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各位不觉得最近社会风气有点奇怪吗?
知乎提问原问题:
突然感觉很害怕。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感觉怪怪的,不管是看新闻也好看视频也好 ,我发现弹幕和评论画风跟以往不太一样。反正刷的不管什么内容都特别不安。而且最近都在下雨涨洪水。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突然吵了个小架虽然现在事情和平解决了但是这种恐怖的感觉消除不掉怎么办啊?我感觉世界变得好像真的不太一样了。总感觉要发生很可怕很严重的什么事,怎么办?我是个小孩子不太懂什么,希望大家能给我提供一些方法消除一下这种恐惧心理。
(本文约3000字,使用语音输入,杂七杂八写的,请勿断章取义)
原本中国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代理加工,赚取加工费用,而现在我们推崇中国智造,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正处于一个调整期。而且海外订单相比以往在国际政策的压迫下有一定波动。还有就是,我们通常提到我国一直有多少的贸易顺差。但是我们每年走出去多少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的学费并不算在贸易顺差中。单从这一个条目来看。我们挣到的钱、积累在国内的财富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另外一个我觉得是房子的问题。
但不仅仅是人民的商品住房,更应该考虑到是整个社会的土地财政运转,相较于以往有着更多的困难。
在往年购买一座房子,如果操作得当能够直接实现资产翻倍,但是如今购房者我们更多的在网络上见到的是哀嚎。
前一阵子的集体断供不仅仅是疫情之下特殊的一种现象,我觉得更有可能是仅仅是提前引爆了这个火药桶。
再加上房屋断供以及信用降低。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的新购房者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心态?
我们很难想象。

人民的总体负债率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问题,在我小学时还会有老师提到,西方国家负债消费提前等等的各种现象,但是到了如今我们的各种金融产品,比如说蚂蚁花呗,比如说各种商品借贷,也确确实实成为了我们身边很多人出现的,一种提前消费。从小额商品贷再到大额的房贷车贷等大额消费,居民平均负债水平是在提升的,或者说是目前负债水平相较以前会更加的庞大。那么负债的庞大就意味着我们要进入消费紧缩,所以我们要削减负债,从而提升我们的信用评级。而且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那么当去杠杆阶段开始大家的消费变少的时候,其他人的收入也会对应的减少。社会整体进入一个较低的消费频率。那么此时展现在GDP上就会发现GDP增长减速,社会生产出来的新的劳动岗位变少(如果没记错是1%的GDP增速,对应的是15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

在教育领域,可能我认为问题就在于教育不仅仅是培训新的社会人才,而且也能够吸纳社会不良就业。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压舱石。但是目前的大学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的多,社会紧缩带来的就业岗位减少,又加剧了就业压力。而就业压力之下,原本并不明显的劳资问题就更加的尖锐。汕尾的外卖小哥罢工,我们放在整个就业环境之下,或许不会仅仅是个例。对教育和劳动领域,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乎未来的整体社会的发展,而另一个是关乎这个国家的法理基础。我们仍然不会忘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的方针,具体执行不能只是口号。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在原本的所谓儒家思想或者说封建时期,它的内核是稳定的,但是在新的时期,我们在重构中中国的文化内核和中国的内部自信的时候,我们无法一蹴而就获得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如果在30或者40年前有一个老人摔倒,我觉得路上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围观或拍照,但是到了现在舆论的发酵或者说法律判例,给予更多的年轻人这种扶老爱幼的恐惧。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是如今彭宇案带来的后果仍然在继续。

说人话,就是以前我们立足于社会,可能会考虑到忠孝礼仪廉耻,但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多的还会考虑到个人的发展,生存的价值以及物质的需求与精神的需求。而目前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内核并未稳定下来。发展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或许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道路,但是目前仍然在不断的完善和充实中。

