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四年纪事4
诸葛亮每日操劳,主簿杨颙为此感到心疼,就劝诸葛亮说:“您治理国家,亲自考核文书,整天辛苦自己,难道不艰难吗?这违反了上下级官员职责混淆的原则啊。”诸葛亮虽然不能完全改变自己这种劳累的风格,却也对杨颙的关心感到暖心。五年后杨颙病逝的时候,诸葛亮为此感伤不已。
《襄阳记》:(诸葛)亮尝自校簿书。(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区分,则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家主喻之:今有人于此,使奴执耕种,婢主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拱,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更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犬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邴吉不问横尸而忧牛喘,陈平不肯对钱谷,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亲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为东曹属典选举。颙死,亮垂泣三日。
《三国志·杨戏传》:恭子(赖)厷,为丞相西曹令史,随诸葛亮於汉中,早夭,亮甚惜之,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书曰:“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曹魏建立初期,三公很少上朝处理朝政。高干的外甥高柔上书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应该多向他们进行咨询,增强他们的参与感。魏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国志·高柔传》:魏初,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高)柔上疏曰:“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於上,贤相良辅股肱於下也。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帝(魏文帝)嘉纳焉。
诸葛亮还要操心吴蜀重新联合的可能性。邓芝知道后,见诸葛亮,说:“应该派遣大使,重申两国友好关系。”诸葛亮大喜,说,“我已经知道派遣谁了。”邓芝问:“那人是谁?”诸葛亮说:“是您啊。”因此邓芝被派去会见孙权。
《三国志·邓芝传》:丞相诸葛亮深虑(孙)权闻先主(刘备)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邓)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