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军坦克第20旅的征途(下) - 柏林,最后的战役

2021-08-23 18:50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607958

题图:摄于1945年5月2日,投降的德军列队从勃兰登堡大门前走过。不久之后,坦克第20旅的坦克将会在此就位。

注:本文译自Игорь Злобин所著《20-я танковая: штурм вражьей цитадели》

声明:长文翻译不易,未经译者许可,本文严禁任何公众号或网站私自转载。另外,译者强烈谴责任何盗载或是洗稿本文以牟取私利的行为。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苏军坦克第20旅的征途(上) - 从华沙到柏林》中,笔者根据德方影像资料与苏方档案日志,最终确认了1944年夏季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坦克第11军的坦克第20旅麾下所属T-34坦克的外观。而在更早的文章《被遗忘的战斗 - 浅谈1944年7月29日谢德尔采北郊装甲战》中,笔者已介绍过坦克第20旅所参与的发生在波兰华沙以东85公里处的谢德尔采城郊的坦克战。今天,让我们将时间后移,将目光聚焦到坦克第20旅在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的战斗历程。

1945年4月初,结束了为扩大奥德河西岸桥头堡而进行的战斗后,坦克第20旅终于暂时停下脚步,驻守在屈斯特林(Кюстрина/Küstrin)以西的拉施托克(Ратшток/Rathstock)地区。截至4月10日,该旅的3个营中仅有第1营满编,下辖19辆T-34/85坦克,86辆汽车,22辆特种车辆和3辆装甲侦察车。

4月13至14日之间,共有20辆T-34/85被补充给坦克第20旅,这些坦克全都划入第3营的麾下。不久之后,第3营也转移到旅主力驻守的拉施托克防区,而缺乏车辆的第2营则是继续留在奥德河东岸。此时,坦克第20旅的旅长仍是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尼古拉·帕夫洛维·康斯坦丁诺夫(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上校。

被焚毁的K23_号T-34/85坦克(其第3位数字无法辨识),是坦克第20旅某营第4连(可能位第2营或第3营)的车辆,由112厂制造。右图展示了这辆被焚毁的T-34/85坦克首上及焊缝的几处弹孔,从口径来看很有可能是88mm的火炮,此外,这辆坦克的车体首上并没有绘制菱形的坦克战术标志。
1945年4月16至2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1-го Белорусского фронта)各单位动向。地图中的11 тк(танкового корпуса)为坦克第11军。

4月16日,在康斯坦丁诺夫上校的指挥下,坦克第20旅开始从屈斯特林附近的奥德河桥头堡向柏林进发。尽管德军修筑了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而激烈地抵抗着苏军的攻势,但在1945年4月17日的凌晨,坦克第20旅仍旧成为了首支突破泽洛高地(Зееловских высот/Seelow heights)一带德军防线的苏军单位。4月17日14时,坦克第20旅从北部绕过泽洛高地,抵达弗里斯(Флисс/Fliess)河,驻守在泽洛(Зеелов/Seelow)镇的德军由于害怕被苏军包围而直接放弃了这处阵地,将原本被重兵把守的泽洛镇拱手让给了坦克第20旅。

突破德军部署于锡默尔斯多夫(Хермерсдорф/Hermersdorf)伍尔克(Вульков/Wulkow)地区的重重雁型防御阵地后,4月18日15时,坦克第20旅拿下奥博斯多夫(Оберсдорф/Obersdorf)镇,率先抵近德军部署在达姆斯多夫(Дамсдорф/Damsdorf)地区的第二道防线,并与驻守此地德军爆发了激烈的坦克战。

截至4月20日,坦克第20旅保有31辆T-34/85坦克,其中7辆由于被击伤而处于维修状态,此外还有3辆装甲运兵车也亟待维修。显而易见,此时坦克第20旅的第2营仍处于未满编的状态,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战斗中,坦克第20旅仍旧以第1营和第3营为主力进行作战,直到5月2日后,该旅第2营的坦克才开始投入战斗(根据1944年谢德尔采坦克战中考证得到第2营的坦克战术标志,5月2日之后,坦克第20旅的照片中才出现了完全符合第2营战术标志特征的坦克)。

