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

2021-07-30 10:29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

选自《文物》2008年10期,长治市博物馆

1994年6月,长子县西北部小关村砖瓦窑在挖土时发现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内已遭扰动,随葬器物皆不存,但壁画保存较好,并有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纪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 墓葬结构

此墓为仿木砖室结构,坐北朝南,方向334。。由墓道、甬道、主室及北耳室组成。主墓室为方形,总高3.84、进深2.5、东西宽2.5米。室内横砌棺床,床高0.42米(图一)。

南壁正中为拱券墓门,高1.12、宽0.4米。门洞内题有墨书殳字,竖写:“大定十四年三月初八日••…':”(图二)。门两侧各砌一破子根窗,均高0.3、宽0.45米,根条平砌三根(图三)。

北壁当心间砌一四抹头格扇门,已残,从尚存的部分看,饰有毬纹格眼。门两侧各砌一破子根窗,高宽与南壁同,根条竖砌(图四)。

东西壁结构相同,当心间均砌有板门,门板已毁,门額上砌四门簪。门高0.56、宽0.6米。门两侧各砌一破子棋窗,均高0.3、宽0.45米(图五、六)。

主墓室柱析斗棋结构为:四角部砌四柱,柱上砌普柏仿,紡下砌阑额,额长随间同。杭上砌出四铺作单抄斗换。作法为萨斗出华棋一跳,上承令棋,与耍头相交。耍头为蚂蚱形。令模散斗之间插出替木,上有撩檐杭,四壁向上内收成攒尖顶。

二 墓室建筑彩画

墓室中的建筑彩画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柱身涂大青底,上绘有红色小花草纹。柱头用红、白色绘梭形图案,内绘山水。阑额部用红、黄色绘出木理纹。普柏析为土红色,中间用黑、白、粉等色绘几何图案。姫斗下部绘有莲瓣。泥道棋、令棋、散斗、撩檐析等主要以红、黄色木纹或红、黑、白色绘制的柿蒂形花纹装饰。桃眼壁饰花卉或抽象花纹。东西壁上的门窗均用土红、黄、白涂刷。

券顶彩画更为精彩。下部用黑线勾出莲花、牡丹轮廓,用渐晕或退晕法渲染,券角绘有灵芝,另有仙鹤飞舞于彩云与花卉之间。上部绘二十八星宿图,局部残,东绘红色太阳及黑色金乌。西绘月轮及玉兔捣药。墓顶部用黑、白、粉色绘莲花藻井图案(图七、八)。

三 墓室壁画

此墓四壁均绘壁画,内容以居家生活、生产劳作及孝子故事为主。

南壁:墓门券洞部用青、白二色绘回纹,门上左、右两角绘相对飞翔的丹顶鹤。门东侧似为送葬图,前绘一女侍,双髻襦裙,持幡引路。其后是一高髻襦裙的女子,手中捧物。中绘手持念珠等物的一男一女,似为墓主形象,女子右手牵一男童。画面左侧绘一大树,树前绘二男子,一人为持长枪的武士,另一人貌似钟尷(图九)。门西侧绘一桥梁,红色栏杆,桥下绘流水。桥上绘一女子带领墓主夫妇,手托册封供物走于桥中,桥头绘武士和貌似钟尷的人物持物作接引状(图一O)。东侧窗下绘一架木辕车,左、右各绘一小狗。西侧窗下绘围栏,内圈牛羊等牲畜,外有一男子持盆走来似欲喂食。

北壁:壁上部绘通间边幕,幕下两边绘挂卷的帷幕,门上方绘有莲荷及仙桃仙果。门两侧分绘墓主夫妇,相对而坐,旁立侍从或侍女墓主夫妇身后各有一黑宽边插屏,屏E竖题诗文,一为“青松映里□口口,柏树荫中花口口”,一为“青山只会磨今古,绿水何曾洗口口”(图一一、一二)。

此壁西侧绘二侍女,手捧盘碗等食具,窗下绘一捧食具的侍女。东侧绘二侍从,一人叉手而立,另一人手端一盘桃子(图二六)。窗下绘一抄手而立的侍从。

东壁:门北侧在窗两侧分绘墓主夫妇,相对而坐。北侧为墓主夫人,头梳妇髻,着黄色开襟罗裙,手持念珠坐于椅上,脚踏长方榻。旁有一桌,桌上放四格方盒。后面黑色插屏上题:“春雨□□名利塚,猛风吹破是非坟”。桌后立二侍女,一人捧食具,一人怀抱幼儿(图一三)。南侧为墓主,头戴黑色噗头,着白色圆领袍服,抄手坐于椅上,脚踏长方榻。墓主身旁桌上放一长方形盒,身后插屏上题:“雨后碧川净,春来杨柳青,谁家涤洗处,口到卖花口”。桌后立一捧物侍从(图一四)。

窗下绘有三人,北行,前绘一孩童伸手作指路状,后面跟捧食具的一女侍与一侍从(图二七)。门南侧在窗两侧及下面绘庖厨图。画面北侧绘出灶台、六层蒸笼、碗架及水缸。南绘一挑桶妇人及水井辘轿。井旁有一树,墨线画出树干,树冠用淡色晕染(图一五)。此壁阑额下方横绘孝子故事八幅(图一六),从北到南为:

