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常识午餐】
1.(单选) 2020年底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下列关于我国在减贫事业获得的成就与其具体表现对应不正确的是:
A.贫困人口食物权得到稳定保障——实现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解决食物匮乏和营养不良问题,“不愁吃”问题基本解决
B.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解决288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82亿农村人口受益
C.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得到充分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D.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形成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等各种专业机构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D项:2021年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在论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时专门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白皮书在论述"卫生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时专门指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由1978年的17万个大幅增长到2020年的102.3万个。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各种专业机构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各种专业机构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应该是属于卫生健康服务的范畴而不是减贫事业获得的成就。D选项说法不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2021年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奠定免于饥饿的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解决食物匮乏和营养不良问题。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不愁吃”问题基本解决,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得以切实保障。A说法正确。
B项:2021年4月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累计解决288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饮用水量和水质全部达标,3.82亿农村人口受益;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B说法正确。
C项:2021年4月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多、水平持续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2020年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C说法正确。
2. (单选)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事业越向前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势必越多,更应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这主要体现了:
A.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题干“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更应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A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项与题干无关。
C项: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项与题干无关。
D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与题干无关。
3. (单选)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季节,按春夏秋冬排序准确的是: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①项:诗句选自《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写的,由此可知诗句描写的季节是秋季。
②项:诗句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杏花雨、杨柳风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色。此诗句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③项: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句描写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夜景色的小词。此诗句描写的夏天。
④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诗句描写了所有山上的飞鸟全都飞绝,所有的路都不见人的踪迹的冬景图。此诗句描写的冬季。
因此,选择B选项。
4. (单选)小李在乡道上驾驶汽车,为避让行人,不小心驶入道路旁的农田,导致农作物受损。经协商,小李赔偿了农民的损失,则小李承担的是: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道德责任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182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题目中小李驾驶汽车为避让行人驶入农田损坏了农作物,损害了农民的财产权保护了行人的人身权,属于紧急避险。小李作为驾驶人是引起险情发生的人,因此要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刑事责任”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有主刑和附加刑两种。题干中小李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故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B项错误。
C项:“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是行政责任的前提。题干中小李的行为没有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故不需要承担行政责任。C项错误。
D项:“道德责任”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过失及其不良后果在道义上所承担的责任。道德责任是由道德评价标准衡量的,不是由法律衡量的。题干中小李既然已经侵犯了农民的财产权,就不仅需要承担单纯意义上的道德责任。D项错误。
5.(单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团结合作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下列选项最符合该观点内涵的是:
A.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B.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C.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D.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请而百物生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出自于清·魏源《默觚·治篇八》,意思是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但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与题干“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表述一致。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出自于《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干不符。A项错误。
B项:出自于《史记·殷本纪》,意思是指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
D项:出自于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意思是苍天闭口不言,却使四季不断运行;大地默默不语,却让万物蓬勃生长。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6.(单选)近年来,我国在“大国重器”的研发上成果显著,捷报频传。以下关于“大国重器”与其宣传语的对应关系不准确的是:
A.奋斗者号——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
B.复兴号——暂时的降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起飞
C.北斗三号——其实,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D.中国天眼——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科技成就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它集成了大量现代国产高新技术,牵引、制动、网络、转向架、轮轴等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与其宣传语“暂时的降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起飞”对应不准确,并未体现降落与起飞。与B项表述不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与其宣传语“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对应正确。A项正确。
C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与其宣传语“其实,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对应正确。C项正确。
D项:“中国天眼”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建设了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与其宣传语“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对应正确。D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