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MM

2020-06-20 06:37 作者:数字化技术专家  | 我要投稿

CMM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CMM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
CMM/CMMI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以下是5个等级的基本特征:
(1)初始级(initial)。工作无序,项目进行过程中常放弃当初的计划。管理无章法,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项目成功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和能力,他一但离去,工作秩序面目全非。
(2)可重复级(Repeatable)。管理制度化,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规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初步实现标准化,开发工作比较好地按标准实施。 变更依法进行,做到基线化,稳定可跟踪,新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基于过去的实践经验,具有重复以前成功项目的环境和条件。
(3)已定义级(Defined)。开发过程,包括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均已实现标准化、文档化。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全部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均可控制,对项目进行中的过程、岗位和职责均有共同的理解 。
(4)已管理级(Managed)。产品和过程已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开发活动中的生产率和质量是可量度的。已建立过程数据库。已实现项目产品和过程的控制。可预测过程和产品质量趋势,如预测偏差,实现及时纠正。
(5)优化级(Optimizing)。可集中精力改进过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拥有防止出现缺陷、识别薄弱环节以及加以改进的手段。可取得过程有效性的统计数据,并可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佳方法。

 CMM 中每个成熟度等级(第 1 级除外)规定了不同的关键过程域KPA,一个软件组织如果希望达到某一个成熟度等级,就必须完全满足关键过程域所规定的不同要求,即满足每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所谓关键过程域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一个软件组织改进过程时必须集中精力改进的几个方面。换句话说,关键过程域标识了达到某个成熟度等级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在 CMM 中一共有 18 关键过程域,分布在 2~5 级中。

 2 级(可重复级)有 6 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建立软件项目管理控制方面的内容。

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RM 

需求电子流,需求委员会,需求变更委员会CCB

软件项目计划( 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SPP 

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 Software Project Tracking and Oversight  SPTO 

周报、周例会会议纪要、阶段总结报告

软件子合同管理( Software Subcontract Management  SSM 

软件质量保证(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SQA 

必须有质量控制标准,入口和出口标准,质量活动执行

软件配置管理(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 

配置库管理,svn,github

 3 级(定义级)有 7 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项目和组织的策略。 使软件组织建立起对项目中的有效计划和管理过程的内部细节。

组织过程焦点( Organization Process Focus OPF 

组织过程定义( Organiz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OPD 

培训程序( Training Program  TP 

集成软件管理( Integrated Software Management  ISM 


软件产品工程( Software Product Engineering SPE 

组间协调( Intergroup Coordination  IC 

同级评审( Peer Reviews  PR 

 4 级(管理级)有 2 关键过程域,主要的任务是为软件过程和软件产品建立一种可以理解的定量的方式。

定量过程管理( Quantitative Process Management  QPM 

软件质量管理( 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SQM 

 5 级(优化级)有 3 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软件组织和项目中如何实现持续不断的过程改进问题。

缺陷预防( Defect Prevention  DP 

技术变更管理( Technology Change Management  TCM 

过程变更管理( Process Change Management PCM 



CMM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