又伸向四方

我正置身于生活的中心

 

但是,瞧——

 

我的身影正照在那面镜子里

多么孤单,多么憔悴,多么衰老啊!

我已经不再年轻

我已经不再属于这个行列

 

 

 

 

第五幕 伦纳德的回忆

 

 

(众人相继去世......只留下伦纳德......)

 

伦纳德(老年)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在我心灵的屋檐上凝结成的水珠滴落了

在我心灵的屋檐上,时间在凝结的同时,滴下它的水珠

 

现在来总结一下吧

现在来向你解释一下我的生活的意义吧

 

既然我们谁也不认识谁

(尽管我想,我曾经在去印度的船上见过你一次)

我们可以不用拘束地谈谈

 

我老是有一种幻觉

好像有个什么东西维持了片刻

有轮廓,有重量,有深度,是完完整整的

这个,就目前来看,好像就是我的生活

 

如果可能的话,我会把它整个儿地交付给你

我会像一个人采摘一串葡萄一样把它摘下来

我会说:“拿去吧,这就是我的生活”

 

 

珀西瓦尔

那天,珀西瓦尔在小教堂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另外他还有个用手拍打后脖颈的习惯

 

他把露西淡黄色的辫子和粉红色的脸蛋

看作是女性美的最高典范

 

他后来的趣味变得极其高雅

当然少不了会有一些音乐

有一些奔放的欢乐之歌

 

 

伦纳德(老年)

下一个是奈维尔——

他正仰面朝天躺在那儿

专注地望着夏日的天空

 

他像一缕飞絮,飘游在我们中间

懒洋洋地逗留在操场上有阳光的地方

从来不用心倾听

也从不表现得疏远

 

 

珀西瓦尔

他死了

可是他死了

 

 

伦纳德(老年)

珍妮是第一个羞怯地侧着身子挨近大门来吃糖的

她非常伶俐地一把从你手里把糖抢了过去

不过她的两只耳朵却向后紧贴着

好像她会咬人似的

 

 

珀西瓦尔

罗达比较任性——谁也抓不住她

她又胆怯又蠢笨......

 

最先变得像个真正的妇人,纯粹女性化的是苏珊

正是她把那些滚烫的泪水洒在了我的脸上

 

那滋味既吓人又美妙

 

 

伦纳德(老年)

关于这种事,甚至在苏珊一边拧着她的小手帕一边哭喊

“我又是爱,又是恨”

而我则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时候

我就提到过

 

河边生着垂柳,我与奈维尔、拉朋特、贝克

罗姆赛、休斯、珀西瓦尔、还有珍妮

一起坐在平坦的草地上——

 

透过那些春天点缀着朵朵绿穗

秋天点缀着点点橘黄的茸茸细叶

我看见小船;房屋;我看见忙忙碌碌

年老色衰的妇女......

 

 

珀西瓦尔

除了我,他们,她们都死了......

 

 

伦纳德(老年)

接着来的是珍妮——

 

 

珀西瓦尔

而路易斯,当他小心谨慎地......

 

 

伦纳德(老年)

我站起身,走开了——

我,我,我;不是拜伦、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

而是我,伦纳德,我甚至把我的名字重复了一、两遍

 

我想说的是,我已经变成了这样一种人,即:

 

我在生活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就像一个人在田野上踏出了一条小路

我的长筒靴子的左侧已经有些磨损

每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房间里就会出现一阵忙乱:

 

“伦纳德来了!”

 

 

珀西瓦尔

生活是愉快的,生活是美好的

单单生活的进程就是令人满意的

就拿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吧

他喜欢吃饭和睡觉

他喜欢用鼻子吸吸清新的空气

喜欢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过斯特兰德大街

 

 

伦纳德(老年)

直到陷入那猝然发生的死亡——

珀西瓦尔的死!

 

哪边是幸福?我自问(我们的孩子已经出世)

哪边是痛苦?当我走下楼梯的时候

我一边想着那属于我的身体的两半

一边做出一个纯粹的身体性的陈述

 

 

珀西瓦尔

那么,就这样跟苏珊、珍妮、奈维尔、罗达、路易斯

混在一起,随波逐流,这算不算是一种死?

 

一种元件的簇新组合?

对未来事情的某种暗示?

 

笔记已经潦潦草草地写好

书已经合上,因为我是一个断断续续上课的学生

 

 

 

 

第六幕:潮生潮灭何时休

 

 

伦纳德(老年濒死)

上个星期

就在我站着刮脸的时候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当时我正拿着剃刀站在那儿

突然间我领悟到我的动作纯粹是习惯成自然的

(时间的水珠就是这样形成的)

 

于是我便满含嘲讽意味地恭祝我的双手

竟能一直坚持这种习惯

 

(罗达、路易斯、苏珊、奈维尔、珍妮上)

 

 

画外音

太阳升起灿烂的笑脸

海潮翻滚又渐渐平息

花朵慵懒怀旧做着梦

鸟儿清脆鸣叫寻伴侣

 

 

众人合

刮吧,刮吧,刮吧,我说

继续不停地刮吧

时间的水珠滴落了

...... ......

