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笔记整理(1)

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常常面临着混乱和困惑,而这往往源自于我们过于执着于自我。作为个体,我们很难承受世界的复杂性和混乱。然而,我们总是通过思考和自我认知来回归到这个"我"的存在。"我"好像是世界中矛盾的观察者,但有时也像是被迫观看的受迫害者。当然,当轮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即使想再多看一秒钟也不行。
有时候,恰恰是我们的遗憾使得上帝没有遗憾;恰恰是我们的弱小让上帝成为全知全能;恰恰是我们的缺陷使否定这些缺陷的上帝成为完美无缺的存在。这是一种相当奇特的组合,而上帝似乎需要信徒忘记或者说,世界已经放弃了这种关系,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个充满遗憾的世界。毕竟,这就是一种高级的、绝对的"沉默"——对于无法言说的事情,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欧文·亚隆在谈到存在的焦虑和内疚时引用了卡夫卡的作品《审判》中的一句话:"内疚来自于他拒绝成为他本可成为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存在的焦虑和内疚的来源。
在这个精神运动中,欧内斯特·霍姆斯被邓普顿称为天才的新思想家。霍姆斯是"精神心灵治疗"的信徒,他观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能够对我们的精神状态作出反应的智慧宇宙中。他认为,如果我们学会控制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就能自动控制我们的环境。霍姆斯还预言说,随着人类的发展,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就是天堂或地狱的创造者。
成为他人愿意见到的人,意味着当他人想到你时,会感到高兴并获得好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私人关系中,如果对方觉得和你一起工作可以赚钱,或者你能给予对方有利的条件,或者一见到你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这都是让他人重视你的好方法。经常让他人感受到你的恩惠,当你需要帮助时,自然也会得到回报。
这些思考涉及到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在职业发展中如何与他人互动。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内心向往,并将现实视为实现梦想的练习素材,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