4月20日,坦克第20旅改变作战方向,突破了明谢贝格(Мюнхеберг/Müncheberg)附近的德军阵地,随后一路追击德军,抵近了德军预先部署在贝萨里湖(озёр Бецари)-埃尔森(Эльзен/Elsen)-穆勒(Маллен/Mullen)一带的防线,并于中午12时攻占了雷费尔德(Рефельде/Rehfelde)。随着雷费尔德地区德军的后撤,坦克第20旅确保了屈斯特林 - 柏林公路的畅通,以便其他部队通过这条要道向柏林推进。

维持着原先的突破速度,步履不停的坦克第20旅继续向前,于4月21日下午17时攻占了西伯格(Зеберг/Seeburg)和胡诺(Хёнов/Hönow),随后,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坦克第20旅击溃了驻守在马尔赞(Марцан/Marzahn)的德军,在21日结束之际,坦克第20旅已进入柏林(Берлин)郊区,与利希滕贝格区(Лихтенберг/Lichtenberg)的德军展开交火。历经一番血腥的巷战,4月22日24时,坦克第20旅终于成功拿下利希滕贝格区南部并占领了弗里德里希斯堡(Фридригсберг/Friedrichsberg)车站。

4月22日,隶属于朱可夫元帅所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坦克第11军,被配属给由Н.Э.别尔扎林(Жукова)中将所指挥的突击第5集团军。截至4月24日,坦克第20旅拥有如下装备:25辆T-34/85坦克,4门76mm火炮,4门37mm高射炮,4门82mm迫击炮。而被加强给坦克第20旅的独立自行火炮第1493团拥有19辆SU-100自行火炮。

左图为在重型坦克外加装防护栅栏的示意图,右图为德军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发射的破甲弹命中防护栅栏后的效果图,蓝绿部分为坦克装甲,紫色部分为加装在坦克上的防护栅栏。

【译者注:苏军将“铁拳(Panzerfaust)”与“战车噩梦(Panzerschreck)”统称为“铁拳(фаустпатрона/Faustpatrone)”,“铁拳”与“战车噩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后者可重复使用。

由于该旅的记录中并没有与车辆补充相关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这10天的战斗中,坦克第20旅损失了3辆装甲运兵车与14辆T-34/85坦克。显而易见,苏军根据这段时期中各单位与“铁拳”的交战经历,迅速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制定了一系列对策,突击第5集团军的报告以及建议都提及了如何应对“铁拳”,甚至在军部下发给下级指挥官的命令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根据坦克与机械化部队指挥官Б.А.阿尼西莫夫(Анисимова)坦克兵少将的命令,各单位应利用手头所能利用的资源,为坦克加装防护栅栏。将直径0.5-0.8cm的金属条交织焊接为4x4cm的正方形网格以构成带网格的防护栅栏,再使用直径15-20 mm的圆铁条特制的支架,将防护栅栏焊接到坦克上,防护栅栏与坦克装甲的距离为200 mm。在应对“铁拳”时,这一防护栅栏可以让“铁拳”的破甲弹爆炸时的形成的金属射流的压力聚焦点位于坦克装甲之外,以降低“铁拳”对坦克的损伤。

在柏林作战时,苏军单位的最基本作战序列是强击群(штурмовые группы)。根据突击第5集团军的报告,4月22日,突击第5集团军下辖的所有步兵团开始组建强击群,各自以一个步兵营为核心来构建进攻部队的第一梯队。强击群的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各单位所承接的作战任务、德军的防御和抵抗强度不断进行调整。

4月28日时,作为前锋的步兵团与德军的交战距离已经被缩小到200-250米,柏林的街道遍布着作为防御工事的路障,苏德两军在街巷与人行道上展开一场又一场血战。强击群穿梭于柏林城中,肃清各处交通要道为后方部队的推进打开通路,使用重型火炮弹无虚发地轰溃“铁拳”阵地与狙击手藏身处,笔者认为这些短兵相接的激斗值得用另外的篇幅进行更详细而深入的描述。

