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程砚秋的舞台布景大幕
程先生三十年代初赴欧洲考察了西方戏剧,回国后借鉴西方戏剧舞台的一些做法,尝试着对京剧的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尝试,新制并改进了一批舞台布景大幕,风格趋于写实。这其中包括创排【春闺梦】时设计了长亭、战场的背景大幕,以及对【文姬归汉】【梅妃】【费宫人】等的布景进行改进和新增。
当时,【春闺梦】被剧评家称为“新剧”,因为剧目的立意新、表演新、舞台布景新、灯光新,是以前程派剧目乃至整个京剧界都不多见。比如,程先生根据剧情,送别时设计了“长亭”幕布——幽深的长亭、参差的垂柳,衬托依依惜别的情境。梦境里的战场,也是用写实的手法设计的幕布:远处是惨淡的雪山,近景是残骸遍地、血衣横陈、饥乌盘旋——再配上幽暗凄冷的灯光,突出战场的惨绝气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梅妃】和【文姬归汉】里也有非常漂亮的幕布。【梅妃】里模仿故宫三大殿画的背景幕布,金碧辉煌,模拟了盛唐气象,当时制作这套布景大幕,花去一千余元,可谓是大手笔。【文姬归汉】里在“行路”一折,新做了长城的背景幕布,群山巍峨,长城蜿蜒其中,让人顿生关山万里之慨,而祭昭君墓时,则用的是巍峨的大青山幕布。
除此之外,对背景幕布设计最下功夫的剧目,是【费宫人】。王老师听吴富琴先生谈过,这个戏本来就是为了去法国参加“国际文化技术博览会”的演出而专门编排的。程党的智囊团认真分析了梅先生赴美的演出经验,认为给外国人欣赏的剧目,还应以歌舞并重为主,特别是突出表演减少唱段。此外就是多运用背景,因为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背景作用特别突出,有助于他们了解剧情发生的场景。因此,以昆曲为主、歌舞并重的京昆两下锅的【费宫人】一剧就成此次赴法演出的重点剧目。为此,程先生于1937年初就开始着手编排该剧,并于当年4月初在上海黄金大戏院进行过试演。回北平后,程先生又专门请人精心改进并新制作了幕布,按故宫宫殿等真实情景进行描绘,耗资甚巨。1937年六月份的某一天,万国美术会员团来北平戏曲音乐院来考察中国文化,本来安排包括程先生在内的戏曲研究院专家陪同座谈,但程先生却有事未能参加而委托张体道、杜颖陶代为接待,因为这天为【费宫人】制作的大幕验收,程先生组织全体演员在新新大剧院进行了走排。
可惜的是,因为七七事变的发生,赴法演出未能实现。【费宫人】这个戏程先生也仅仅演过数场就挂起来了。我听刘老师讲,四十年代中期程先生在青龙桥隐居时,曾委托梨园工会转卖了部分准备赴法演出的行头。至于【费宫人】那漂亮的背景幕布,程先生则吩咐夫人改做了衣裤,分给在青龙桥打工扛活的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