 

 

珀西瓦尔

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

现在我又是独自一人了

那个差不多完全陌生的人已经走了

也许是去赶一班火车,去乘一辆出租车

去到某个地方或找某个我一无所知的人

 

现在,让我来高唱我的颂歌吧

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

让我孤身一人呆着吧

 

(伦纳德打开手中的笔记本,开始记录、构思......)

 

 

(全剧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萱作-上海萱诗文化

诗歌创作,戏剧创制,电影书写,艺术教育




萱作诗电影欢迎您!

以电影书写诗歌,视听的文学盛筵!

 

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

传播诗歌文化和电影艺术!

 

 

萱作电影书写平台。萱作诗电影是萱作电影书写的实验作品,研究并践行诗歌与电影的融合艺术,秉承作者电影的创新风格,在艺术电影中独树一帜,目前主要开展中国远征军主题和上海诗人影像档案主题等方面的深度实践。与萱作诗歌、萱作诗剧、萱作艺术教育和萱作文旅等共同建构起萱作诗歌文化艺术的肌理和外媒。


 



萱作艺术教育欢迎您!

诗教弘扬传统,戏剧教育锻塑全人!

 

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

传播诗歌文化和审美艺术!

 

 

萱作诗歌戏剧教育平台。萱作艺术教育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艺术通识教育和艺术专业培训,是一种张扬“艺术化生存“的全新教育,涵盖美学、艺术学、诗学、戏剧学、艺术教育和美育等多项领域,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提高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

萱作艺术教育以诗歌教育为基础,戏剧教育为应用,目前主要拟包括萱作儿童诗歌教育理论、驻萱诗人专题诗歌讲座系列、萱作主题诗歌沙龙系列、萱作诗歌艺术节、萱作诗剧创制及演出、萱作诗电影书写及发布等六个方面内容,重点培养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的新人。

萱作艺术教育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与萱作诗歌、萱作诗电影、萱梦诗剧场和萱作文旅等共同建构起萱作诗歌文化艺术的肌理和外媒。





萱作诗歌欢迎您!

让诗歌点亮生活,让人们诗意栖居!

 

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

传播诗歌文化和语言艺术!

 

 

诗歌,一步之遥——做一个“少年”


像一个孩子那样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内心深处藏一个始终年轻纯真的自我。

当岁月要夺去它们时,勇敢地说“不”,呵护自己一颗“少年心”。

少年心令我们永远向上,不屈服于命运,不肯轻易认输。

少年心让我们与世界同行,将生命延长若干倍。

有了少年心,你就可以走进诗歌了,那是你游弋的天堂。


萱作诗歌创作及分享平台。分享驻萱诗人诗歌及萱友们的诗歌,包括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朗读和诗歌品鉴等。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与萱作诗电影、萱梦诗剧场、萱作艺术教育和萱作文旅等共同建构起萱作诗歌文化艺术的肌理和外媒。


 



萱作诗剧欢迎您!

以戏剧演绎诗歌,诗歌令戏剧升华!

 

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

传播诗歌文化和戏剧艺术!

 

 

萱作诗剧(戏剧)平台。以戏剧演绎诗歌,诗歌令戏剧升华!研究并践行诗歌与戏剧的融合艺术。融诗剧(戏剧)创作、制作、演出及诗歌剧本演诵等为一体。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与萱作诗歌、萱作诗电影、萱作艺术教育和萱作文旅等共同建构起萱作诗歌文化艺术的肌理和外媒。





萱作文旅欢迎您!

诗意之旅,诗梦人生,按诗里的方式活着!

 

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

传播诗歌文化和人文历史!

 

 

萱作文旅策划分享平台。带着诗歌去旅行,与最美好的人文相拥;在旅行中写最鲜活的诗,磨砺感受力和洞察力;过你想要的生活,用诗歌书写人生。弘扬"真、善、美"诗歌精神,与萱作诗电影和萱梦诗剧场(萱作诗歌、萱作诗剧和萱作文旅)等共同建构起萱作诗歌文化艺术的肌理和外媒。


 




同步打造萱作文化众筹平台,与众多优秀的文艺同仁共同开创中华文艺复兴新局面!让上海有诗,上海有好诗!上海亦有真正诗意的生活!萱作-上海萱诗文化的梦想:让人们诗意栖居!成为上海的诗意文化名片。

 

萱作中国独立诗电影文艺俱乐部源自萱作文化、金融、地产高端分享社群,社群文化“自强不息,义勇忠诚”、“坦诚、友善、互助与合作”,发挥萱作诗歌文化凝聚力作用,搭建金融、地产与文化的桥梁,创新价值,探索实践跨界共享经济,已运营六年,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目前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萱作诗剧《海浪》导演构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