嗯,说完了文化的内里,我还想说一下文化的外在。我们的新闻媒体和媒介平台。要对整个社会的风气负责,因为他们是舆论的掀起者,承载者和治理者。由于算法天生的沉浸机制。我们互相之间是无法看到很多内容的。就比如我的女朋友经常看到的一些内容是咪蒙在男女对立问题上所展开的内容。我是学新闻传播学的,我比较清楚的知道内容和它的传播效果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有一些账号发布的内容,会非常清晰的带来流量,但也会对人们内在的一些精神信念产生动摇。比如炫富行为对普通人所带来的冲击,比如说经常渲染男女两性关系的账号,对于一些爱情朦朦胧胧的人的影响。对于现付行为,我们一方面要真的去治理,一些无良的以炫富为噱头搞流量的行为,但是也要清晰的认识到,炫富行为能带来流量,完全是因为社会贫富差距还是存在的,而且目前社会低迷拉动就业和内需,还是要一定程度上靠民营经济,这是非常矛盾的。

说了这么多问题,我们还是应该回来看一看正经的成绩。
原本工业皇冠的明珠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在制造业和高端科技行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工业皇冠明珠被变成一个反讽。其实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是仅仅需要完成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多的还要绕过他们的专业壁垒。比如说他有一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他们已经申请了专利,那么我们就无法生产,因为他们有专利,那么中国想要发展和超越,就只能从另一个思维角度,然后实现更加高端的指导水平,就是我们所谓的弯道超车,这比我们从无到有是更难的,万幸的是中国现在在高端制造领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再一个我想谈一谈非洲。我们常说是黑哥们把我们送进了联合国。这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当时在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席位投票上时,黑人并不是大多数,但是如今的中国已经在非洲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力。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我们或许可以说是海外国际基地,实现了一个正式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的军事工业产品啊,或者说我们的中国军火也出口到各地。中国人在非洲,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工人,在非洲的影响力和相对的覆盖,数量已经变得更多。虽然说在华黑人留学生口碑并不好,但是有一部分黑人留学生已经在自己的家乡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那么我们说军事领域,军事领域中国的建设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界定的话题,因为中国近年来没有什么正式的军事斗争。不过我们可以从军事工业以及船舶下水,空军新机入列等等方面,见识到中国在军事领域建设的成就。从歼20到运20,从055~054。再说半军事半民用的北斗卫星。这些都是放在其他国家上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成就(比如北方邻居)。

我还想再谈一谈全面脱贫攻坚这件事。我身边的朋友以及有的伙伴也了解过脱贫攻坚中发生的种种轶事,但是我们都对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个世界上从未有如此一个国家能够以如此决绝的精神毅力,将它的触角覆盖到所有的国民。将所有贫困线上的人拉回来。但是中国人做到了。可能有人要说这个数据是不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数据是这样或者那样的。但是当我真的站到黄土高原上,我看到那一个又一个被封存的破窑洞和搬到新村里的居民,也许我们应该真正的放下手里的键盘,去看一看那些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群众。

嗯,说的有点远了,咱们回到觉得社会风气有点怪,这一件事。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去认识和对社会的了解是来自于媒体,但是当前社会的媒体不同于过往的稳定的官方媒体,而是群魔乱舞式的百花齐放的自媒体时代,我们的信息来源真实性尚不可知,就已经完成了大量的传播。

相信我,你这种感觉伴随着自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进一步深入影响还会更加的强烈,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恰恰是因为自媒体或者说网络将整个社会压缩到一起,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内容。在过往发生交通事故的报道是有限度的,媒体会根据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比例进行排比,来保证人们对整个社会不产生恐慌。但是到了我们的社交媒体,比如说我们的抖音,比如说我们的一些自媒体。这些正面或负面的舆论,很难被引导。如果你喜欢看这种负面舆论或者说看这种车祸,那么你天天能看到的说明全是车祸,但是你又不能真的认为我们生活中天天啊,比如说我们这个城市天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车祸,你无法去确实的量化这些内容。

那么总之这个社会真的是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最近产生的。正常的去看待一些问题,然后在生活中保持一个较低的消费等级,不要过多的去尝试危险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