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FAP、FAPT比较性研究(二):引言
2023-07-18 12:09 作者:CumannNaSiog | 我要投稿
本项目是针对大倾角均质装甲的穿甲弹研究的一部分。此项目开始时,研究者们认识到尖头AP和APC在大倾角(>50°)工况下都不是最优设计。在这些情况下,AP会碎裂,动能被分散进而浪费。然而意料之外地观察到,当AP碎裂时发生靶板的损伤形式转变为冲塞,进而具有较APC更优的穿甲能力,后者在同工况下将保持完整并跳弹。当跳弹发生时,仅有少部分能量作用在靶板上,进而导致了APC低下的性能。因此,弹体结构的主要改进方向是抑制跳弹。
二战前期,海军试验场证明了平头圆柱弹通过冲塞实现穿甲,并且几乎不发生偏转。当弹体保持完整、速度在457 m/s以下时,平头圆柱弹对薄靶的性能远胜于传统的尖头弹。然而当速度更高、靶板更厚时弹体将碎裂,进而导致其性能劣于传统尖头弹。
首个改进是缩小前端“咬合边”的直径,即将圆柱弹改为通常所说的平头弹,可将大倾角下弹体碎裂的速度下限提高305 m/s,进而改善了对厚靶的穿透能力。这通常是由截断传统尖头弹实现的。
第二项改进是在平头弹的前端附加一个尖头,进一步提高了其有效速度范围。附加尖端的平底比平头弹的前端直径略大,保护了主弹体的边缘(即咬合边)。
初步的射击结果显示,辅助帽截尖弹在部分工况下优于传统的尖头弹。然而我们对其在高速(>975 m/s)和中小倾角(<50°)下的行为知之甚少。一个猜想是尖头AP可能更好。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比较AP、FAP和FAPT对各类靶板的打击能力。此比较性研究旨在评估新结构的潜力,确定各结构的优势区,并推动其它改进设计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