左图,负伤的苏军士兵靠坐在K234号T-34/85上观战。右图,被毁伤的K232号T-34/85。这2辆坦克都隶属于坦克第20旅第2营第4连,其炮塔上都涂着方便航空识别的白色识别带。

为了接下来的作战,突击第5集团军对下辖的单位进行了重组,自4月24日起,与步兵作战的军直属单位被直接加强给步兵师。以攻占国会大厦作为目标,坦克部队(1~2个坦克排)将作为强击群的先导,沿着施普雷(Шпрее/Spree)河一路前进。坦克第20旅接下来将与自行火炮第1493团并肩作战。

4月24日14时至16时之间,坦克第20旅成功渡过施普雷河,抵达位于左岸施普雷河的特雷托普区(Трептов/Treptow),在24日结束时,坦克第20旅已推进至西里西亚大街(Шлизишерштрассе/Schlesischestrasse)与卢穆伦大街(Люмюленштрассе/Luhmühlenstrasse)。

4月25日,坦克第20旅沿着弗兰格尔大街(Врангельштрассе/Wrangelstrasse)与格尔利策大街(Герлишерштрассе/Görlitzerstrasse)向德军发起进攻,到了午间12时,该旅与德军的“铁拳”单位和坦克陷入激烈的巷战,在击退德军的顽强抵抗后,坦克第20旅于17时抵达劳西策广场(Лаузицерплатц/Lausitzer platz),在25日结束时,坦克第20旅成功拿下了位于西里西亚大街奥斯坦德港(Остхафен/Der Hafen von Ostende)西南方向的运河。根据坦克第11军的日志:

国民突击队与德军共同抵抗着我军的推进,用猛烈的炮火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轰击我军的坦克,用大量的狙击手袭击我军的指挥人员与步兵。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布赫涅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Бучнев)上士,是坦克第20旅第1营的T-34/85驾驶员。1939年入伍,一级光荣勋章获得者,参与了帕尔切夫(Парчев/Parczew)、拉津(Радзынь/Radzyn)与谢德尔采(Седльце/Siedlce)的战斗。在1945年4月19日的一次侦察行动中,他所驾驶的T-34/85两度被德军炮火引燃,但布赫涅夫仍竭尽全力扑灭火焰,尽管已经负伤,但他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继续着原先的侦察任务。在柏林地区的作战中,他所在驾驶T-34/85总计击毁了1辆中型坦克,3门反坦克炮,1个防空高炮连,5辆装甲运兵车,10个机枪火力点,12辆汽车。

4月26日,坦克第20旅与近卫步兵第23师共同作战,坦克手们使用直射火力清扫了阻碍在前进道路上的德军“铁拳”与火炮阵地,在26日结束的当天,攻下阿达尔伯特大街(Адальбертштрассе/Adalbertstrasse),根据坦克第20旅日志:

20时,在弗兰格尔大街与曼托菲尔大街(Мантойфельштрассе/Manteuffelstrasse)的交汇处与德军作战。

4月27日10时,坦克第20旅继续向前,在当天的战斗中,坦克第20旅翻越重重瓦砾,不断击退德军的阻击,27日结束时,坦克第20旅已成功占领瓦尔大街(Вельштрассе/wallstrasse),根据坦克第20旅日志:

旅沿着瓦尔德马大街(Вальдемарштрассе/Waldemarstrasse)推进,21时,在罗森大街(Россштрассе/Rosenstrasse)与赛德尔大街(Seidelstrasse)之间的旧雅各布大街(Alte Jakobstrasse)与德军交火。

【译者注:wall有“墙”之意,Rosen有“玫瑰”之意,此2处取其音译。】

坦克第11军坦克第65旅的作战日志让我们得以从更完整的角度来了解这几日的战斗:国民突击队、柏林警察与德军残兵仍旧顽强地坚守着柏林中心区域。每一个十字路口都布设着路障,周围遍布瓦砾与碎石,德军利用机枪与装备着“铁拳”的步兵将街道封锁,火炮则是主要被作为直射火力来使用。