丁兰刻木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一老妇抄手坐于圆凳上。一男子跪其前,旁立一襦裙妇人。右有榜题:“丁兰刻木”。

鲍山背母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一男子,以筐背一老妇,对面立一穿甲胄的武士。右有榜题:“鲍山背母”。

郭巨埋子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一男子手持铁锹,面前有一土坑,土中露出金砖,对面绘一怀抱幼儿的妇女。右有榜题:“郭巨埋子”。

董永自卖 画面中绘二人。左绘一头梳花髻,身着黄色罗裙的女子立于云上,回首下视。右绘头戴黑色樸头,着交领袍服的男子,袖手站在地上,抬头仰望女子。右有榜题:“董永自卖”。

曾参问母 画面中绘二人。左绘一拄杖老妇,坐于圆凳之上。右绘一担柴的男子,躬身作揖。二人作对答状。右有榜题:“曾参问母”。

闵子谏父 画面中绘四人。左绘一头梳花髻,着黄色罗裙的女子,手拽一幼童。右绘一头戴黑色樸头,着圆领袍服的男子。中绘一髡发少年,躬身向男子作拜。右有榜题:“闵子谏父”。

蔡顺椹亲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戴黑色樸头,着圆领袍服的男子拱手作下拜状,其前绘有包袱篓筐。右绘二武士,各持刀枪,与男子作对话状。右有榜题:“菜(蔡)顺模亲”。

刘殷泣笋 画面中绘二人。左绘头戴黑色峻头,着圆领袍服,跪于地上的男子。右上方云中绘一着甲胄的武士。二人作对答状,武士手中抛下一物。右有榜题:“刘殷泣笋”。

西壁:门南侧绘农耕图。壁面南侧绘大树,树下拴一驴,窗下绘石磨及石確、耙等农具及一牛。其北绘两人坐于地上似劳作之后的休息,面前置食具(图二0)。门北侧窗南绘二侍从,手托茶具,窗南北绘夫妻二人并坐(图二一)。窗下绘芭蕉。此壁阑额下方横绘孝子故事八幅(图二二~二五),从南到北为:

腅子取乳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身披鹿衣的男子坐于地上,前放瓷罐。右绘一骑马的官吏及一手持弓箭的武士。右有榜题:“政子取口(乳)”。

武妻割股 画面中绘三人。左绘一老妇盘腿坐于床榻之上,身后有墨竹插屏。屏后露出手持刀具,挽起裤腿作割肉状的女子。一女侍手托盘具,面向老妇。右有榜题:“武妻割股”。

舜子耕田 画面中绘一男子,赶着二头大象行走在田陇间,左上方有二飞鸟,右有榜题:“舜子耕田”。

韩伯瑜泣杖 画面中绘二人。左绘一着开襟襦裙的老妇,一手持杖,坐于圆凳上。右女子披头散发,手持哭杖,独站江岸。江水中露出骷髅。右有榜题:“曹娥泣江”。

杨香跨虎 画面中绘二人。左绘一女子跨于虎背,右绘山坡及一惊慌奔逃的老者。右有榜题:“杨香跨虎”。

田真分居 画面中绘三人。中绘一树,右上有二飞鸟,树下有三人向树而泣。树旁散放银锭金砖等。左有榜题:“田真分居”。

王祥卧冰 画面中绘冰河,岸边有树,树上挂衣。一男子赤身露腿,侧卧冰上。冰中有鱼头探出。左有榜题:“王祥卧冰”。

四 结语

此墓纪年为大定十四年,即公元1174年,正是金代兴盛时期。

该墓为长治地区常见的方形仿木结构墓,在柱、杭、斗棋等的处理上比较简单,斗棋只砌岀了单抄四铺作,屋沿部分简单用条砖砍出凹形板瓦。墓中虽砌有须弥座式棺床,但为素面,壶门内无镶嵌砖雕及彩画。

建筑彩画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柱、杭、斗棋以及墓室券顶各部的彩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彩画在绘制时先以单线勾勒轮廓,然后敷色渲染,有些部位采用了渐晕、退晕的绘制方法,整个墓室色彩感极强。这些彩画应是当时地面建筑彩画之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研究《营造法式》彩画制度时的参照。

墓室内的壁画题材也较丰富。多次出现墓主人对坐或并坐场景,这在长治地区宋金墓室壁画中当属少见。南壁墓门左、右两侧的两幅画面应该是同一事件的两个相继场景,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中“奈何桥”的题材。可以证明有关奈何桥的传说最迟在宋金时已经定型,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画中桥梁为我国古代典型的梁桥形式,结构与甘肃敦煌莫高窟61窟所绘桥梁相似叫可以作为研究建筑史的参考资料。

此墓壁画整体设计比较合理,画中人物比例准确,场景的描绘也不乏精彩之处。如在劳作场面中,一个孩童手摇团扇为休息进食的劳动者降温,动作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总的来说,其在金代墓室壁画中为较好的画作,既反映出当时民间绘画的艺术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与生产生活状况。

执笔:朱晓芳 王进先 李永杰 崔国琳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