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与希望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人的思考却是无限的。意识的认知来源于对物质的实践感悟或者是意识的再创造。 总而言之,它必然有着物质依托,它又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 那么如果有人主观的、能动的制造社会现象呢?当一般等价物被某种东西疯狂的鼓吹,它的价格远远超出它的价值。当他被附着了“不着边际的价值”时。这一切又为何会成为常态? 垄 断 与操 控,首先吸收社会面的散户,让他们将所占有的,让出来,什么方法?舆论,贸易差额。 试问所有的工业品 一定 比传统农业用品 好吗? 试问工业生产成本一定 高于农业吗? 奢侈品的价值到底是怎么决定价格的?中间的加工环节产生的价值如何让一个化学碳结构变成价值连城的商品?古之有之一定是必然吗? 如此在贸易中有一个项目,为商品附上意义。越是无用的,越要给予它富丽堂皇的名。越是有用的,越要贬低他、打压他。如此就可以用那个无意义的玩意换取你手中的实际的产值。 于是他们开始了舆论。截止2月15日,水稻一斤1.25元。一般市场一克拉钻石约3000至40000元,人造一克拉3500到6800。但是钻石它的本身使用价值是多少呢?不值钱,为何?当初开辟新航路时,在非洲用工业品换取了当时大量的黄金等珍贵矿石。这说明其本身的实用性排除掉科研、工业所需,其余的都是加工领域的附加价值。什么样的加工费如此的昂贵?于是他们赋予了钻石意义,首先是垄断,降低持有率,物以稀为贵;第二舆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砖石可以定价,但爱无价;于是钻石作为爱情的结晶,其价格可以随意的被市场与生产商玩弄。 上述可能的漏洞是,稻米作为生活必需品,不能被抬高价格。所言极是,可是水稻化肥的价格是多少呢?30至50一千克(该数据不准,有兴趣可详细了解)一亩田的产值约600至1200斤,按一亩三分地,至少780斤,一斤1.25元,一共975元;至多1560斤,一斤1.25元,一共1950元;假设其为三季稻,一共5850元。化肥呢?一斤最便宜15,一亩一般要40斤肥(我这都是最保守的了)一共600元。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国家建立大量国营农场,严守土地红线,进行粮食补贴,土地改革的良苦用心了。就这利润?活着就是《活着》。 于是我思考工业的产品真的应该这么贵吗?奢侈品的价格又是怎么提上去的?在工业农业的剪刀差下,在确保人人能吃饱的前提下,我们给部分工业品赋予价值是不是过分昂贵了?这真的不是一场郁金香经济泡沫吗?又或者是别的什么被资本引导着,刻意的哄抬着物价。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其有极强个人色彩,且受限于知识认知,经不起推敲与打磨,仅供抛砖之用。 本篇观点仅限于此处探讨,不代表作者最终看法。一切解释权归撰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