摄于1945年5月2日,投降的德军列队从勃兰登堡大门前走过。不久之后,坦克第20旅的坦克将会在此就位。

坦克第65旅的报告还描述了坦克第11军的坦克如何在柏林街巷中推进:

以一个坦克排(3辆T-34)作为前锋,后方的2辆来自被加强给坦克第65旅的独立近卫重型坦克第50团的IS-2坦克与前锋保持着50米左右的距离。在IS-2的掩护下,前锋的T-34排将承接并压制德军的火力,确保己方步兵能安全通过德军的火力封锁区。其余的坦克排在前锋的后方推进,每辆T-34/85搭载6名步兵。坦克的火力主要用于摧毁路障与开辟通道,拔除德军的火力点。

这份报告同样还证实了:

加装在坦克上的防护栅栏在实战中展示了有效的防护性能,最前方的T-34/85被“铁拳”命中了4次,但这些炮弹只是击穿了防护栅栏,没有对车辆本身造成损伤。

作为补充,根据突击第5集团军的报告: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防护栅栏避免了坦克被“铁拳”直接命中,而防护栅栏本身也只受到了很小的损伤(直径在10-12cm之间的撕裂口)。

根据坦克第20旅的授勋文件,4月27日当天,第1营的一名车长帕维尔·安东诺维奇·杜尔万(Павел Антонович Дурман)上士与他的车组乘员击毁了1门反坦克炮,2门防空炮与2辆汽车,杜尔万因战斗而身负重伤。

由原文作者Игорь Злобин重建的K222号在1945年5月2日时的炮塔模型图,是183厂生产的后期型T-34/85,隶属于坦克第20旅第2营第3连。

4月28日,坦克第20旅移动至左翼与步兵第248师共同作战,28日结束时,坦克第20旅成功占领莱比锡大街(Лейпцигерштрассе/Leipzigerstrasse),重创阻拦的德军,根据日志:

坦克第20旅与自行火炮第1493团在赛德尔大街与博伊大街(Бойштрассе/Boystrasse)的区域与德军展开巷战,21时,坦克第20旅返回设立在塞巴斯蒂安大街(Себастьянштрассе/Sebastianstrasse)与施托帕大街(Шталльпрештрассе/Stolperstrasse)之间公园的步兵第9军军部,接受新的作战任务。

4月29日,坦克第20旅与自行火炮第1493团向西南方向推进,于21时抵达齐默大街(Циммерштрассе/Zimmerstrasse)与林登大街(Линденштрассе/Lindenstrasse)之间的马克格拉芬大街(Маркграфенштрассе/Markgrafenstrasse)。

由于突击第5集团军的步兵没能做好与坦克的协同作战 —— 步兵在进攻时总是落后于坦克,时常为了追击躲藏在阁楼与地下室的德军而与坦克脱节,使得T-34/85不得不独自停留在街道上,等候步兵肃清德军离开房屋后才能继续推进,坦克第11军不得不下令将摩托化步兵第12旅的几个摩托化步兵营与自行火炮第1461团被加强给坦克第20旅,以掩护坦克第20旅免受“铁拳” 的袭击。

加装了防护栅栏的坦克第20旅第2营第4连连长座车K230号,此时正载着强击群朝勃兰登堡门前进。

4月30日,坦克第20旅推进至夏洛滕大街(Шарлоттенштрассе/Charlottenstrasse)与科赫大街(Кохштрассе/Kochstrasse)。坦克第11军当天的日志上还附加着其他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在向国会大厦推进的过程中,坦克手们经历了怎样的激战:

坦克军损失的T-34坦克数量:11辆因火炮及“铁拳”而焚毁,6辆被毁伤,1辆KV-122被焚毁,2辆被击伤,10人阵亡,72人负伤…
在当天的战斗中坦克军的战果:焚毁1辆坦克,毁伤2辆坦克,击毁27门火炮,22门迫击炮,36架机枪,3辆装甲运兵车,6座街垒,击毙265名德军官兵。

5月1日的战斗中:

攻占4个街区之后,坦克第20旅于当天结束之际抵达了位于毛尔大街(Мауэрштрассе/Mauerstrasse)与克劳森大街(Краузенштрассе/Krausenstrasse)交叉处的弗里德里希大街(Фридрихштрассе/Friedrichstrasse)。

5月2日时:

坦克军下属的各单位仍旧在柏林中心与德军进行着巷战,直到上午10时。

坦克第20旅与坦克第65旅一同抵达位于施普雷河、巴黎广场(Паризенплатц/Pariser Platz)与伦内大街(Леннештрассе/Lennestrasse)之间的赫尔曼·戈林大街(Герман-Герингштрассе/Hermann- Goeringstrasse),占领蒂尔加滕(Тиргартен/Tiergarten)公园东缘,并在那里与突击第3集团军与近卫第8集团军的单位会师。根据坦克第11军的日志:

1945年5月2日上午10时,我军前方的德军终于停止抵抗,开始有序地投降。截至5月2日结束时,我军已缴械并俘虏共计21,015名德军官兵。
勃兰登堡门前载着强击群的K235号T-34/85,其车身上加装了防护栅栏,这辆坦克隶属于坦克第20旅第2营第4连。

显而易见,大部分背景为勃兰登堡门的照片都是在1945年5月2日的下午拍摄的,在这一系列的照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坦克第20旅的坦克手与他们那些加装了防护栅栏的T-34/85坦克,此外还有来自坦克第11军其他单位的坦克与士兵们。毕竟在5月3日中午12时之后,坦克第11军下辖的所有单位都已离开柏林中心,在柏林中心之外的地方重新集结。

在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之间的战斗中,坦克第20旅的坦克手们总计摧毁39辆并俘获11辆德军坦克及突击炮,摧毁392辆并俘获927辆汽车,摧毁35辆并俘获17辆牵引车及全地形车。

该旅损失总计如下:

  • T-34/85坦克 - 22辆,其中8辆在4月24至5月2日之间损失;

  • 军官:14人阵亡,52人负伤;

  • 士官:23人阵亡,107人负伤;

  • 士兵:19人阵亡,84人负伤。

由“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亚历山大·格拉西莫维奇·布尔加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Герасимович Булгаков)少校担任营长的第1营在该时期的战斗中蒙受了最严重的人员伤亡,此外,第1营有2名成员因战功卓绝而荣膺“苏联英雄”称号:担任驾驶员的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科托夫(Яко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 )近卫军上士和担任坦克连连长的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格里戈里耶夫(Алексе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Григорьев)大尉。

由原文作者Игорь Злобин重建的K209号T-34/85炮塔模型图,这辆坦克由183厂生产,隶属于坦克第20旅第1营。K209号炮塔右侧的防护栅栏也许是因为弹片或炮弹的命中而被破坏了。坦克手让惰轮的位置下移以提高履带的张紧度,防止履带因碎石瓦砾而脱链。这辆坦克的有趣之处在于其展示了1944年型T-34/85的特征(双开门的车长指挥塔,手枪射击孔的凸座)。

从褪色程度来判断,数字“209”与白色识别带应该是在一时期里漆上的,在“209”的附近,隐约可见“22?”的旧编号,而“22?”所在的位置又与1944年的照片中T-34/85编号的位置相同。另外从左图可以观察到K209号使用了晚期型号的负重轮,说明这辆坦克曾被维修过。

也许这辆坦克经历了1945年2月至3月的战斗,直到4月10日才获得了K209的编号。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辆坦克自1944年的秋季就来到了坦克第20旅。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K209这个编号得出一个结论——在柏林战役中,该旅的车辆显然经过了一次重新分配。


苏军坦克第20旅的征途(下) - 柏林,最后的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